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青萍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沥青
  • 4篇改性沥青
  • 4篇SBS改性
  • 4篇SBS改性沥...
  • 3篇改性
  • 2篇氮化合物
  • 2篇助剂
  • 2篇化合物
  • 2篇含氮
  • 2篇含氮化合物
  • 2篇SBS
  • 1篇弹性体
  • 1篇新型助剂
  • 1篇诱变
  • 1篇增容
  • 1篇热塑性
  • 1篇热塑性弹性
  • 1篇热塑性弹性体
  • 1篇仲胺
  • 1篇紫外

机构

  • 7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重庆交通科研...

作者

  • 7篇徐青萍
  • 6篇赵仕林
  • 4篇廖洋
  • 4篇万芳
  • 3篇粟慧君
  • 3篇苏瑞
  • 3篇何丽娜
  • 2篇陈赞
  • 1篇柴岚岚
  • 1篇马玉洁
  • 1篇蔡莉

传媒

  • 2篇公路工程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BS改性沥青与多功能改性助剂的反应性改性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在SBS改性沥青中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使聚合物SBS中的C=C与沥青中的活性基团发生交联、接枝、烷基化、加成等化学反应。通过沥青性能测试、组分分离与测试、红外光谱和DSC测试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多功能改性助剂作用下,沥青中部分饱和分和芳香分转变成了多环结构的胶质和沥青质,使SBS与沥青以化学键的形式连接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从而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和温度稳定性。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1后,沥青软化点提高率可达42.7%,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2后沥青低温延度的提高率可达96.2%。
万芳陈赞廖洋徐青萍蔡莉柴岚岚马玉洁赵仕林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
SBS改性沥青的化学改性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本试验以埃索70号沥青为基质沥青,SBS为主要改性剂,加入化学改性助剂制备的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得到提高,其中针入度75 cm,软化点提高到60.7℃,较未加化学改性助剂的SBS改性沥青提高了16%,延度增至62.8 cm,增加了62%。试验发现化学助剂是脂肪长链有机化合物时,有利于改善沥青延度,同时化学助剂分子内部含活性基团3-4个较好,过多会引起过度交联,过少又会交联不充分,从而影响改性效果。
徐青萍万芳廖洋陈赞苏瑞何丽娜粟慧君赵仕林
关键词:沥青SBS化学助剂改性
路用SBS-沥青的化学改性研究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无接缝的连续式路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类型。但是由于普通沥青的低温脆性和高温软化性,路用性能很差。因而对基础沥青的化学改性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沥青路用材料研究的热点。 ...
徐青萍
关键词:沥青路面化学改性热塑性弹性体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新型助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新型助剂,该助剂为邻苯二甲酸酯铵盐,具有下述通式:<Image file="200610022696.3_AB_0.GIF" he="43" imgContent="unde...
赵仕林万芳廖洋徐青萍
文献传递
紫外、微波诱变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株的筛选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孢子悬浮液进行了紫外和微波诱变,并将筛选出的优势菌PU-69和PM-57与未经诱变的菌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紫外诱变的PU-69,L ip酶活力提高了1.29倍,Mnp 1.27倍,Lac 1.31倍.微波诱变的PM-57,L ip酶活力提高了1.34倍,Mnp 1.33倍,Lac 1.3倍.微波诱变菌株的产酶能力略高于紫外诱变,其操作也更为简单.
苏瑞何丽娜徐青萍粟慧君赵仕林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紫外诱变菌种筛选
一种提高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助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助剂,该助剂为邻苯二甲酸酯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助剂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助剂为具有增容、交联、抗老化等作用的芳香类含氮化合物,在制备改性沥青时只需加入较低的掺量,即可达到良...
赵仕林万芳廖洋徐青萍
文献传递
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材料研究新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高吸水材料日益成为众多领域的重要功能材料,开发环境友好型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材料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材料的研究新进展,着重介绍了淀粉、纤维素、海藻酸、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类高吸水材料,以及聚乳酸类,氨基酸类,微生物合成类高吸水材料的特性,及近几年的研究开发情况,并对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材料的发展作了展望。
何丽娜赵仕林苏瑞徐青萍粟慧君
关键词:高吸水材料可生物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