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扬明

作品数:71 被引量:996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1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3篇盆地
  • 28篇地球化
  • 28篇地球化学
  • 16篇原油
  • 14篇地球化学特征
  • 14篇碳同位素
  • 14篇同位素
  • 14篇化学特征
  • 13篇生物标志
  • 13篇生物标志物
  • 13篇标志物
  • 11篇塔里木盆地
  • 10篇芳烃
  • 9篇柴达木盆地
  • 8篇源岩
  • 8篇四川盆地
  • 7篇油气
  • 7篇油源
  • 7篇有机地球
  • 7篇生油

机构

  • 40篇浙江大学
  • 28篇江汉石油学院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青海石油管理...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71篇朱扬明
  • 19篇邹华耀
  • 14篇郝芳
  • 9篇蔡勋育
  • 8篇梅博文
  • 8篇苏爱国
  • 7篇翁焕新
  • 7篇李颖
  • 7篇郭彤楼
  • 5篇盛国英
  • 5篇梁狄刚
  • 5篇黄绍甫
  • 5篇罗毅
  • 5篇傅家谟
  • 4篇金迪威
  • 4篇程克明
  • 4篇张春明
  • 3篇顾圣啸
  • 3篇周中毅
  • 3篇张敏

传媒

  • 9篇地球化学
  • 7篇石油学报
  • 6篇地质学报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沉积学报
  • 5篇江汉石油学院...
  • 4篇地质地球化学
  • 3篇地质科学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勘探家(石油...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被引量:6
2014年
川东北元坝地区近年来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及中下侏罗统千佛崖组(J2q)和自流井组(J1z)陆相地层发现工业性气藏.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别,具有不同的成因和来源.须家河组天然气烷烃中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在0.96以上.其上、下部地层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显著,T3x3~5气层乙烷碳同位素较重,δ13 C2值(-25.2‰^-20.7‰)均大于-26‰,为典型的高-过成熟煤型气;而T3x1~2天然气δ13 C2值大多数小于-28‰,主要在-32‰^-28‰,具有高-过成熟煤型气与过成熟油型气混合气的特点.J1z地层天然气干燥系数大都在0.95以上,δ13 C2值在-28.2‰^-21.4‰,属不同成熟度的煤型混合气.J2q地层天然气干燥系数都在0.85以下,热演化程度较低.其乙烷δ13 C值分布在-32.3‰^-31.4‰,为典型的(高)成熟油型气.在对天然气区域性对比基础上,通过与本区烃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对比认为,T3x3~5天然气源自本层位煤系烃源岩,而T3x1~2天然气除源于所在地层气源外,可能混有下部海相天然气;侏罗系天然气主要为自生自储气.
胡炜朱扬明李颖邹华耀郭彤楼
关键词:碳同位素化学成分气源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被引量:17
2004年
在系统剖析尕斯库勒油田浅层(N1-N1 2)和深层(E1 3)油藏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划分原油类型基础上,用中性氮化合物作为原油运移的示踪性指标,追溯油藏原油的运移方向和路径;并利用含油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地层沉降热演化史,确定原油成藏期.研究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浅层与深层油藏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别,分别来自不同的油源;在浅层和深层油藏内部原油也并非来自单一油源.运移参数显示,尕斯库勒浅层油藏原油来自茫崖凹陷,沿油砂山大逆断层从构造东侧注入油藏.深层油藏有两个原油注入点,一是来自茫崖凹陷的原油从东北方向沿油藏北端的Ⅺ号断层注入,由北往南运移;二是从构造西侧的Ⅲ号断层注入.尕斯库勒浅层油藏原油在约9Ma前开始注入成藏,延续至今;深层油藏原油成藏期较早,为前29.5~3Ma.
朱扬明翁焕新苏爱国张大江邹华耀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混源生物降解油油源贡献率计算方法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数学论证及原油混合配比实验,建立了混源生物降解油生物标志物随混合比例变化的数学模型及油源贡献率计算方法,阐明了生物降解作用对混源油油源贡献率有一定的影响。对混源生物降解油,若以生物标志物绝对含量为参数,用未降解或降解程度低的原油作端元油,将高估生物标志物绝对含量高的原油油源贡献率;反之,则将低估油源贡献率,因此应采用降解程度相当的原油作端元油。若以生物标志物比值为参数,对由2种相同降解程度的原油组成的混源油,油源贡献率不受生物降解影响,因此可用未降解油作端元油;对由2种不同降解程度的原油组成的混源油,若用未降解油作端元油,则会高估或低估生标物比值高的原油油源贡献率,因此应采用2种相应降解程度的原油作端元油。
赵春花王积宝朱扬明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生物降解混源油渤海海域
塔里木盆地北缘下古生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朱扬明
川东北地区典型海、陆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被引量:4
2013年
基于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GC/MS和GC/MS/MS分析,揭示了川东北天然气勘探区探井及露头剖面中发现的典型海、陆相原油(油苗)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烃源岩分析资料探讨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大普光构造带的新清溪1井和元坝构造带的元坝9井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原油饱和烃呈姥鲛烷优势(Pr/Ph>1.5);三环萜烷很少,ETR值低于1.2;芳烃中芴系列含量高;经与相关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确认两者油源均来自本层位湖相烃源岩。但这两井原油的重排藿烷类化合物丰度相差悬殊,表征两者油源岩性质有所不同。大普光构造带的川岳84井二叠系原油Pr/Ph值(0.82)较低,三环萜烷丰富,含有C26降胆甾烷,油-岩对比认为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相烃源岩。江油二郎庙飞仙关组、长兴组油苗呈显著的C29甾烷优势,24-异丙基-/24-正丙基-胆甾烷比值较高(1.1),C30甲基甾烷中以3β-、2α-甲基甾烷为主,C26甾烷中27-降胆甾烷占优势,芳烃中缺少三芳甲藻甾烷,且全油碳同位素很轻(-34.1‰~-34.6‰),表明源于寒武系—震旦系烃源岩。
朱扬明胡炜李颖郝芳邹华耀郭彤楼
关键词:原油生物标志物芳烃碳同位素
柴达木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岩时代判识被引量:32
2003年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和西部各油田60余个原油样品轻烃、饱和烃和芳烃组成的基础上,全面揭示了两地区原油的标志性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源岩分析资料,应用断代生物标志物建立了识别原油源岩时代的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北缘各油田原油Mango轻烃参数K_1值波动在1.1上下,富含甲基环已烷和甲苯;正烷烃呈奇偶优势分布,姥鲛烷优势显著;反映侏罗系淡水湖沼相沉积有机质特征。西部原油K_1值大多在1.2以上,轻烃中富含异构支链化合物;正烷烃系列呈奇碳优势(C_(11)~C(17))和偶碳优势(C_(18)~C_(28))双重分布模式,强植烷优势;C_(28)甾烷相对含量高(>30%);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化合物丰富,5,7,8-三甲基-/8-甲基-MTTC比值大都低于10;表征古近系—新近系咸水湖相有机质性质。奥利烷和C_(26)降胆甾烷是区分侏罗系和古近系—新近系油源油的有效断代生物标志物。侏罗系原油无奥利烷,24-/(24-+27-)降胆甾烷比值小于0.25;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含有奥利烷,24-/(24-+27-)降胆甾烷比值高于0.6。
朱扬明苏爱国梁狄刚程克明彭德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原油地球化学饱和烃
陆东凹陷生油岩生物标志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被引量:5
1996年
陆东凹陷上侏罗统九佛堂组生油岩的地化分析资料表明,其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和分布与沉积环境的水介质条件和氧化还原性密切相关。以广发背斜带为界,凹陷西部生油层中正构烷烃在C15~C19呈明显的奇偶优势;类异戊二烯烃异常丰富,Pr/Ph大多小于0.5;缺少重排二环倍半萜烷和重排甾烷;富含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及Lexane化合物;芳烃中有较高的脱羟基维生素E系列,表征微咸水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凹陷东部生油岩中的Pr/Ph多大于1.0;富含重排甾、萜类化合物;少含伽马蜡烷和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反映弱氧化淡水沉积环境。
朱扬明张春明张敏梅博文金迪威肖乾华
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生油层沉积环境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12
1999年
流体包裹体蕴含着孑乙隙流体性质及其在地质史中演变的信息。油层剖面上含油包裹体的相对丰度可作为一种记录常规方法检测不到的油气显示指标,反映储集层原始含油性和古油藏油水界面变迁。包裹体中水相盐度的测定能准确提供测井资料,计算原油储量所需的束缚水电阻率数据。根据包裹体在矿物中的产状和荧光颜色,能查明原油运移的时间、温度和通道,从而揭示原油的成藏演化史。
朱扬明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含油饱和度油气运移油气勘探
中性含氮化合物的演化及地化意义被引量:18
2002年
通过对生油岩样品中的中性氮系列化合物含量和组成变化的系统研究 ,指出了含氮化合物的热演化规律和形成机制 ,含氮化合物是沉积有机质成岩演化的产物 ,其含量和组成明显受控于有机质成熟度 ;认为 1- / 4-甲基咔唑、苯并 [a]咔唑 /苯并 [c]咔唑等比值可作为成熟度参数。
王青春朱扬明贺萍危宇宁
关键词:含氮化合物热演化生油岩成熟度有机质
塔中北斜坡西部原油类型及主力油源层被引量:20
2001年
塔中北斜坡西部原油分为两类:Ⅰ类原油以相对低的三环萜烷/藿烷、孕凿烷/规则甾烷、重排甾烷/规则甾烷比值和高的Ts/Tm,C30/C31藿烷,C28/C29规则笛烷为特征;Ⅱ类原油与Ⅰ类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相反。这表明北斜坡西部至少存在两个油源。油、源岩对比结果表明,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Ⅱ类原油来源于中上奥陶统泥灰岩。
林青林壬子王培荣朱扬明
关键词:寒武系中上奥陶统油源对比塔中北斜坡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