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书春

作品数:2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艺术
  • 7篇绘画
  • 4篇造型艺术
  • 3篇审美
  • 3篇美术
  • 2篇艺术理论
  • 2篇油画
  • 2篇质感
  • 2篇审美接受
  • 2篇视觉
  • 2篇西方绘画
  • 2篇美意
  • 2篇教育
  • 2篇画史
  • 2篇画艺
  • 2篇画作
  • 2篇方法论
  • 2篇材料质感
  • 1篇当代化
  • 1篇东北老工业基...

机构

  • 2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鲁迅美术学院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李书春
  • 1篇赵丽丽

传媒

  • 6篇文艺争鸣
  • 5篇作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吉林画报
  • 1篇油画艺术
  • 1篇收藏投资导刊
  • 1篇艺术学界
  • 1篇艺术传播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书春:消解的光造就神秘空间
2019年
李书春先后主持过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创项目、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他认为能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的年轻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仅能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还会得到后续的推广与宣传,在艺术界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国家艺术基金也有效激发了广大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引导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和创作高度,进而培养一批艺术先锋,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代表,中国的文艺界也必将更加繁荣。
李书春
关键词:青年艺术家消解艺术界艺术精神基金
向内、表现和当代化——后工业时代的东北油画艺术探微被引量:1
2017年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它在摧毁工业时代的工厂和经济模式的同时逼迫当代人在全新的时代里面对全新的生存处境和文化问题。后工业时代在压平了整个世界的同时。也解构了工业时代文化标准和现代性。
李书春
关键词:后工业时代油画艺术当代化文化问题生存处境经济模式
李书春作品
2008年
李书春简历: 1976年生于吉林省。 1998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2001年至今任教于东北师大美术学院油画系;2004年6月结业于由中央美术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共同举办的200个全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研修班。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基础部主任、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明日美术馆名誉顾闻。
李书春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北师大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悲悯的绘画之光——马克·罗斯科绘画的光色理论研究
2014年
美国色域画派的代表画家马克·罗斯科是近十年再次被西方艺术届广泛关注的独特画家之一,其作品凭借单纯的绘画语言承载着深邃的宗教感和永恒性。本文通过剖析马克·罗斯科绘画独特的形式语言,认为光是画家作品的真正主题,在分析其作品光色系统的同时,揭示出画家个人化的以物载道的创作方法。
赵丽丽李书春
关键词:色域
李书春作品:《隐形的臂膀》
2008年
李书春
关键词:隐形
真实与虚构:论莫瑞吉奥·卡特兰艺术中的“生物”媒介被引量:1
2023年
在反本质主义语境下,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的“电态媒介主导”论,提出从媒介技术出发研究人的感官比率和感知方式,进而开拓出审视艺术与审美的新视角。由此出发,如果说电力媒介的出现使绘画从宏大叙事转向形式本体,“创造了(绘画上的)保罗·克利、毕加索、布拉克”(1),那么“生物”媒介干预下的艺术,则使得艺术从鲍德里亚所说的“符号系统的世界”(2),进入揭露“景观社会”(3)真相、重新思考生命本质的当代阶段。
李俐瑶李书春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生命本质感知方式布拉克
从“他者”转向“自我”:改革开放以来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流变与生成被引量:1
2022年
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观念集成与视觉构建,是艺术家通过总结自身对“女性”这一性别的认识理解并对之加以提炼和表达的产物,反映了特定时空场域与文化语境下女性的地位、身份及权利。因此,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流变,通常是依托于同时期社会背景下的创作范式和审美意向转换而演化的,是以画家独特的视觉感知力与形象塑造力构建的形象符码。经久以来,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会带来一次女性身份的重置。改革开放作为影响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与重大举措,不仅改变了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与生活方式。
柏慧李书春
关键词:女性身份创作范式生存境遇审美意向绘画作品视觉感知
机械复制时代中国微观造型艺术的“大众化”走向被引量:1
2022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深度介入艺术创作过程,微观造型艺术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原有手工艺作品的“原真性”被弱化,“光韵”衰竭;另一方面,艺术作品的“现实活力”得到了增强。这些变革都与大众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增强密不可分。机械复制时代的微观造型艺术正在积极与当代生活融合,出现了“大众化”“功能化”“趣味化”的创作倾向。
郭书李书春
关键词:审美接受
生活体验与精神蒙养——王辉宇水彩画作品的审视与解读被引量:1
2018年
作为国内青年水彩画的领军人物,王辉宇在水彩画界成名较早,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留在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的王辉宇就以《向阳花》崭露头角。随后他从未间断其水彩画创作,佳作频出。纵览王辉宇近三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其作品可以大致分成两条线索。其一,近距离与生活化;其二,图像感与精神化。王辉宇前一系列的作品受到"新生代"艺术的影响.
李书春王辉宇(图)
关键词:水彩画
材料质感引发的艺术视觉
李书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