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断层气测量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62
- 1991年
-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地壳放气现象是地壳不同层次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形式。因此,强烈放气通道实际上是一个洞察地球内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应力应变的“窗口”。通过系统观测和记录释放地点、释放量与释放方式可以了解地壳内压力的变化与通道的开启状况,从而可对地震预报、构造活动、火山监测提供重要信息。 断层气测量已经在地震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并发挥了一定作用。作者全面、系统介绍了此方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初步结果,并指出此方法虽然刚起步,还不够成熟,但由于它轻便、快捷、价廉的优点,已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巨大的科学潜力。
- 汪成民李宣瑚
- 关键词:断层地震
- 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亟待加强被引量:5
- 1998年
- 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亟待加强张国民李宣瑚国家地震局80年代末期以来,一系列大地震袭击了世界各地的城市和乡村,使许多国家遭受了巨大的地震灾害。如1988年12月的亚美尼亚大地震,使2.5万人丧生;1989年10月美国旧金山100公里以外的洛马普列塔地震伤...
- 张国民李宣瑚
-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震预测
- 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的监测预报和现场工作
- 1990年
- 本文简要介绍了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的监测预报与现场工作,内容包括地震参数和宏观烈度,震灾评估及现场工作,以及地震前后的预测预报。
- 李宣瑚
- 关键词:地震
-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概述被引量:3
- 1991年
- 本文对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其中包括:1.建网过程、布网原则;2.水文地球化学地震观测点的布设特点及点位的条件与类型;3.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项目及测试仪器等。此外,还对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和预报地震的效能等进行了讨论。
- 张炜李宣瑚
- 关键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台
- 1995年7月12日中缅边境7.3级地震预报成功被引量:2
- 1995年
- 1995年7月12日中缅边境7.3级地震预报成功1995年7月12日05时46分在云南省孟连县中缅边境发生7.3级地震,震中(北纬22.0度,东经99.3度)距中国边界10公里。这次地震受灾地区达5个县(孟连、勤海、西盟、澜沧、沧源)33个乡,200...
- 李宣瑚王瑜青
- 关键词:地震预报震级边境
- 我国地震分析预报的进展与展望
- 一、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报是当今地球物理学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本世纪60年代初,智利、美国、日本等相继遭受巨大的地震灾害。紧接着,我国发生1966年邢台7.2级地震。死伤5万人。严重的地震灾害激起了社会公众对地震...
- 张国民李宣瑚
- 关键词:地壳形变地震预报短临预报
- 文献传递
- 近年我国地震预测预报进展及其减灾效益
- 1997年
- 文章简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尤其是1995~1996年地震预报取得的进展:地震高潮形势把握正确;年度中期预报水平两年保持40%的高水平;孟连7.3级及巴塘5.5级两次中强以上地震短临预报成功;多次6级以上地震之后趋势判断迅速、正确,应急措施取得实效;国际之间震情应急处置的成功范例等。这些进展大大鼓舞了我国科技人员沿着中国独自的研究思路深入探索地震预报的信心,同时对国际地震预报科学的发展也将作出积极的贡献。
- 李宣瑚李志雄张国民丁鉴海
- 关键词:地震预报震后趋势判断减灾效益地震灾害
- 中国温泉动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 <正>温泉的动态变化,主要包括热水流量、水位(压力)、水温及水的化学成分等要素的变化。这类动态要素及其变化首先取决于温泉区的地质构造、热储岩性、热水赋存的区域构造条件和补、透、排条件,同时还受到其他自然因素如气象因素、潮...
- 黄尚瑶李宣瑚刘特音马大乐
- 文献传递
-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三──—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探索临震预报大有前景
- 1994年
-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三──—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探索临震预报大有前景1993年8月13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报道: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卫星遥感红外临震异常的研究”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由强祖基研究员负责的这项...
- 李宣瑚
- 关键词:地震预报临震预报卫星遥感数据
-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六──地热前兆用于地震短临预报实用性研究取得进展被引量:1
- 1995年
-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六──地热前兆用于地震短临预报实用性研究取得进展多途径探索地震短临预报,深入开展新方法实用性及其前兆机理研究,是国家地震局“八五”地震短临预报重点攻关内容之一。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一些新方法,如地热前兆观测...
- 李宣瑚王瑜青
- 关键词:地震预报短临预报地热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