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丕盛

作品数:43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腹腔
  • 11篇镇痛
  • 11篇疼痛
  • 10篇神经丛
  • 10篇腹腔神经丛
  • 7篇术后
  • 6篇神经痛
  • 6篇经痛
  • 5篇神经丛阻滞
  • 5篇手术
  • 5篇麻醉
  • 5篇腹部
  • 5篇腹腔神经丛阻...
  • 5篇癌痛
  • 5篇癌性
  • 5篇CT引导
  • 4篇神经阻滞
  • 4篇顽固
  • 4篇晚期
  • 4篇腹腔丛

机构

  • 23篇杭州市红十字...
  • 20篇浙江省中西医...
  • 7篇浙江省肿瘤医...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宣武医院
  • 1篇富阳市新登中...

作者

  • 42篇曲丕盛
  • 25篇陶凡
  • 16篇黄丽霞
  • 16篇王振
  • 15篇郑汉光
  • 10篇范皓
  • 9篇万海方
  • 9篇汪国香
  • 9篇余建明
  • 7篇付霜
  • 4篇方军
  • 4篇杜鑫丹
  • 3篇连燕虹
  • 3篇王云卿
  • 2篇倪家骧
  • 2篇袁晓红
  • 2篇罗宏
  • 2篇李娜
  • 2篇张铁山
  • 1篇赵文胜

传媒

  • 8篇浙江中西医结...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佐辛联合曲马多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比较术后应用等效剂量地佐辛和芬太尼联合曲马多进行老年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1例择期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联合曲马多组(D组)和芬太尼联合曲马多组(F组),分别接受静脉镇痛。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glogue scale,VAS)、镇静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苏醒后同时点两组VAS没有明显差异,但两组内比较2 h、4 h、8 h、24 h、48 h VAS较麻醉苏醒后明显下降(P<0.05);PCA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在术后T2、T4、T8、T24、T48的呼吸次数明显少于D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联合曲马多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对于呼吸影响小、循环干扰小,适合老年患者。
万海方曲丕盛汪国香王振陶凡
关键词:地佐辛芬太尼曲马多术后镇痛
激光定位仪辅助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穿刺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穿刺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是行腹腔神经丛毁损(NCPB)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倪家骧教授2007年发明的半导体激光定位仪(专利号ZL200720005615.9)辅助CT引导下穿刺,该定位仪利用了激光的方向性好、亮度高的特点,用于辅助定位,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任宏宇曲丕盛郑汉光倪家骧
关键词:CT引导下穿刺穿刺效果
CT引导上腹下神经丛联合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晚期盆腔癌痛的可行性
2010年
CT引导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术常用于缓解晚期恶性盆腔肿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其即时有效率约为70%。盆腔恶性肿瘤晚期常出现广泛的腹、盆腔转移,从而使得来自腹、盆腔内脏的伤害性神经冲动不能被单一的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术所阻断。支配肝脏、胰腺、脾、肾、小肠和。肾上腺等腹部内脏的自主神经纤维起源于腹腔神经丛。
黄丽霞陶凡王振万海方曲丕盛郑汉光
关键词:腹腔神经丛腹下神经丛肿瘤晚期CT引导毁损治疗癌痛
经食管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中经食管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teO_2)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诱导插管后于食管中下段放置带气囊氧饱和度探头并监测SteO_2,将气囊充气,按不同压力作用于探测部位食管壁,分为C组(0cmH_2O)、S_1组(20 cmH_2O)、S_2组(40 cmH_2O)、S_3组(60 cmH_2O),每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降低分钟通气量(VT=6ml/kg、RR=10次/min)及吸入30%氧浓度方式,观察各组血氧饱和度(SpO_2)及SteO_2下降至95%、91%的时间,同时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记录各组SteO_2信号干扰次数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成功监测SteO_2信号。与C组(气囊未充气)比较,气囊充气后的S_1、S_2和S_3组信号干扰减少(P<0.05)。在发生低氧时,各组SteO_2提前发生SpO_2下降,C组SteO_2降至95%表现最灵敏,与S_2、S_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_1组SteO_2降至91%,与S_2、S_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aO_2作为标准值,当SpO_295%时,C组SteO_2偏差发生率较S_2、S_3组增加(P<0.05),SpO_291%时,C、S_1组SteO_2偏差发生率较S_2、S_3组增加(P<0.05)。结论 SteO_2可作为一种血氧饱和度监测途径,更早地对低氧的发生进行预警。因为不同食管壁表面压力对测得的结果有影响,为排除食管壁内静脉血流干扰,气囊压力在40cmH_2O时较合理,且测得的数值接近于SaO_2。
杜鑫丹曲丕盛万海方黄丽霞陶凡
关键词:全身麻醉单肺通气
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被引量:2
2010年
余建明曲丕盛汪国香陶凡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
内脏与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胰腺癌晚期癌性疼痛的比较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CT引导经椎间盘穿刺法行内脏与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胰腺癌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48例晚期胰腺癌伴有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分别行腹腔神经丛(N组)或经椎间盘穿刺行内脏神经(S组)无水乙醇毁损性阻滞。记录术前(T0)、术后1d(T1)、15d(T15)、30d(T30)、60d(T60)、90d(T90)VAS评分,评估疗效;记录两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结果]各组内术后T1~T90时的VAS评分均较T0时降低(P<0.01),S组在T60、T90时较N组同期降低(P<0.05)。术后第1d,S组与N组显效率分别为87.5%和83.3%,随时间延长疗效均逐渐降低,至T90时分别为60.0%和42.9%。两组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脏神经阻滞应用于晚期胰腺癌癌性疼痛的治疗,其远期疗效优于腹腔神经丛阻滞。CT引导下经椎间盘穿刺法行内脏神经阻滞,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曲丕盛王振黄丽霞郑汉光
关键词:腹腔神经丛阻滞癌性疼痛胰腺肿瘤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镇痛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全身麻醉中的辅助镇痛效应,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全麻组)、TEAS复合全身麻醉组(TEAS+全麻组),每组30例。全麻组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进行诱导插管;术中异丙酚靶浓度为(3.0±0.5)μg/mL,瑞芬太尼恒速输注(22±5)mL/h,顺式阿曲库胺间断静脉注射。TEAS+全麻组选用疏密波(2 Hz/100 Hz)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30 min,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记录两组TEAS前、麻醉诱导后及插管后1 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观察手术结束后病人苏醒质量、气管拔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TEAS前、TEAS 30 min、切皮后5 min、术毕各时间点血浆中β-内啡呔(-βEP)的含量。结果: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TEAS+全麻组的MAP平稳,优于单纯全麻组(P<0.05)。TEAS+全麻可明显减少镇痛药用量,缩短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TEAS+全麻组TEAS 30 min、切皮后5 min及术毕的-βEP水平与单纯全麻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麻醉中,TEAS可强化单纯全麻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血浆中-βEP的升高有关,是一种较为优良的麻醉辅助方法。
余建明曲丕盛范皓王振金亚蓓陶凡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经皮穴位电刺激Β-内啡肽镇痛
应用无线镇痛系统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应用无线镇痛系统微控皮下吗啡给药对难治性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10月在本院接受无线镇痛系统及终端电子泵持续皮下泵注吗啡治疗的19例难治性癌痛患者以代替其口服吗啡药物,观察疼痛缓解时间、程度及缓解率与给药调整完成时间和不良反应,并记录比较治疗前后3d疼痛评分(VAS﹚及24 h吗啡总用量。结果使用镇痛泵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35 min;应用镇痛泵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1﹚分和1(1﹚分(P﹤0.01﹚,治疗前后吗啡日用量分别为(92.6±21.3﹚mg(口服剂量﹚和(31.0±9.34﹚mg(皮下给药﹚(P﹤0.01﹚;治疗后各观察点间VAS评分与吗啡用药量比较无显著差异;疼痛缓解率为94.7%(18/19﹚,平均给药量调整完成时间38.4 h;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和精神症状。结论无线镇痛系统皮下吗啡给药可有效控制难治性癌痛,具有安全、高效、方便、稳定持久的优点,并降低难治性癌痛患者的吗啡药物的用量。
付霜曲丕盛袁晓红郭烨黄丽霞
关键词:吗啡癌痛
带有同步气道压力式副气囊的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有同步气道压力式副气囊的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头部设有主气囊和副气囊,所述副气囊所包围的导管管体上设有使管体内腔与副气囊连通的开口。本实用新型利用副气囊与导管连通,使得副气囊内压力与呼...
曲丕盛方向明余建明陶凡
文献传递
腹腔神经丛联合上腹下神经丛阻滞对顽固性腹部和(或)盆腔癌痛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腹腔神经丛联合上腹下神经丛阻滞对晚期腹部和(或)盆腔恶性肿瘤并发顽固性腹部和(或)盆腔内脏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对45例患者,在CT引导下后路经椎间盘旁法穿刺,用90%乙醇作为毁损剂,同时行腹腔丛和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术。观察毁损前和毁损后24h、1周、1个月和3个月各时段的疼痛VAS评分、吗啡控释片日用量和生活质量(QOL)评分、并发症和副作用。结果:与毁损前比较,毁损后各时段VAS评分和吗啡控释片日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有13例镇痛效果满意直至去世;与术前比较,毁损后24h、1周、1个月QOL评分明显升高(P<0.05),第3个月时QO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在CT引导下以90%乙醇行腹腔丛联合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术可有效减轻晚期腹、盆腔癌症患者疼痛,减少吗啡日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丽霞曲丕盛王振万海方陶凡郑汉光
关键词:腹腔神经丛顽固性癌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