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理雅各
  • 3篇儒家
  • 3篇文学
  • 3篇经学
  • 2篇信仰
  • 2篇雅各
  • 2篇英译
  • 2篇视域
  • 2篇文学阐释
  • 2篇文以明道
  • 2篇论理
  • 2篇论语
  • 2篇明道
  • 2篇《论语》
  • 1篇典范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诠释
  • 1篇哲学诠释学
  • 1篇儒家诚信
  • 1篇儒学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李丽琴
  • 1篇杨乃乔

传媒

  • 2篇孔子研究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海外华文教育
  • 1篇东方丛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雅各英译“崇德辨惑”辨--以哲学诠释学的视域被引量:2
2012年
在哲学诠释学的视域中,理雅各英译《论语》的选词问题,就是理解本身的问题。理雅各以delusions释"崇德辨惑"之"惑",使"惑"之意义在由本文内容所传介的意义域之内,获得了一种人性论意义上的理解,从而诠释了圣人"所辨何惑"的问题;以first principles释"主忠信",实则举本统末,不仅立积徳之基,而且定辨惑之方。在翻译之外,理雅各以"他者"身份对中国经典的理解,一方面使得圣人言语显出一种特有的新活力;另一方面,经由这样一种新的"互视"和"交谈"模式,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在世界历史和思想谱系中的位置。
李丽琴
关键词:理雅各哲学诠释学
论理雅各英译《论语》对儒家诚信之教的批评--以理雅各对“孺悲被拒”事件的理解为中心被引量:3
2017年
受制于《圣经》诠释传统对诚信所作的意义规定,对于孔子"诈病"拒见孺悲一事,理雅各就圣人的诚信品格及儒家的诚信之教均予以质疑和批评。但另一方面,理雅各又以对基督教道德神学"内心保留理论"一定程度的认可为前提,对中国经学诠释传统以"谦辞"和"不屑之教"肯定"辞以疾"的行动,予以部分的理解和接受。作为一种他者视域的观照,理雅各对儒家诚信之教的批评,使我们得以突破中国经学诠释传统的崇圣性思维,开始思考诚信原则价值承诺的终极依据问题。
李丽琴
关键词:理雅各《论语》典范
论经学信仰与韩愈“文以明道”的文学阐释观念的提出被引量:1
2009年
李丽琴
关键词:文学阐释信仰经学社会历史背景文化危机
论理雅各英译《中国经典》对儒家还报原则的批评被引量:1
2014年
在英译《中国经典》中,理雅各曾先后两次论及孔子的伦理观念远不及基督教的标准的问题,其立论的重要依据,就是孔子在《论语·宪问》章对"以德报怨"的回避及对"以直报怨"的肯定。在此,我们以理雅各英译《中国经典》对于儒家的还报原则的批评为线索,辨析基督教与儒家在"以德报怨"和血属复仇等问题上的不同观念,以及双方对于仇怨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等问题,并尝试透过德国神学家蒂里希对于"公正"的不同层次的界定,厘清这两大传统在同样以"公平正直(justice)"为根基的前提下,二者的还报原则之所以产生分歧的原因。
李丽琴
关键词:理雅各
理雅各英译《论语》“贤贤易色”辨被引量:3
2014年
理雅各英译《论语》"贤贤易色"章,首先确立"为学之道"为本章的章旨,以此划定据以理解"贤贤易色"的意义视域,是儒门传统的"以色喻德"的劝贤之教。其次,通过对"易"的字面意义与内涵意义的区分,理雅各回应了"好色安可易"的质疑,一方面对《论语》文本的真理要求予以辩护,另一方面维护了朱熹解释的规范权威性。在此,翻译作为一种特别的方式,实际地开启了文本得以运动的意义活动空间,使得圣人言语在一种更为清楚的理解中,显出一种特有的新活力。
李丽琴
关键词:理雅各《论语》
苏州外籍人员汉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2012年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近40名研究生,利用在苏州学习的有利时机,对苏州的留学生、外籍教师和外企工作人员的汉语学习情况予以问卷调查,获得调研对象的汉语水平及学习情况等各项相关数据,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对合理的汉语课堂,对于国内汉语教学的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苏州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立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具体培养方向等,提供了较为实际的参考性意见。
李丽琴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学习
唐代经学阐释学与两种文学观念的悖立——兼论《五经正义》的阐释学方法与原则被引量:4
2009年
唐代《五经正义》的颁定使儒家思想再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进入这个时代,成为李唐王朝官方的正统学术思想。这一行为一方面重新肯定了儒学的价值系统,使唐代的经学阐释学方法与原则复归两汉经学阐释学的传统,实现了儒学在表面上的繁荣;另一方面,唐代经学阐释学"疏不驳注"的阐释学方法与原则也使经学思想在两汉魏晋以后重新定于一统,形成那个时段的"学术专制"。并且由于《五经正义》成为官方教科书,成为唐儒科举入仕的路径,使儒学失却了其作为知识分子在信仰上安身立命的终极依据,由信仰沦为教条。在此经学背景下,一方面是先秦两汉元文学观念在唐代的复归;另一方面是世俗唯美主义文学观念完全悖立于《五经正义》的阐释学方法与原则之外而存有。唐代经学阐释学及两种文学观念之间的学理元素在中西阐释学思想的互视中得以澄明出来。
杨乃乔李丽琴
关键词:《五经正义》
宋代经学诠释与朱熹对儒学终极关切的构建
2012年
"士志于道","道"与儒士同一而又超越,而"道"的呈现必然仰仗"经"的媒介。所以,作为关乎儒士终极关切的经学诠释学,从一开始的设定就是存在论诠释学,而不完全是技艺论诠释学。当朱熹以"心性理"的诠释为仁义之道设定了一个不言而喻的绝对基设之时,儒士所一直寻求的儒学终极关切在本体论意义上的构建也得以完成。
李丽琴
关键词:经学诠释终极关切
经学诠释学视域中的儒家《诗》教观——以“思无邪”为中心被引量:4
2015年
透过经学诠释学的视域,儒家以"思无邪"为中心的《诗》教观,是历代儒士在《诗》之为"义之府"的前理解中,对《诗》教意义在此时当下的筹划、构建及修正。作为第一位自觉的《诗》学诠释者,孔子断章取义,引《诗》论《诗》,以"思无邪"本文的字面意义对《诗》教的意义予以概括性的规定;《毛诗序》则将"思无邪"的整体意义规定为一种政教类型,视《诗》本文为一个内在一致的统一体,以"美刺"言诗,形成从整体到部分融贯一致的封闭的诠释循环系统;朱熹则以对本文实际真理的肯定修正"美刺说",并在"劝善戒恶"的层面,重新构建了"思无邪"之"使人得其情性之正"的去邪归正的《诗》教观。
李丽琴
关键词:《诗》教思无邪
论经学信仰与韩愈“文以明道”的文学阐释观念的提出
李丽琴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