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守礼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军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映射
  • 3篇华诞
  • 3篇国际物理年
  • 2篇单峰映射
  • 2篇熊庆来
  • 2篇物理系
  • 2篇物理学
  • 2篇系主任
  • 2篇理论物理
  • 2篇符号动力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编码
  • 1篇蛋白质编码区
  • 1篇动力系统
  • 1篇遗传密码
  • 1篇数学
  • 1篇数学表达
  • 1篇双峰映射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统计信息

机构

  • 10篇云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物理与电子电...

作者

  • 10篇彭守礼
  • 3篇刘次全
  • 2篇孟捷
  • 2篇陈中轩
  • 2篇刘瑞林
  • 2篇陈滔
  • 2篇张静
  • 2篇胡光涛
  • 1篇陈琳
  • 1篇孟捷
  • 1篇顾宝洪
  • 1篇曾健
  • 1篇王嘉梅
  • 1篇胡光涛
  • 1篇王运祥

传媒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Zoolog...
  • 1篇计算物理
  • 1篇云南民族学院...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对称单峰映射的标度因子及普适常数的研究
1991年
本文对非对称单峰映射的标度因子和普适常数进行了研究。在新的定义下获得了收敛结果。我们也讨论了非对称单峰映射标度因子和普适常数的相应算法。
刘瑞林彭守礼
关键词:单峰映射动力系统非线性
符号动力学,星花积及其他被引量:1
2003年
混沌破坏了拉普拉斯的经典决定论[1],从而改变了我们审视世界的观点,符号动力学则提供了这种观点的一种数学表达.
彭守礼
关键词:符号动力学混沌数学表达非线性物理学
任给一个双峰稳词(XDYC)可允条件的判定
2002年
利用符号动力学方法 ,给出了双峰映射双超稳揉系列的可允条件 ,并用计算机仿真实现了任给一个双峰稳词XDYC的可允条件判断 .
王嘉梅彭守礼
关键词:符号动力学双峰映射计算机仿真
纪念国际物理年,纪念彭桓武先生90华诞,纪念云大物理系先师们
2005年
彭守礼
关键词:理论物理熊庆来物理系系主任
DNA序列的统计信息比较分析
1995年
我们从Genbank中选取灵长类、啮齿类、无脊椎类及细菌类的一部分DNA序列作了统计分析.为克服信息度量D_n的某些不足,引入了DI_1、DI_0和S三种信息统计量,得到了各大类及各类间差异的有关信息.
胡光涛孟捷孟捷陈滔彭守礼刘次全
关键词:DNADNA序列统计分析
弱非对称单峰映射的标度因子和普适重正化群方程
1991年
非对称映射R.V.Jensen等人的数字结果表明,只有在峰点为局域对称(d1=d2)的条件下,Feigenbaum意义的普适性常数才存在。当峰点两边为不对称时(d1≠d2),R*n序列的δ、α不再存在。在相对小的不对称情况下,即|d2-d1|/|d1+d2|《1时,我们重新定义了描述吸引子收缩规律的标度因子:
刘瑞林彭守礼
关键词:单峰映射重正化群吸引子周期点自相似
纪念国际物理年,纪念彭桓武先生90华诞,纪念云大物理系先师们
2005年
彭守礼
关键词:理论物理熊庆来物理系系主任
纪念国际物理年,纪念彭桓武先生90华诞
2005年
彭守礼
关键词:现代物理学爱因斯坦物理教育联合国
蛋白质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的特征与识别被引量:5
1996年
在核苷酸序列分析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识别一段未知序列中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近年来提出了一些方法,但效果都不够理想.本文在对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特征进行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加权距离判别法,并对该方法的精度进行了评价.
孟捷陈滔刘次全彭守礼彭守礼胡光涛胡光涛陈中轩陈琳王运祥陈中轩张静
关键词:遗传密码蛋白编码区非编码区
DISTRIBUTIONS OF TRIPLET CODONS IN MESSENGER RNA SECONDARY STRUCTURES被引量:1
1998年
Analysis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mRNAs which encode mature peptides shows that the location of each codon in mRNA secondary structure has a trend, which appears to be in agreement with the conformational property of the corresponding amino acid to some extent. Most of the codons that encode hydrophobic amino acids are located in stable stem regions of mRNA secondary structures, and vice versa, most of the codons that encode hydrophilic amino acids are located in flexible loop regions. This result supports the recent conclusion that there may be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mRNA and the encoded protein.
张静顾宝洪彭守礼彭守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