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猛

作品数:26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锆石
  • 7篇地质
  • 6篇东昆仑
  • 6篇化石
  • 5篇地质意义
  • 4篇陡山沱组
  • 4篇疑源类
  • 4篇元古代
  • 4篇造山带
  • 4篇汝阳群
  • 4篇山带
  • 4篇碎屑
  • 4篇剖面
  • 4篇西段
  • 4篇埃迪卡拉纪
  • 4篇埃迪卡拉系
  • 3篇定年
  • 3篇东昆仑西段
  • 3篇东南
  • 3篇新元古代

机构

  • 24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西安西北有色...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核工业二〇三...

作者

  • 26篇李猛
  • 8篇查显锋
  • 8篇李荣社
  • 7篇高晓峰
  • 7篇胡朝斌
  • 6篇李婷
  • 6篇陈寿铭
  • 5篇王超
  • 4篇计文化
  • 4篇陈守建
  • 4篇彭岩
  • 3篇尹崇玉
  • 3篇刘鹏举
  • 2篇高林志
  • 2篇唐烽
  • 2篇潘晓萍
  • 1篇康磊
  • 1篇张海军
  • 1篇文怀军
  • 1篇张云鹏

传媒

  • 6篇地球科学
  • 4篇西北地质
  • 4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白沙河岩组锆石U-Pb年龄——对前寒武纪基底演化的约束被引量:4
2021年
对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片麻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片麻岩中锆石的年龄范围为2400~410 Ma,峰值范围为1650~1400 Ma,其中存在少量新元古代(1.0~0.9 Ga)和早古生代(410M a)的变质锆石,从而限定了原岩的最早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指示片麻岩先后经历了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变质作用。片麻岩锆石含有大量早古生代变质的信息,考虑到片麻岩中的榴辉岩形成于早古生代(450~410 Ma),推测该地区片麻岩也经历了早古生代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片麻岩与榴辉岩为原地关系。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表明东昆仑早古生代可能存在1条上千千米的高压变质岩带,可能为俯冲折返后的产物。
李猛查显锋查显锋高晓峰胡朝斌姚志亮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东昆仑
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东昆仑西段阿确墩地区晚古生代花岗质岩体,主要分布在豹子沟一带,呈岩基状产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具有钙碱性、弱过铝质(A/CNK=0.99~1.04)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具弱负Eu异常,δEu为0.73~0.97;微量元素显示高场强元素Nb、Ta、Ti等亏损的特征,认为其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属于I型花岗岩.运用LA-ICP-MS技术对该花岗质岩体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81.5±4.0 Ma,表明其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表明特提斯洋于早二叠世晚期就已经开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该数据代表了目前已知最早的一期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时间,而此时的古特提斯洋处于伸展结束-俯冲开始转变时期.
李猛胡朝斌胡朝斌高晓峰查显锋姚志亮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古特提斯洋
中-新元古代汝阳群微体化石的微细构造
豫西地区中-新元古代汝阳群白草坪组页岩以含有丰富的具刺疑源类和具细网状纹饰的球形疑源类而受到众多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尹磊明等,2004;李猛等,2012;Pang et al.,2013;Agic H etal.,2015...
李猛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得力斯坦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东昆仑南缘一条重要的构造单元边界,带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较发育。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技术,对研究区内得力斯坦花岗闪长岩进行高精度的年代学测试,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4.3±1.8Ma,表明其侵位时间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得力斯坦花岗闪长岩是洋壳俯冲板块部分熔融的产物,暗示布青山地区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可能持续到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进而为研究东昆仑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约束。
邵东计文化李荣社陈守建李猛王刚赵如意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花岗闪长岩
湖北峡东地区牛坪剖面埃迪卡拉系碳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对湖北宜昌埃迪卡拉系牛坪剖面碳酸盐岩进行了高精度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测定。碳同位素演化趋势研究表明,牛坪剖面陡山沱组与灯影组下部存在2次碳同位素负漂移和3次显著的碳同位素正漂移。负漂移分别位于陡山沱组底部(EN1)和陡山沱组中部(EN2),δ13C值分别降低到-3.6‰、-2‰。正漂移分别位于陡山沱组下部(EP1)、上部(EP2)以及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界线处(EP3),δ13C分别上升到6.7‰、7.1‰、8.2‰。牛坪剖面埃迪卡拉系δ13C的演化趋势可与黄陵背斜周缘埃迪卡拉系碳同位素演化趋势对比,表明至少区域上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学在埃迪卡拉系划分和对比中具有重要意义。
陈寿铭尹崇玉刘鹏举李猛
关键词: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碳同位素
祁连山西段新元古代晚期花岗质片麻岩成因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被引量:11
2015年
祁连山西段吊大坂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北大河岩群二云母片麻岩中。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吊大坂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主要为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1.04~1.12)。岩石主体Rb含量较低,Sr和Ba含量高,K/Rb值介于179~225之间,说明吊大坂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不是高分异花岗岩,但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25~0.35),说明该岩浆经历了弱的分离结晶作用。在(Al2O3+TFe O+Mg O+Ti O2)-Al2O3/(TFe O+Mg O+Ti O2)图解中,未经历强烈分异的花岗质岩石样品点落入地壳杂砂岩或中性岩浆岩源区。未经历强烈分异的样品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并且在Y-Nb和(Y+Nb)-Rb图解中,主体落入板内花岗岩区域。吊大坂花岗质片麻岩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736±5Ma,该年龄被解释为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说明祁连山存在750~730Ma的岩浆作用记录,可能为新元古代晚期伸展背景下的产物。祁连山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汇聚、新元古代晚期伸展到裂解的长期演化过程。
李猛王超李荣社彭岩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年龄花岗质片麻岩新元古代祁连山西段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构造解析及变形序列被引量:3
2017年
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是大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阶段性俯冲的产物,是东昆南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构造-岩性双重填图方法,在布青山得力斯坦至哥日卓托一带构造混杂岩进行了大比例尺填绘;通过对带内的物质组成、变形-变质特征研究,结合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将与混杂岩带有关的物质组成划分为弱变形的"岩块"和强变形的"基质"2类。在"岩块"和"基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质体的变形截切关系及构造组合特征,识别出4期变形作用,建立了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相对构造变形序列,为布青山混杂岩带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邵东计文化李荣社陈守建李猛
湖北峡东南沱村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疑源类化石
<正>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华南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底部'盖帽碳酸盐岩'之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多细胞藻类、大型具刺疑源类、宏体真核生物以及可能的后生动物胚胎化石(尹磊明和李再平,1978;尹崇玉和刘桂芝,1988;陈孟莪和...
陈寿铭李猛
关键词: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
文献传递
湖北峡东南沱村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疑源类化石
<正>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华南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底部"盖帽碳酸盐岩"之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多细胞藻类、大型具刺疑源类、宏体真核生物以及可能的后生动物胚胎化石(尹磊明和李再平,1978;尹崇玉和刘桂芝,1988;陈孟莪和...
陈寿铭李猛
关键词: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
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群内部存在区域性不整合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野外考察和前人资料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群红藻山组之上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其中发育铁质风化壳、沉积间断、地层的缺失、侵蚀作用特征。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存在古生物组合、沉积环境的突变。界面以下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界面之上代表了冰水沉积到海相潮上—潮间带沉积,上覆黑土坡组—红铁沟组—皱节山组,依次沿着不整合面向上超覆,反映了不整合发育之后的又一次海进过程。该不整合界面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晚期该地区裂谷盆地的伸展阶段的构造响应。该区域性不整合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对全吉群内部整合关系的认识,说明全吉群需要解体。该不整合可能发生于成冰纪—埃迪卡拉纪。该时期的不整合面上、下生物面貌和沉积环境的变化或突变,可能与新元古代晚期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和全球雪球事件相关。
王超李猛李荣社彭岩张吉衡张海军王健
关键词:新元古代冰碛岩不整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