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年娥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化学工程更多>>
- 4059例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 目的 分析我院3年来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并探寻更适合我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模式.方法 使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仪(AccuScreen)对本院4059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测试....
- 李年娥姜兰英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听力损失
- 文献传递
- 唇腭裂术后不同喂养方式的观察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唇腭裂术后不同喂养方式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6 0 0例唇腭裂术后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 ,分别采用奶瓶 (或吸管 )和汤匙喂养 ,观察半个月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6 6例腭裂患儿术后继发出血 9例、穿孔 8例 ,2 74例唇裂患儿术后畸型 13例 ;B组 71例腭裂患儿术后继发出血 2例、穿孔 1例 ,2 80例唇裂患儿术后畸型 5例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汤匙喂养法明显优于奶瓶 (或吸管 )喂养法 。
- 李年娥
- 关键词:唇腭裂术后
- 3种长效钙拮抗剂对动态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3种长效钙拮抗剂对动态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方法 180名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F组、X组和A组,分别接受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d)、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治疗,1个月后血压未达标加用贝那普利片10 mg/d。所有患者均于同年秋季(9~11个月)纳入试验,于冬季和夏季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3组患者冬季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同组夏季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F组和X组冬季增加值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冬季A组血压晨峰显著低于F组和X组(均P<0.01),夏季A组血压晨峰显著低于F组(P<0.05)。冬季A组日间血压达标率均明显高于F组和X组(均P<0.05)。结论与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更能降低血压季节性变异,冬季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更高。
- 曹平良唐琼珍李年娥陈早芳卢寅辉刘建萍樊考林
- 关键词:钙拮抗剂动态血压监测
- 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水平在冠心病(CHD)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定量检测98例CHD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PO和hs-CRP的水平。结果①CHD组血清MPO水平[(229.3±67.1)U/mlvs(99.7±28.7)U/ml,t=13.6,P<0.001]和hs-CRP水平[(2.2±0.9)mg/Lvs(1.1±0.6)mg/L,t=8.1,P<0.0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②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MPO与hs-CRP水平只有弱相关关系(r=0.34,P=0.013)。结论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不同的病理机理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两者对冠心病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
- 曹平良葛郁芝盛国泰邱元芝李年娥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超敏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疾病
- 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7
- 2016年
-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盐酸贝那普利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53例和贝那普利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于2012年秋季纳入试验,治疗至少4周后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每月至少测量诊室血压2次,同时记录当日平均气温、日照时间和相对湿度,共观察12个月。结果 2组冬秋两季清晨血压均明显高于春夏两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氨氯地平组冬季清晨血压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134.2±4.5)mm Hg vs(139.4±4.6)mm Hg,1mm Hg=0.133kPa,P<0.05],冬季清晨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49.1%vs28.8%,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降压药物类别、冬季、日照时间、秋季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清晨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存在明显的冬秋两季增高现象;氨氯地平较贝那普利能明显提高冬季清晨血压达标率。
- 曹平良程晓曙李年娥唐琼珍陈早芳
- 关键词:氨氯地平高血压血压监测
- 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关系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关系。方法选取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60例(60耳),均行乳突根治术治疗。术前行电子鼻咽镜检查,观察鼻咽部咽鼓管圆枕形态;术中采用咽鼓管探查法评估咽鼓管功能。比较圆枕分叶咽鼓管通畅患者(A组)、圆枕分叶咽鼓管欠通畅患者(B组)及圆枕不分叶患者(C组)术后6个月不干耳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A组、B组、C组不干耳发生率分别为60.0%、57.1%、13.9%,C组不干耳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2、9.80,P=0.0125、0.0023)。结论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发生有关,术前应重视患者的鼻咽部状态检查及评估咽鼓管功能,以便指导临床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预防不干耳的发生。
- 何政李年娥姜兰英黄妍雯肖武冯琨
- 关键词: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术不干耳
- 水芹水提取液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水芹水提取液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kgg)、水芹水组:注射水芹水提取液(100 mg·kg)、胺碘酮组:注射胺碘酮(100 mg·kg)。通过制...
- 曹平良李年娥刘鹃锋孙瑜婧
- 关键词:心律失常NA+-K+-ATP酶动物实验
- 文献传递
- 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Ⅱ、C-Ⅲ、E含量的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分析血清载脂蛋白C Ⅱ (apoC Ⅱ )、载脂蛋白C Ⅲ (apoC Ⅲ )、载脂蛋白E(apoE)在冠心病 (CHD)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测定 196例CHD人、16 5例健康老年人的常规血脂及apoC Ⅱ、apoC Ⅲ和apoE的血清含量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CHD组与健康老年组比较 ,胆固醇 (TC)、血清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载脂蛋白B(apoB)及apoC Ⅲ和apoE显著增高 (P <0 .0 0 1) ,apoC Ⅱ明显降低 (P <0 .0 0 1) ,CHD不伴血脂异常(6 5 .81% )时apoC Ⅱ降低尤为突出 ,并伴高密度脂蛋白 (HDL)和载脂蛋白Al(apoAl)明显降低 (P <0 .0 5 )。Pear son相关分析示apoC Ⅱ、apoC Ⅲ与TC、TG、LDL、apoB呈正相关 (r =0 .2 70~ 0 .6 98,P <0 .0 5~ 0 .0 1) ,apoE只与TC、TG呈正相关 (r=0 .2 5 1~ 0 .5 38,P <0 .0 5~ 0 .0 1) ,三者均与HDL、apoAl无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apoC Ⅱ、apoC Ⅲ和apoE含量的测定有助于阐明CHD特别是当CHD不伴血脂异常时的发病机理。
- 曹平良邱元芝桂晓美李年娥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液学载脂蛋白类CHD
- 生活习惯的调节对顽固性耳鸣患者疗效观察
- 2018年
- 目的:研究生活习惯的调整对顽固性耳鸣疗效的影响,并分别探讨生活习惯的调整后,耳鸣严重程度、听力下降、病程、疗程四个单因素和耳鸣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25例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文献报道的方法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即合理饮食、改善睡眠、心理疏导、健康锻炼,观察。结果:痊愈10例,显效31例,有效60例,无效24例。痊愈、显效、有效组生活方式调整后平均得分显著高于调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生活方式调整前后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病程小于6个月者痊愈率为10.29%,明显高于病程大于6个月者痊愈率5.26%(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下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与听力正常组总有效率80.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程度越轻,耳鸣治疗效果越好,痊愈率越高;耳鸣程度越重,痊愈率降低,但总有效率越高。随着疗程的增加,耳鸣的痊愈率、总有效率都会增加,但痊愈率增长相对有效率缓慢,疗程>6个月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疗程<1个月的总有效率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病程、耳鸣程度分级、是否伴听力损失以及治疗的疗程在判断顽固性耳鸣的疗效方面是有参考价值的,耳鸣患者只要能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顽固性耳鸣症状一定会有改善的。
- 罗红强李年娥曾爱兰罗楠
- 关键词:顽固性耳鸣疗效观察
- 复方两性霉素B溶液治疗耳真菌病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治疗耳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运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编号ATCC90028)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在此基础上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依据FIC值判断两药联用是否有协同作用;(2)经真菌培养及鉴定确定为耳真菌病的60例患者中,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轻重的得分标准,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和3%水杨酸酒精滴耳液外耳道局部治疗1周、2周后,观察3组愈显率;并随访1年。结果:(1)两药联用的FIC指数小于0.5;(2)3组愈显率比较,第1周: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组愈显率最高,较其他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两性霉素B和利福平组与两性霉素B组愈显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2组分别与3%水杨酸酒精滴耳液组愈显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水杨酸酒精滴耳液组复发率比其他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对真菌有协同作用;(2)两性霉素B联合利福平复方溶液外用制剂是治疗耳真菌病较理想的外用药物,且具有便于取材、配制简单、使用方便、起效快等优点,值得向基层医院推广。
- 罗红强李年娥邓林强
- 关键词:耳真菌病两性霉素B利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