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
- 作品数:110 被引量:64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一例青春期成骨不全报告
- 2014年
-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01),又称脆骨病,1788年由Ekman教授首次描述。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骨脆弱、骨折和骨骼畸形,有的患者伴有牙齿疾病及听力障碍。
- 裴育王熙然李剑吕朝晖陆菊明窦京涛
- 关键词:成骨不全青春期遗传性疾病骨骼畸形牙齿疾病脆骨病
- 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仪的联合应用
- 2005年
- 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高额的医疗费用。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的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胰岛素泵是一种电脑控制的.如寻呼机大小的装置,便于携带。泵的工作原理是内部装有一个类似注射器的储药器,储存有可供数日使用的短效作用的胰岛素,作为一种注射装置,
- 李剑陆菊明
- 关键词:胰岛素泵动态血糖仪血糖控制糖尿病注射装置
- 核基质蛋白干预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18年
- 目的探究干预富含AT序列的特异结合蛋白1(STAB1)基因表达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下沉默甲状腺癌TPC-1细胞中STAB1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TAB1蛋白的表达;细胞创伤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愈合率,Transwell小室法测定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p-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AB1干扰组细胞中STAB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细胞愈合率及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β-catenin、Cyclin D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β-caten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干预STAB1表达可抑制甲状腺癌TPC-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李剑闫双通龚燕平卢艳慧孙般若成晓玲邵迎红
- 关键词:甲状腺癌迁移
- 不同性别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程<6月,未用降糖药治疗)者行动态血糖监测(CGMS)、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及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平均血糖...
- 方福生李春霖田慧黄薇李剑龚燕平李茂蓉王良宸李琳
- 注意筛查影响血糖的内分泌疾病
- 目的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很多,对一些血糖近期异常升高甚至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 除了要寻找常见原因,还要考虑到有无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内分泌疾病存在。为此报道了以血糖升高为线索, 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的一些内分泌疾...
- 李剑巴建明窦京涛母义明陆菊明
- 文献传递
- 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素和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素(ET)和血清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1-12月85例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入组干预6个月后,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6个月后各组患者的ET和胱抑素C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P<0.05),治疗1、6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ET、CysC水平,延缓、减轻DN的发生和发展。
- 李剑闫双通龚燕平卢艳慧孙般若成晓玲李春霖邵迎红
- 关键词: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糖尿病肾病ET血清胱抑素C
- 糖耐量减低对老年男性人群非致死性卒中风险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对老年男性人群非致死性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出的老年男性IGT和正常糖耐量(NGT)人群,每年至少随访1次,随访至2017年3月,观察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病情况,比较两组人群非致死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差异。结果共纳入老年男性IGT 201例、NGT 259例,平均随访11.2年。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IGT组2型糖尿病(HR=2.18,95%CI1.54~3.08,P<0.001)、非致死性卒中(HR=2.54,95%CI1.38~4.68,P=0.003)的发病风险高于NGT组。在调整基线时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血压病史、血脂紊乱病史后,IGT组的2型糖尿病(HR=2.25,95%CI 1.58~3.20,P<0.001)、非致死性卒中(HR=2.42,95%CI 1.30~4.52,P=0.005)的发病风险仍明显高于NGT组。结论 IGT与老年男性人群非致死性卒中密切相关,是非致死性卒中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 方福生闫双通王良宸王宁卢艳慧李剑李春霖田慧
-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卒中老年人
- 病例摘要
- 考虑PPNAD可能性大,疑似同卵孪生姐妹,无明显库欣外貌,均有高血压、骨质疏松、ACTH非依赖性皮质醇节律紊乱,Img及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皮质醇反常性升高。阐述了病理诊断对于PPNAD的意义、患者是否符合Camey综...
- 李剑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腺瘤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56例、早期DN组55例、临床DN组45例、DN终末期组44例,并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的1,25-(OH)_2D_3水平,并分析DN患者的1,25-(OH)_2D_3水平与UAER、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单纯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DN终末期组的血清1,25-(OH)_2D_3水平依次降低(P<0.05)。DN患者的血清1,25-(OH)_2D_3与UAER呈负相关(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DN患者的1,25-(OH)_2D_3水平均低于正常健康人群,其水平可能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
- 李剑闫双通卢彦慧成小玲邵迎红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
- 老年男性血清25-羟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常规年度体检、年龄≥60岁老年男性1729例,平均年龄(75±10)岁。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碱性磷酸酶、血钙和磷、25(OH)D及PTH水平,分析25(OH)D、PTH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相互关系。结果本研究人群MS患病率为22.0%(380/1729)。MS组胛H水平为(42±16)ng/L,高于非MS组的(40±1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63,P〈0.05);高血糖组PTH水平为(42±16)ng/L,高于血糖正常组的(40±1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06,P〈0.05);低HDL-C组PTH水平为(47±18)ng/L,高于HDL-C正常组的(40±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0.05),而25(OH)D在各代谢异常组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PTH五分位水平升高,MS患病率呈增加趋势;当校正25(OH)D等混杂因素后,最高值Q5组与最低值Q1组比,MS患病风险增加1.51倍(95%CI:1.03~2.2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PTH是影响MS的危险因素之一(OR=1.007,95%CI:1.000~1.014,P=0.047),25(OH)D与MS无关(OR=1.004,95%CI:0.992~1.016,P=0.538)。结论老年男性PTH水平升高可能增加MS的患病风险,而25(OH)D与MS未见明显相关。
- 肖海英卢艳慧李春霖成晓玲李楠刘敏燕裴育孙般若李剑田慧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代谢综合征X老年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