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丹丹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白蚁
  • 2篇性信息素
  • 2篇隐翅虫
  • 2篇生态位
  • 2篇生殖行为
  • 2篇死木
  • 2篇松材
  • 2篇松材线虫
  • 2篇取食
  • 2篇种内
  • 2篇线虫
  • 2篇昆虫
  • 2篇病死木
  • 2篇成虫
  • 1篇蛋白
  • 1篇信息素
  • 1篇蚁巢
  • 1篇蚁后
  • 1篇幼虫
  • 1篇真菌

机构

  • 1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南京出入境检...

作者

  • 13篇曹丹丹
  • 12篇嵇保中
  • 6篇赵正萍
  • 6篇张新慰
  • 6篇王丽平
  • 6篇杨锦锦
  • 6篇刘佳佳
  • 3篇许忠祥
  • 3篇陈晓明
  • 3篇汪洪江
  • 1篇丁芳
  • 1篇王彦

传媒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蚁的食物选择被引量:19
2015年
毒饵技术是防治白蚁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对白蚁取食选择的认识是毒饵技术发展的基础。评述了白蚁嗜食的真菌腐朽物、植物性材料以及糖和氨基酸等取食促进物质研究情况,分析了白蚁对上述物质取食选择的营养消化机制,并对白蚁食物选择研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丁芳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杨锦锦张新慰冀士琳刘佳佳Ehsan SOLEYMANINEJADIAN汪洪江
关键词:白蚁食物选择
白蛾黑基啮小蜂触角感受部位及感器超微形态研究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属Tetrastichus,分布于陕西关中和江苏徐州。主要寄生于杨小舟蛾Microme...
王彦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陈晓明
关键词:生理功能
隐翅虫成虫取食、防御和生殖行为被引量:1
2013年
隐翅虫生境多样,食性复杂,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一类不可忽视的自然资源。本文分析总结了隐翅虫成虫取食、化学防御及生殖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隐翅虫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曹丹丹嵇保中刘曙雯陈晓明王丽平赵正萍冀士琳
关键词:隐翅虫取食行为生殖行为
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近年来,固相微萃取等现代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开展。至今,已有约29种白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得到鉴定,分属于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原白蚁科和白蚁科,其组分主要为正烷烃、含有不同数量甲基的支链烷烃及少量烯烃。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属特异性,大多数种类还具备特有组分,表明其可作为种间识别的指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在种内个体识别方面的作用,在低等白蚁中多获得了支持性结果,但也有研究认为在这些种类中表皮碳氢化合物不是种内个体识别(同巢个体识别)的唯一指标。发现其与品级分化的相关是近年来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重要进展。有些种类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年消长与生殖蚁的分化有关;而另一些种类生殖蚁含有表皮碳氢化合物特有组分,其含量与生殖蚁的生殖状态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品级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研究白蚁品级分化和维持机理的新方向,表皮碳氢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杨锦锦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张新慰冀士琳刘佳佳Ehsan SOLEYMANINEJADIAN汪洪江
关键词:白蚁化学组分
白蚁消化系统解剖构造及共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对白蚁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白蚁消化道内外共生生物区系及其消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白蚁消化系统具有发达的唾腺和后肠,不同种类和品级个体间消化道各组成部分的发达程度和折叠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在结构上呈现由低等白蚁向高等白蚁渐变复杂的趋势。白蚁消化道内共生生物包括原生动物、螺旋体和细菌,蚁巢伞属真菌以菌圃的形式与高等培菌白蚁建立消化道外的共生关系。目前,消化营养已经成为白蚁取食引诱等防治技术开发的重要靶标。
张新慰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杨锦锦刘佳佳冀士琳SOLEYMANINEJADIAN Ehsan汪洪江
关键词:白蚁
白蚁生殖活动中的化学信息交流被引量:1
2014年
白蚁生殖包括两性生殖和产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中又有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的周期性轮换。两性生殖包括配对、串联、交配3个阶段,生殖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包括配对性信息素、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配对性信息素由成虫腹板腺、背板腺或后腹板腺分泌,目前已有27种白蚁的配对性信息素得到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醇和醛,有的配对性信息素含有种特异性微量组分。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还需要进一步证实。表皮碳氢化合物和卵表特异性蛋白质成分也称为识别信息素,用于种间、种内及不同生殖状况个体的识别,从而影响配偶选择等生殖活动。栖北散白蚁和高山象白蚁的蚁后信息素已进行鉴定,其作为引发信息素调节不同品级生殖系统的发育。
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冀士琳刘佳佳王丽平
关键词:白蚁
白蚁踪迹信息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固相微萃取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踪迹信息素研究的开展。目前,已有77种白蚁的踪迹信息素得到研究,常见化学成分为十二碳单烯醇、十二碳二烯醇和十二碳三烯醇,其次为新松柏烯。已经鉴定的踪迹信息素主要为单组分或双组分系统。白蚁踪迹信息素由腹板腺分泌,除澳白蚁科的达氏澳白蚁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具有3个腹板腺外,现存的白蚁均具有1个腹板腺,位于第4或第5腹节。所有腹板腺都具有类型Ⅰ和Ⅱ两类细胞,原白蚁亚科(Termopsinae)、齿白蚁科(Serritermitidae)、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种类的腹板腺还具有类型Ⅲ细胞。踪迹信息素的生物合成还缺乏研究,推测有甲羟戊酸、脂肪醇和饱和表皮烃3种途径。白蚁踪迹信息素的简约性十分显著,不同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心性以及一些系统距离较远的种类具有相同和密切相关的踪迹信息素。对于许多种类,相同的信息化合物具有踪迹信息素和配对性信息素双重功能。白蚁踪迹信息素种特异性和简约性的适应意义和进化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杨锦锦赵正萍张新慰
关键词:白蚁化学结构生物合成
利用昆虫携带病原物实施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应用载体昆虫传递病原物防治有害生物主要是利用载体昆虫与目标病虫害之间的共栖或生态位重叠关系,通过载体昆虫主动搜寻目标病虫害,传递病原物与天敌生物,侵染或捕食有害生物,达到防治的目的。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应用载体昆虫传递病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载体昆虫和传递的病原物种类、在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现状以及病原物携带与释放技术等,并就利用载体昆虫携带病原物开展生物防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赵正萍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王丽平许忠祥
关键词:病原物生物防治
松材线虫病死木隐翅虫及其与寄主间化学信息联系机制研究
随着“近自然林业”理念的推广及各种森林保育措施的实施,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的减少,林分中枯立木及腐木的数量逐步增加。与森林资源结构变化相适应,森林昆虫种群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枯立木为食物资源的“分解者”以及危害...
曹丹丹
关键词:生态位生物生态学特性寄主选择
文献传递
黑翅土白蚁长翅生殖蚁生殖行为及配对方式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生殖行为及不同配对方式对新巢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雌虫、雄虫和配对的雌雄成虫生殖行为进行观察。将雌、雄虫组合成9种配对方式,室内建立170个新巢,分析初建巢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成虫日活动节律的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9:00--10:00和21:00--22:00,交配集中在高峰期进行,交配前雌雄成虫有触角触碰、首尾衔接成环、互相舔食的标志性行为。生殖蚁来源于同巢和异巢的处理组,在召唤、配对、串联、交配和产卵等生殖行为中均存在差异,来源于异巢的生殖蚁,其配对时间显著长于同巢(P〈0.05).未经分飞的成虫可交配、产卵且成功孵化,3个月后,新巢死亡率为0.61%~0.99%,而分飞蚁新建巢的死亡率为0.22%~0.58%。孤雌生殖可产卵,但卯不能孵化。【结论】成虫的生殖行为有两个高峰期;远亲交配分飞蚁新建巢的生存竞争力最强。
冀士琳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刘佳佳杨锦锦张新慰赵正萍王丽平Ehsan SOLEYMANINEJADIAN
关键词:黑翅土白蚁生殖行为时辰节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