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丹

作品数:21 被引量:129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近视
  • 6篇屈光
  • 5篇张力性调节
  • 5篇屈光参差
  • 5篇近视性屈光参...
  • 3篇双眼
  • 2篇早发性
  • 2篇正视
  • 2篇近视儿童
  • 2篇儿童
  • 2篇AC/A
  • 2篇迟发
  • 1篇度数
  • 1篇隐斜
  • 1篇优势眼
  • 1篇张力性
  • 1篇纸面
  • 1篇弱视
  • 1篇弱视患者
  • 1篇视觉

机构

  • 21篇温州医学院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1篇徐丹
  • 18篇吕帆
  • 12篇瞿佳
  • 8篇姜俭
  • 5篇徐菁菁
  • 4篇阎静
  • 2篇牛燕
  • 2篇王晨晓
  • 2篇蒋百川
  • 1篇谢若衷
  • 1篇陈洁
  • 1篇陈曦
  • 1篇龙克利
  • 1篇祝莲
  • 1篇宋峰伟
  • 1篇卢伟林
  • 1篇张扬

传媒

  • 5篇眼视光学杂志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2005年浙...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视和早发性近视儿童调节刺激反应曲线的差异
目的测定正视和9-13岁早发性近视儿童眼调节刺激调节反应曲线的差异,比较并分析不同屈光状态下调节反应曲线的特点,初步探讨调节反应在儿童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日本精工WV-500型双目红外验光仪测量两组9-13岁儿...
牛燕徐丹吕帆
文献传递
Sheard准则和Percival准则在评估双眼视症状中的运用被引量:20
1999年
目的:运用Sheard 准则和Percival 准则对近阅读视疲劳等双眼视失平衡症状进行评估,从而探讨Sheard 准则和Percival 准则的显著性和特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3 位大学生进行眼屈光检查,同时检测远近分离性隐斜,远近辐辏,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辐辏近点,调节幅度等眼动参数并以问卷形式搜集个体的双眼视症状。计算AC/A参数,绘制每个个体的双眼单视清晰区并检测其对Sheard 准则和Percival 准则的符合性。结果:Sheard 准则对双眼视症状的显著性为80% ,特异性为59% ,而Percival 准则对双眼视症状的显著性为50% ,特异性为77% 。结论:Sheard 准则和Percival 准则为评价双眼水平位均衡的有效方法。Sheard 准则有高度的显著性,特别对于外隐斜者;而percival 准则有较高的特异性。
徐丹吕帆瞿佳
调节反应的主观测量方法的确立和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利用Badal系统和Scheiner原理确立一种调节反应和张力性调节的主观测量方法。方法 :研制调节反应的主观测量仪器 ,并在临床上对该仪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 :主观调节测量仪在调节反应和张力性调节测量中重复性高 ,不会引起眼睛的调节。结论 :该主观调节测量仪的研制对近视眼实验室调节参数的测量具有重大意义。
徐丹徐菁菁龙克利姜俭吕帆蒋百川
关键词:张力性调节
近视者持续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反应波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的屈光度组在持续的近距离工作中调节反应的波动,探讨近视者是否对模糊像有较高的感知阕值;分析持续高水平的调节反应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诱因。方法41位受试者分为3组,正视组14人,稳定性近视组13人,进展性近视组14人,运用开视野式红外验光仪测量受试者的基础调节反应,并在持续1h规范近距离工作中,每30s作调节反应的连续测量。记录个体的基础调节反应值和近距离工作中的调节反应波动曲线,比较不同屈光度组在持续近距离工作中的调节反应波动量。结果不同屈光度组的调节反应在近距离工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组在持续近距离工作中的调节反应曲线均呈现出上升,平稳然后再下降的趋势,而进展性近视组在近距离工作的后阶段不能迅速回复到基准值,而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正视组的调节反应对基准值的偏离为(0.0826±0.2410)D,近视稳定组和近视进展组在近距离工作中的调节反应对基准值的偏离分别为(0.1905±0.3619)D和(0.1336±0.3030)D。各组之间的偏离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的差异,但稳定性近视和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反应对基准值的偏离有高于正视组的趋势。有8位受试者在持续近距离工作中出现了调节超前现象,其中近视者占了7位。结论在持续近距离工作中,调节反应呈现出震荡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感知性焦深或模糊阈值的大小。近视者需要作出更大的波动来引导调节反应跨越其增大的焦深。
徐丹陈曦阎静姜俭瞿佳吕帆
关键词:近视
快速系列视觉呈现、全屏及纸面显示方式下汉字阅读速度的比较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比较快速系列视觉呈现(RSVP)、全屏及纸面显示方式下的阅读速度。获取RSVP方式下的临界字体大小和临界视力储备(RA)。方法视敏度阈值不低于1.0(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的30位被试参加本实验。用自行设计的视力表检测所有被试的视敏度阈值(3m检测距离)。测量RSVP方式下10种字体大小(4.0—33.0磅)和全屏、纸面显示方式下2种字体大小(10.0和13.0磅)的阅读速度。结果30位被试40cm阅读距离的视敏度阈值是(2.2±0.3)磅。在RSVP方式下,随着字体的增大阅读速度明显加快。当字体大小为(7.8±0.4)磅时阅读速度达到最大值:(258.0±34.4)字/min,随后保持恒定。阅读速度与RA成正相关。当RA为3.5±0.4时,阅读速度达到最大值。当RA为3.5~15.0时,阅读速度始终处于最大值。全屏显示[10磅:(354.1±58.7)字/min;13磅:(369.2±56.4)字/min]和纸面显示[10磅:(349.4±68.6)字/min;13磅:(362.1±59.3)字/min]的阅读速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屏和纸面显示的阅读速度均大于RSVP[10磅:(262.0±35.0)字/min;13磅:(258.7±34.5)字/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视力的年轻人在RSVP的临界字体大小是7.8磅,这提示在静态呈现方式下的临界字体应该大于7.8磅。获得最大阅读速度时的字体大小一般是视敏度阈值的3.5倍。
王晨晓吕帆徐丹陈洁谢若衷祝莲瞿佳
关键词:视觉视敏度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调节参数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的调节参数和正视者是否有差异,探讨这些调节参数的差异是否是导致个体屈光状态近视化发展的诱因。方法选取40位受试者,正视者右眼20只,屈光参差者20位,其中屈光参差者高度数眼20只,屈光参差者低度数眼20只,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用主观的测量方法测量其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和调节滞后量。结果三组间的最大调节幅度AMP以及负相对调节NRA无显著性差异,正视组的正相对调节PRA为(-5.462±1.2651)D,屈光参差组的PRA为(-3.350±1.7404)D。近视性屈光参差组PRA结果明显低于正视组(P=0.026)。正视眼的主观调节滞后量为(0.2375±0.2218)D,屈光参差的高度数眼滞后量为(1.2875±0.4389)D,而屈光参差的低度数眼的调节滞后量为(0.2250±0.2913)D。对于屈光参差者,两眼间调节滞后量值差异明显,且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9.519,P〈0.0001),高度数眼的调节滞后远远大于低度数眼的调节滞后。结论屈光参差者的高度数眼表现出更多的主觉调节滞后量,近视的发生与该眼有更大的调节调节滞后相关。
徐丹吕帆阎静徐菁菁
关键词:屈光参差
早发性近视和迟发性近视的张力性调节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分析早发性近视组和迟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及其之间的差异,探讨调节神经机制在张力性调节与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50名志愿者参加本实验,正视组16位,屈光度在(-0.25~+0.75)D之间,近视组34位,其中早发性近视组12位[平均为(-6.25±2.30)D],迟发性近视组22位[平均为(-3.41±2.05)D]。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用精工SeikoWV500开放视野式自动验光仪对受试者进行张力性调节的测量,比较不同近视组间张力性调节的差异。结果在缺乏任何视觉刺激的状态下,调节处于一定的静息状态,所有受试者的张力性调节的平均值为(0.63±0.67)D。其中正视组的张力性调节平均为(0.55±0.50)D,早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为(1.22±0.71)D,迟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平均为(0.37±0.59)D。屈光度和张力性调节之间的相关性较弱(r=0.2388)。早发性近视的张力性调节高于正视组和迟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与正视及迟发性近视比较,早发性近视者有较强的副交感神经支配,较强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导致较强的睫状肌张力,从而导致眼球的牵拉和近视化的进展。
徐丹瞿佳吕帆姜俭
关键词:张力性调节睫状肌
双眼协动参数在近视眼的差异研究被引量:41
2004年
目的 探讨调节和辐辏的关系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对象包括 31例成人正视者与 4 6例成人近视者 ,近视者又分为高度近视者 (>- 6 0 0D)、中度近视者 (- 6 0 0~ -3 2 5D)和轻度近视者 (- 3 0 0~ - 0 5 0D)。双眼协动参数测量包括远距隐斜、近距隐斜及正、负相对调节 ,对不同屈光度数组的计算性调节 (AC/A)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近视组的计算性AC/A高于正视组 ,且计算性AC/A有随近视程度加深而增加的趋势。近视组和正视组的远隐斜及负相对调节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近视组的正相对调节其绝对值显著低于正视组 (P <0 0 5 ) ,且近视组的近隐斜较正视组的近隐斜有内隐斜倾向 (P <0 0 5 )。结论 调节、辐辏及其相互作用协动参数在近视者中有明显的差异 ,AC/A为该差异的关键参数 ,并因近视度数增高而呈上升趋势 ,AC/A增高表明近视者在近距离工作时存在视网膜离焦趋势。
吕帆徐丹瞿佳
关键词:近视眼隐斜双眼辐辏屈光度数
调节幅度的三种测定方法在正视和近视儿童的比较
目的比较测定正视和近视儿童眼调节幅度(AMP)的三中测量方法,分析不同测量方法测量眼调节幅度差异及不同屈光状态下调节幅度的特点,评价调节幅度测量方法在临床的应用及调节幅度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主观方法(移近法和负...
牛燕徐丹吕帆
文献传递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视力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两对比度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和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近视力的特点。方法:屈光参差≥2.0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18例,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17例,运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两对比度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的测量及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和中低度近视对照组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测得的双眼近视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还是中低度近视对照组,100%对比度下所得近视力值与10%对比度所得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在100%对比度,还是在10%对比度下,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视力值均较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所测得值显著低。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近视力,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与中低度近视者双眼近视力无显著差异,但其近视力均受对比度影响,对比度降低,近视力下降。汉字视力表测得近视力值比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得值显著低。
宋峰伟卢伟林王晨晓徐丹
关键词:近视性屈光参差近视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