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赫
- 作品数:114 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血管抑素的制备被引量:7
- 2004年
- 张晓慧徐海峰张金赫
- 关键词:血管抑素亲和层析法
- 小肠黏膜海绵状淋巴管瘤18F—FDGPET/CT检查一例被引量:3
- 2010年
- 患者男,39岁。以“反复解黑便伴头晕半月余”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粪常规检查示潜血阳性。血红细胞2.93(正常参考值3.5~5.5)×10 12/L;血红蛋白60(正常参考值110~160)g/L。入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电子结肠镜检查示全大肠未见异常。
- 张伟标尹吉林王欣璐张金赫李向东欧阳习
- 关键词:海绵状淋巴管瘤FDGPET小肠黏膜18F电子结肠镜检查
- PET/CT全身骨髓代谢弥漫性增高的临床原因分析
- 尹吉林王欣璐张金赫李向东欧阳习周峙全江涛张伟标郑辉柳伟坤
- 广州地区4152例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研究分析广州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4 152例20~100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值。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不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率不断增加,由15.5%增加到最高49.4%,在60岁以上年龄组增加不明显;其中50~60岁各年龄组女性骨量减少明显高于同组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在50岁以上各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明显,由7.6%增加到最高33.7%,在70岁以上各年龄组增加最高,女性明显高于同组男性。结论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出现骨量减少时应及时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为不可逆转骨质疏松症。
- 禹晖张金赫尹吉林
- 关键词:骨密度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双能X线吸收仪
- 一种放射性碘标记生物分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性碘标记生物分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建立了“一锅法”制备放射性碘标记生物分子的方法,利用易得、使用方便的炔或叠氮修饰的小分子与具有生物靶向功能的生物分子、及放射性碘偶联生成放射性碘标记生物分子——...
- 王成尹吉林周崝张金赫王欣璐李向东欧阳习
- 文献传递
- ^(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护理体会
- 2004年
- 王磊徐海峰张金赫周润锁强蕙婷
-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131I治疗护理
- 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靶向修饰及放射性核素标记研究进展
- 2016年
- 纳米分子在体内具有药物载体的特性,与生物靶向分子结合,可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与放射性核素的结合,可实现在体内靶向分布与靶向聚集的可视化,从而达到对特定病变的显像或治疗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新型树状纳米分子聚乙酰胺-胺(PAMAM)的靶向分子修饰及核素标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钟建秋王欣璐尹吉林张金赫
- 关键词:聚酰胺-胺纳米微粒靶向同位素标记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与肠源性5-羟色胺的关系探讨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的潜在联系。方法分别测定DOP患者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肠源性5-HT的浓度,并进行差异对比。1本研究所有受试者为2011-05/2012-12月间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患者。年龄均为50岁以上,DOP患者61例,OP患者60例。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9点抽取禁食12 h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3000r/min即时离心5 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DOP患者肠源性5-HT浓度为(67.48±71.76)ng/ml,OP患者肠源性5-HT浓度为(44.53±34.05)ng/ml,DOP患者的肠源性5-HT浓度明显高于OP患者(t=-2.2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源性5-羟色胺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或加重DOP的因素之一。
- 康庐琛王燕玲黄小红谭新张金赫邓伟民
- 关键词:5-羟色胺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 结节病18F-FDG PET/CT的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对行PET/CT检查的11例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节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5例)和随访证实(6例)的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总结,根据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特征,结合病灶累及部位、分布特点、大小、标准摄取值(SUV)特点及误诊比例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淋巴结累及者共11例:其中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累及者11例,锁骨上窝淋巴结累及者8例,腹膜后淋巴结累及者8例,盆腔淋巴结累及者3例.(2)结外脏器累及者共7例:包括肺内结节及片状阴影4例,肝累及2例,腮腺及颞肌累及1例,双侧髂骨和骶骨累及1例.(3)病灶大小:最大直径1.0~4.6 cm之间 病灶密度:CT平扫示病变淋巴结密度30~40 HU之间,肺内病灶呈淡薄密度影 肝内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影.代谢情况:所有病灶代谢均明显增高者6例 部分病灶代谢明显增高、部分轻中度增高者2例 代谢均轻中度增高者3例.(4)PET/CT正确诊断6例 误诊5例,其中误诊为恶性淋巴瘤4例、肺癌1例.结论 18FFDG PET/CT可灵敏、准确地反映结节病的全身病灶分布范围和病灶活性,但部分病例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淋巴瘤.根据PET/CT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能提高结节病的诊断准确性.
- 王欣璐尹吉林欧阳习张金赫周崎全江涛
- 关键词:结节病脱氧葡萄糖
- 131I标记内皮抑素的方法学研究
- 张金赫尹吉林全江涛周进刘京王欣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