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柯 作品数:34 被引量:463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肺段切除治疗磨玻璃影为主早期肺癌的围术期及远期效果:单中心大样本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分析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治疗以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为主早期肺癌的围术期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从我科前瞻性建设的中国西部肺癌数据库中收集2009~2018年行意向性解剖性肺段切除肺癌756例患者[肿瘤直径(T)≤2cm、GGO≥50%]的数据,分析围术期及远期疗效。男233例、女523例,中位年龄53(25~83)岁。其中简单肺段290例(38.4%),复杂肺段466例(61.6%)。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腺癌,其中微浸润型腺癌338例(44.7%),浸润型肺腺癌418例(55.3%)。结果中位手术时间115(38~300)min,中位术中失血量20(5~80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4(2~24)d,术后并发症58例(7.7%),无围术期死亡。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3.0(30.1~167.9)个月。5年总生存率99.5%[95%CI(98.8%,100.0%)],5年无复发生存率98.8%[95%CI(97.5%,100.0%)],5年肺癌特异性生存率100.0%。结论肺段切除在GGO为主的早期肺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围术期效果和极佳的远期生存。 杨振宇 刘成武 梅建东 周健 朱云柯 林锋 廖虎 马林 刘铮 郭成林 蒲强 刘伦旭关键词:肺段切除 肺癌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疾病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共对20例患者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其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龄32~81岁,平均53岁。病变包括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12例,肺良性疾病7例,肺转移瘤1例。切除部位包括:右上肺后段3例、右上肺尖段4例、右上肺前段1例、右下肺背段2例,左上肺舌段5例、左上肺三段切除3例、左下肺背段2例。3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同时行肺叶切除,1例左上肺舌段肺腺癌患者同时行胸腺切除术。原发性肺癌术后病理分期(UICC,2009年)Ia期10例,Ib期2例。结果全组手术时间120—235min,中位数155min;术中出血量10—600ml,中位数50ml;术后住院时间3~9d,中位数6d;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6d,中位数3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1例,出血600ml,胸腔镜下完成止血,未输血;术后咯血痰2例,口服止血药好转;持续漏气(胸腔引流时问35d)1例,给予50%葡萄糖溶液胸腔灌注后愈合;皮下气肿1例,未作特殊处理好转。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性疾病及早期肺癌技术上可行,手术时间可以接受,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 蒲强 梅建东 廖虎 马林 朱云柯 张小龙 林一丹 刘伦旭关键词:胸腔镜检查 肺切除术 基于“单向式”胸腔镜技术体系的食管癌微创手术模式 2021年 目的探究基于"单向式"胸腔镜技术体系的食管癌微创手术模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我科施行基于"单向式"胸腔镜技术体系的65例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5±7.8)岁。结果完成胸部操作平均时间(133.4±28.6)min,术中平均失血量(61.9±29.2)mL,无术中输血。手术中转开胸1例(因胸膜粘连闭锁严重)。主要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乳糜胸、切口感染、喉返神经麻痹和胃排空障碍,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术后死亡病例。手术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总站数中位值分别为19枚和10站。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0 d。术后平均胸腔纵隔引流总量(1 117.3±543.4)mL。结论基于"单向式"胸腔镜技术体系的食管癌微创手术模式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术野清晰度和流畅简化的操作程序。 牛玲莉 顾一敏 朱云柯 张含露 陈龙奇 王文凭关键词:食管癌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2112例围术期效果的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围术期效果。方法从前瞻性建设的数据库中搜集2014年1月到2021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行单孔或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数据。共纳入5817例行单孔或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单孔∶三孔=530∶5287)。通过倾向性评分共匹配(1∶3)到2112例患者,其中单孔组529例,男320例、女209例,中位年龄58(51,65)岁;三孔组1583例,男915例、女668例,中位年龄58(51,65)岁。结果相比三孔组,单孔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20 mL vs.30 mL,P<0.001)、手术时间更长(115 min vs.105 min,P<0.001);而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当天及术后1~3 d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术中出血量表现出差异,但单孔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围术期总体效果无显著差异。相比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方法。 周健 蒲强 梅建东 马林 林锋 刘成武 郭成林 廖虎 朱云柯 郑权 李宗元 吴东声 车国卫 王允 林一丹 寇瑛琍 袁勇 胡杨 伍伫 刘伦旭关键词:单孔 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肺癌 多发肺结节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近年来,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提高以及检测设备更加精准化,多发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手术切除是治疗恶性肺结节的首选方式,但是多发肺结节、复杂区域的结节及存在手术禁忌证等情况却不适合手术。消融治疗作为一种效果确切、创伤小、费用低的治疗方式,在多发肺结节的治疗方面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目前几种常见的消融技术(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在多发肺结节治疗中的进展,消融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消融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和并发症及处理,并对消融技术在多发肺结节治疗上进行展望。 沈旭 沈诚 肖丛佳 林浩楠 朱云柯 林锋 廖虎关键词:肺癌 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 冷冻消融 协同育人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培养与过程管理问题浅析 被引量:5 2020年 我国医学研究生规模庞大、培养时间长,其培养质量关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稳健发展。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培养和管理负担重,这给协同育人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较多研究侧重于研究生培养过程,而较少研究关注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问题及策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国家级示范基地,每年招收的研究生规模庞大。本研究从研究生角度出发,对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各专业在读研究生,围绕研究生培养、管理现状及培养需求展开问卷调查,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策略,以期为协同育人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提高师生院三方沟通效率,引导医学研究生强化自我认知,鼓励管理部门为医学研究生建立成长档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并提高运行效率,院校加大支持力度等措施,均能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好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朱云柯 林锋 林锋 林锋 马林关键词:医学研究生 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122 2018年 围手术期镇痛,尤其是术后镇痛越来越受到医患的关注与重视。安全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主要组成部分。术后疼痛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疼痛,而且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及功能恢复,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和提升住院满意度的效果。 无 刘伦旭 赫捷 朱云柯 林琳 廖虎 周健 刘慧 余海关键词:微创手术 镇痛 胸外科 围手术期 “肺表面段间比例标志”用于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识别的初步验证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验证本中心前期开发的"肺表面段间比例标志"在肺段切除术中用于段间平面识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9~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以目前相对客观可行的静脉注射吲哚菁绿确定段间平面的方法作为对照标准,在手术中比较"肺表面段间比例标志"与静脉注射吲哚菁绿确定段间平面的一致性。在术中首先依据"肺段表面比例标志"制成的"可视化肺段表面标志模方"确定肺表面主要段间标志点,然后通过外周静脉注射12.5 mg吲哚菁绿显示荧光显色平面。当用肺段表面标志确定的肺段标志点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显示的段间界限之间的距离≤1cm时,判定为肺段表面标志确定的标志点与荧光显色段间平面一致。只要有一个标志点结果判定为一致,则认为采用该方法识别段间平面是可行和准确的。结果共纳入21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其中男5例、女16例,中位年龄55(34~76)岁。左侧手术11例;右侧手术10例。在21例肺段切除术中,应用肺段表面标志确定的段间标志点均至少有一个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确定的段间平面是一致的。结论 "肺表面段间比例标志"方法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法对段间平面的识别一致,是一种可行的准确识别段间平面的方法。 朱云柯 周健 蒲强 梅建东 马林 林锋 刘成武 徐昱扬 杨懿 任福强 刘伦旭关键词:可视化 肺段切除术 手术 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直径≤2cm)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方式对生存影响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直径(T)≤2 cm]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和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本中心前瞻性建设的中国西部肺癌数据库(Western China Lung Cancer Database,WCLCD)及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搜集2005~2016年行手术治疗的Ⅰ期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T≤2 cm)病例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的切除效果,并比较WCLCD和SEER数据库病例的生存差异。共纳入4 800例(WCLCD∶SEER=354∶4 446)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T≤2 cm N0M0)。对于T≤1 cm的实性小结节肺癌,按1∶4倾向性评分匹配到肺段组103例、肺叶组350例;对于1 cm1~2 cm的实性小结节肺癌,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5年总生存率相当。相比SEER数据库,WCLCD数据库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病例远期生存更好。 周健 肖丛佳 蒲强 梅建东 马林 林锋 刘成武 郭成林 廖虎 朱云柯 郑权 陈磊 车国卫 王允 林一丹 寇瑛琍 袁勇 胡杨 伍伫 刘伦旭关键词:复发转移 手术 单向式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治疗Ⅰ期肺癌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 观察单向式胸腔镜肺切除术手术治疗Ⅰ期肺癌的远期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有3 743例肺癌患者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纳入其中接受单向式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治疗的78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Ⅰ期肺癌的患者.男性388例,女性395例;年龄25~ 86岁,平均(59±10)岁.手术方法包括肺叶切除740例,肺段切除43例,中转开胸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及可能的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0~ 460 min,平均(145±54) min;术中出血量5 ~1 200 ml,中位数为50(7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13.3%和1.0%.730例患者获得随访,失访率为5.9%,随访时间5 ~ 9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7±18)个月,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3.8%、74.4%和86.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786,95% CI:1.081 ~2.948,P=0.023)、非腺癌(OR=1.647,95% CI:1.204~2.253,P=0.002)、高T分期(OR=2.709,95% CI:1.031 ~7.121,P=0.043)是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风险因素;高T分期(OR=5.118,95% CI:2.330~11.240,P=0.000)、高病理分期(OR =0.369,95% CI:0.137~0.991,P=0.048)是无病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风险因素;非腺癌(OR=1.717,95% CI:1.224~2.409,P=0.002)、高T分期(OR=5.029,95% CI:1.432 ~ 17.659,P=0.012)是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风险因素.结论 单向式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Ⅰ期肺癌安全、可行,并可获得良好远期预后. 刘成武 郭成林 林锋 李川 蒲强 马林 梅建东 廖虎 朱云柯 李剑 滕啸 赵永生 赵珂嘉 朱龙飞 车国卫 王允 林一丹 寇瑛蜊 伍伫 刘伦旭关键词:胸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