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泸平
- 作品数:55 被引量:159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儿童肾盂成形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儿童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肾盂成形术的170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将接受腹腔镜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的102例患儿作为LP组,其中男56例,女46例;患侧为左侧79例,右侧23例;年龄为(46.83±33.72)个月。将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RALP)的68例患儿作为RALP组,其中男35例,女33例;患侧为左侧48例,右侧20例;年龄为(71.33±39.27)个月。本研究所有患儿的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LP组患儿年龄低于RAL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的性别组成之间的差异以及患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和RALP组的手术时间[(126.81±31.16)min比(171.47±30.93)min]、住院费用[(2.65±0.39)万元比(4.73±0.40)万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组和RALP组的术中出血量[(8.21±3.38)ml比(7.81±3.89)ml]、术后引流时间[(4.79±2.35)d比(4.69±2.63)d]、术后住院时间[(10.83±2.31)d比(10.62±2.0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1~3年,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患肾积水减轻,肾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两种术式手术效果相当,RALP在儿童肾盂成形术中,花费较LP高,手术时间偏长,LP更适合推广应用。
- 李泸平张俊杰张胜利田广超范应中
- 关键词:腹腔镜肾积水肾盂成形术儿童
- 脂肪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复合脱细胞基质材料修复兔尿道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本实验拟探讨应用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和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体外共培养,联合脱细胞基质材料构建人工尿道修复兔尿道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获得兔脂肪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将ADSCs、VEC以及二者共培养细胞群与脱细胞基质结合。将48只雄性成年新西兰兔阴茎腹侧尿道制作成缺损长度为2.0 cm的动物模型,然后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无细胞对照组:单纯应用异种脱细胞基质修复组。ADSCs组:脂肪干细胞复合异种脱细胞基质手术修复组;VEC组:血管内皮细胞复合脱细胞基质手术修复组;ADSCs与VEC共培养组:ADSCs与VEC共培养后复合异种脱细胞基质手术修复组。分别于术后第1周、2周、4周、8周取各组实验动物的重建尿道组织,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术后第8周观察各组动物排尿情况,记录有无尿瘘和尿道狭窄。结果体外培养扩增的ADSCs呈梭形生长,VEC形态多样,呈铺路石样;两者共培养7 d时部分细胞仍保持原有的梭形,另外一部分细胞呈多角形,巢样分布,14 d时观察可见细胞间存在许多相互连接的突触,并且部分细胞可融合成团块状。术后4周、8周分别对各组兔子尿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可见ADSCs与VEC共培养组上皮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明显多于无细胞对照组、ADSCs组、VEC组。术后8周无细胞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9/12),ADSCs组为41.7%(5/12),VEC组为33.3%(4/12),ADSCs与VEC共培养组为16.7%(2/12),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无细胞对照组与ADSCs与VEC共培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无细胞对照组与ADSCs组、无细胞对照组与VEC组、ADSCs组与VEC组、ADSCs组与ADSCs和VEC共培养组及VEC组与ADSCs和VEC共培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A
- 石志康张胜利赵敏利杜昆峰李泸平张谦范应中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内皮细胞共同培养技术脱细胞基质
- 人脐静脉脱细胞基质的制备被引量:1
- 2010年
- 背景:细胞外基质的制备以去除组织中的细胞成分为目的,目前脱细胞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但是制备的细胞外基质均需证实有无细胞残留。目的:观察应用酶消化、去污剂、渗透溶液方法和TritonX-100与氨水混合液方法制备脐静脉脱细胞基质的效果,以探讨制备人脐静脉脱细胞基质的理想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酶消化、去污剂、渗透溶液法和曲拉松与氨水混合液两种方法处理人脐静脉,制备人脐静脉脱细胞基质。观察脱细胞处理前后脐静脉基质的物理性状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随机观察50个400倍镜像下残留细胞碎片数目。结果与结论:脐静脉经脱细胞处理后呈瓷白色半透明胶冻样管状结构。酶消化、去污剂、渗透溶液方法组的人脐静脉细胞成分几乎全部去除,细胞外基质保持完好,纤维结构完整,曲拉松与氨水混合液方法组有不同数量的残余细胞成分,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酶消化、去污剂和渗透溶液法是制备人脐静脉脱细胞基质较为理想的方法。
- 王海江范应中李泸平张震张大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人脐静脉酶消化去污剂
- 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应用于兔尿道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
先天畸形、外伤或肿瘤等疾病致使尿道损伤、狭窄或缺损,都需要进行尿道的修复、重建。尽管目前有300多种尿道修复的术式可供选择,但是术后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却依然居高不下。临床观察证实,这些并...
- 李泸平
-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尿道缺损尿道修复血管再生
- 文献传递
- 彩色超声引导联合聚桂醇灌注治疗小儿单纯性肾囊肿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联合聚桂醇灌注治疗小儿单纯性肾囊肿临床疗效,寻找小儿单纯性肾囊肿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合适的应用药物。方法回顾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经彩色超声、CTU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患儿51例,其中28例为聚桂醇治疗组,采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并注入聚桂醇,无水乙醇灌洗法23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年两组疗效情况。结果51例患儿均穿刺注药成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均获彩色超声随访,聚桂醇治疗组治愈率为85.7%,有效率为92.9%,均高于无水乙醇组的60.9%和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治疗组患儿异常哭闹及面红例数均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桂醇治疗组无一例肉眼血尿发生,对照组有6例治疗后出现肉眼血尿,辅助应用止血药物后,均在3 d之内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治疗组患儿仅1例出现穿刺后发热,对照组治疗后9例出现发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穿刺点渗血及呕吐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治疗组二次穿刺例数及手术例数均较无水乙醇组少。结论彩色超声引导联合聚桂醇灌注治疗小儿单纯性肾囊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应作为小儿单纯性肾囊肿首选治疗方案。
- 崔西春范应中李泸平刘婷婷杜昆峰姚浩宇王家祥
- 关键词:单纯性肾囊肿彩色超声聚桂醇
- LHCGR新变异致Leydig细胞发育不全患儿的基因诊断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1例Leydig细胞发育不全患儿的临床特征和LHCGR基因变异,明确其遗传学病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患儿的致病基因,应用PCR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进行家系验证和产前诊断。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的LHCGR基因存在c.265A>T(p.Ile189Leu)和c.422T>C(p.Val141Ala)复合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c.265A>T(p.Ile189Leu)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422T>C(p.Val141Ala)杂合变异,患儿的2个变异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为LHCGR基因c.265A>T(p.Ile189Leu)杂合变异携带者。结论:LHCGR基因c.265A>T(p.Ile189Leu)和c.422T>C(p.Val141Ala)变异可能为患者的致病原因。
- 夏俊珂李泸平段富华孟静静严淑萍李晟磊任华艳孔祥东
- 关键词:男性假两性畸形基因检测
- 儿童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43例行LP治疗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7例,女36例;年龄<12月龄46例,≥12月龄197例;体重<10 kg者55例,≥10 kg者188例;梗阻部位位于左侧206例,右侧37例。按术后有无并发症,将患儿分为并发症组(34例)和非并发症组(209例)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预测小儿LP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同时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34/243)。按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级:Ⅰ级12例(4.9%),Ⅱ级4例(1.6%),Ⅲa级9例(3.7%),Ⅲb级9例(3.7%)。Ⅰ级12例术后引流量较多,延迟拔除引流管。Ⅱ级4例术后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给予头孢类药物治疗。Ⅲa级9例中,5例拔除引流管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及泌尿系统彩色超声检查提示有腹腔积液及肾周积液,予行超声引导下腹部及肾盂穿刺置管;2例引流管未拔除期间出现腹痛,考虑引流管引流不畅,给予超声引导下调整引流管位置后症状缓解;2例拔除D-J管后出现腹腔积液,给予肾盂造瘘及腹腔穿刺置管引流。Ⅲb级9例中,6例术后复查确诊为再梗阻,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拔除D-J管时,进入膀胱镜发现输尿管末端水肿,D-J管未进入膀胱内,更换新D-J管,6周后再次返院拔除D-J管;1例术后肠管经原引流管位置膨出,紧急行全身麻醉下肠管还纳术。并发症组术前分肾功能<40%者占65.4%(17/26),≥40%者占34.6%(9/26);非并发症组分肾功能<40%者占73.6%(103/140),≥40%者占26.4%(37/140),两组术前分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0,P<0.001)。并发症组术中有吻合口张力者占50.0%(17/34),无吻合口张力者�
- 赵敏利田广超苑思彤张胜利李泸平范应中
- 关键词:儿童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 尿道下裂术后患儿尿流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评估尿道下裂患儿术后远期排尿情况。方法面访和电话随访200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5年以上且未满18岁的患儿,通过调查问卷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患儿排尿功能满意度和尿流动力学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共与158人取得了联系,获得完成全部问答的有效问卷63例,完成尿流动力学检查39例。患儿年龄6~18岁,平均10.8岁。根据尿道口位置进行分类,远段型20例(31.8%)、中段型31例(49.2%)、近段型12例(19%)。按尿道口到阴茎根部距离,将患儿分为远端型组(37例)和近端型组(26例)。排尿功能满意度调查中,85.7%(54/63)的患儿对排尿功能满意;另有14.3%(9/63)的患儿对排尿功能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尿线稍细、尿线不正及尿后滴沥。近端型组有26.9%(7/26)的患儿对排尿功能不满意者,高于远端型组的5.4%(2/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儿,依照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等级分为远段型组(20例)、中段型组(31例)和近段型组(12例),三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9.68±8.08)ml/s、(14.91±3.92)ml/s和(6.01±0.71)ml/s,平均尿流率分别为(9.58±1.56)ml/s、(8.70±0.71)ml/s和(3.85±0.64)ml/s,排尿时间分别为(18.00±12.17)s、(28.29±11.60)s和(40.50±6.36)s,达峰时间分别为(8.70±4.91)s、(13.50±5.53)s和(18.50±3.54)s,残余尿量分别为(6.25±4.37)ml、(10.43±6.10)ml和(15.30±1.19)ml,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分别为(27.50±13.03)cmH2O、(50.29±15.74)cmH2O和(96.50±35.86)cmH2O,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部分尿道下裂患儿术后排尿功能良好,尿流动力学可以作为评价患儿排尿功能的一个客观指标。
- 石志康蒋明珠赵敏利张俊杰张胜利李泸平范应中
-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流动力学检查问卷调查法
- 组织工程化尿道构建及尿道缺损修复的实验性研究
- 研究背景及目的: 先天性尿道下裂以及尿道外伤、肿瘤、尿道狭窄等疾病的发生目前有逐年增高趋势,其有效解决办法还依赖于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处理,多应用自身包皮、阴囊组织原位修复,或者应用颊粘膜、膀胱粘膜等自体组织移...
- 李泸平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尿路上皮细胞脱细胞基质尿道缺损
- 睾丸横过异位5例
- 2015年
- 睾丸横过异位(TFE)是指双侧睾丸在下降过程中只经过了单侧腹股沟管.亦称单侧双睾丸,临床较少见。现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5例TTE报告如下。
- 姚浩宇范应中王文举李泸平崔西春张胜利杜昆峰
- 关键词:睾丸横过异位小儿泌尿外科腹股沟管双侧睾丸TTE单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