张秀丽 作品数:9 被引量:4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津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变与髋关节疾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1年 髋关节是一个由骨、韧带和肌肉组织组成的复杂结构,在站立和行走过程中将体质量传向下肢。因其解剖结构复杂且病变多样,诊断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病理变化比较困难。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使人们对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了解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和运动功能以及相关的病理变化,有助于骨科医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本文对髋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生物力学以及髋关节病变如髋臼发育不良、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盂唇损伤、关节囊松弛、髋关节不稳和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力学改变进行综述,并讨论这些病变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方法在恢复和保留髋关节功能中的作用。 张秀丽 刘勇关键词:髋关节 生物力学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应用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钠(LMWH),探讨这2种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行单侧TKA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术后分别应用利伐沙班或LMWH预防DVT形成.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和患侧下肢DVT的形成情况.临床上观测有无出血倾向及伤口引流量的增加、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血小板计数降低.13例患者的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延长,其中利伐沙班组5例(12.5%),LMWH组8例(20.0%),两组APTT延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1,P>0.05);11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其中利伐沙班组4例(10.0%),LMWH组7例(17.5%),两组PT延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8,P>0.05).利伐沙班组术后伤口引流量为(280.37±76.23)ml,LMWH组为(302.47±85.63) 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9,P>0.05).术后24~48 h拔除伤口引流管,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血肿形成、与抗凝治疗有关的术后大出血和伤口感染.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TKA术后DVT的形成,其口服无创性更易于在临床广泛应用. 刘勇 张秀丽关键词: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钠 深静脉血栓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无性别差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采用无性别差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手术时年龄在53~77岁之间,屈曲畸形<40°,内、外翻畸形<20°,单侧膝关节置换,符合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膝关节局部无手术史.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0例男性和40例女性,分别组成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中各有20例使用不保留后十字韧带的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和20例使用保留后十字韧带的旋转半月板假体.随访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系统评价膝关节的功能,比较末次随访时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的改善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随访时间4.5~8.4年,平均6.3年,男性组KSS膝关节评分改善(34.87±27.14)分,女性组改善(30.23±26.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8,P=O.0519);男性组KSS功能评分改善(21.45±19.47)分,女性组改善(22.79±1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P=0.1635).结论 采用无性别差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中期疗效没有差异. 张秀丽 于建华 任凯晶 刘勇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性别特性 假体和植入物 不同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后的生物力学分析 2021年 目的 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不同手术方法术后步态参数。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天津医院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患者90例,其中30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30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3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收集术后1、3、6个月患者的步态参数。结果 术后1、3个月,UKA组步态时空参数均优于HTO组和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组间步态时空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个月,UKA组摆腿强度、地面冲击、足落地控制均优于HTO组和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拔腿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3组组间步态加速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TKA和HTO相比,UKA具有早期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等优点。 凯赛尔江·艾合买提 张秀丽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 生物力学 跌打七厘片联合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跌打七厘片联合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治疗的156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吲哚美辛巴布膏贴于患处,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跌打七厘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疼痛消失时间、消肿时间、疼痛评分、症状积分和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97.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消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和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打七厘片联合吲哚美辛巴布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李雪寒 葛站勇 张秀丽关键词:跌打七厘片 急性软组织损伤 症状积分 干细胞治疗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13年 今天,医学领域中许多难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再生医学。1992年,LelandKaiser提出了再生医学的概念。他预测再生医学将改变许多慢性疾病的发展进程,甚至可以再生衰老的或失去功能的器官。从此,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来再生损伤组织,甚至替代整个器官。再生医学的发展对骨科至关重要。本文将干细胞治疗在骨科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刘勇 张秀丽 于建华关键词:胚胎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骨科 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2003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36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RA患者行THA的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术后假体移位和早期松动以及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结果 36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术中髋臼骨折1例,骨折的发生率为2.8%,属于Peterson和Lewallen骨折分型的Ⅰ型骨折,术后早期未出现髋臼假体移位、早期松动及无菌性松动。未出现术中股骨骨折,随访时未出现股骨假体下沉和无菌性松动。结论 RA患者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术后,很少出现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的骨整合和初始稳定性良好,假体移位和早期松动以及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未增加。 刘勇 张秀丽 张福江关键词: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和一期THA治疗非创伤性ONFH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方法2004年6月-2007年7月,对203例ONFH患者行THA。其中二期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ONFH83例83髋(A组):男56例56髋,女27例27髋;年龄45~75岁,平均58.3岁。Ficat分期:Ⅲ期61例,Ⅳ期22例。改良Harris评分为(37.6±2.0)分。病程1~6年,平均2.6年。一期THA治疗非创伤性ONFH120例167髋(B组):男67例94髋,女53例73髋;年龄41~67岁,平均52.6岁。其中激素性79例,酒精性41例。Ficat分期:Ⅲ期56例83髋,Ⅳ期64例84髋。改良Harris评分为(38.2±1.0)分。病程1.5~5.0年,平均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术后20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4年。A组单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输血量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4髋(4.8%)、B组2髋(1.2%)发生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3髋(3.6%)、B组1髋(0.6%)出现创伤性脱位;A组2髋(2.4%)、B组1髋(0.6%)出现持续股痛;A组无深部感染发生,B组1髋(0.6%)术后2年出现深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髋臼外展角、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及髋臼旋转中心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B组髋关节改良Harris评分分别为(79.4±2.1)分及(84.2±3.5)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ONFH与一期THA治疗非创伤性ONFH相比,手术难度无明显增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但术中骨折发生率较高。 张秀丽 刘勇 任凯晶 刘军 朱本清 孙振辉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19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伤、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的椎管结构、功能损坏,导致患肢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脊髓损伤患者多数发病突然,术后容易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或者完全丧失[2]。研究证实,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康复,促进损伤神经所支配的功能恢复,早期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3]。 郭军 张秀丽关键词:脊髓损伤患者 干预措施 自我效能感 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