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玥瑶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角膜
  • 3篇原位
  • 3篇原位角膜磨镶...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准分子激光原...
  • 3篇磨镶术
  • 3篇激光
  • 3篇激光原位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激光原位角膜...
  • 3篇角膜磨镶术
  • 3篇分子
  • 3篇分子激光原位...
  • 2篇LASIK
  • 1篇刀片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机构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沙翔垠
  • 5篇李玥瑶
  • 5篇丁宇虹
  • 5篇刘咏仪
  • 5篇姚达强
  • 5篇叶翠玉
  • 3篇李林
  • 1篇詹敏
  • 1篇郭露萍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LASIK术中刀片高压处理后制作角膜瓣的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LASIK术中应用角膜微型板层刀的全新刀片,通过高压消毒处理后制作较薄角膜瓣的效果。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同时进行双眼LASIK术的患者63例(126眼),术中使用M2的90微型刀头制作角膜瓣,右眼使用全新刀片,左眼使用连续高压消毒3次后的新刀片。术中用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角膜厚度测量,计算角膜瓣的厚度。术后观察3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角膜地形图(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右眼和左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分别为:-2.25~-9.50D,平均(-5.28±1.73)D和-2.00~-9.88D,平均(-5.51±1.62)D(P>0.05);角膜瓣厚度为:(133.9±12.3)μm和(114.7±13.1)μm(P<0.05);术后屈光度分别为:(-0.12±0.23)D和(-0.15±0.12)D(P>0.05);裸眼视力分别为:1.05±0.21和1.05±0.19(P>0.05);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分别为:(0.68±0.12)μm和(0.66±0.13)μm(P>0.05);对比敏感度:在3.0c/d、6.0c/d、12.0c/d、18.0c/d空间频率的比较中两组数值相近(P>0.05)。结论应用经过高压处理后的新刀片可以制作出优质的、较薄的角膜瓣。
李林姚达强詹敏沙翔垠叶翠玉丁宇虹刘咏仪李玥瑶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瓣屈光不正
ORK-CAM角膜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高度散光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ORK-CAM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治疗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近视性散光(验光度数和轴向与角膜地形图数据大致相同)≥2.00D,等值球镜度≤8.00D的67例(89眼)患者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ORK-CAM组39例(53眼)接受ORK-CAM非球面切削的LASIK治疗;LASIK组28例(36眼)接受传统LASIK治疗。两组术前球镜度数分别为(-4.23±1.31)D和(-4.42±1.58)D(P>0.05);柱镜度数分别为(-2.50±0.52)D和-(2.49±0.47)D(P>0.05)。平均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Q值变化和对比敏感度等情况。结果 ORK-CAM组和LASIK组术后球镜度数分别为(-0.14±0.76)D和(-0.12±0.82)D(P>0.05);柱镜数度分别为(-0.51±0.63)D和(-0.98±1.21)D(P<0.01)。裸眼视力≥1.0者分别占81%和80%(P>0.05);术后慧差分别为(0.33±0.15)μm和(0.42±0.27)μm(P<0.05);球差分别为(0.51±0.24)μm和(0.92±0.32)μm(P<0.01);Q值分别为0.55±0.34和1.17±1.23(P<0.001);ORK-CAM组1个月时对比敏感度恢复到术前水平,而LASIK组3个月时才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ORK-CAM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的像差矫正优于传统LASIK。
姚达强沙翔垠李林叶翠玉丁宇虹刘咏仪李玥瑶
关键词:个性化切削角膜地形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后泪膜功能的改变,探讨LASIK术后发生眼干现象的原因。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100例近视患者186只眼进行LASIK手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泪液分泌量(用Sch irm er I实验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 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①Sch irm er I值:术前为(15.89±6.70)mm,术后1周为(12.08±7.30)mm,术后1月为(10.43±5.52)mm,术后3月为(11.56±6.82)mm。②平均BUT值:术前为(12.83±5.04)s,术后1周为(9.07±6.40)s,术后1月为(8.74±7.56)s,术后3月为(10.23±5.76)s。③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比术前加重。结论:LASIK术后早期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产生干眼症状,主要原因可能与术后角膜知觉减退有关。
叶翠玉沙翔垠姚达强郭露萍李玥瑶丁宇虹刘咏仪
关键词:泪膜稳定性
兔眼LASIK术后角膜扩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兔眼不同切削量LASIK角膜扩张的变化,拟有效、合理地建立医源性角膜扩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6只白兔选择单眼进行LASIK手术,在角膜基质层进行PTK激光切屑,切屑光斑6 mm,角膜基质层剩余厚度A、B、C组分别为250μm、150μm、100μm,观察各组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A、B、C组术后与术前角膜地形图差值比较,术后1周分别为(-2.12±1.8)D、(2.98±0.47)D、(7.6±0.45)D;术后1个月分别为(-2.25±1.38)D、(3.13±1.19)D、(8.07±0.88)D。结论对新西兰白兔施行LASIK术中角膜基质层常规保留250μm,在观察期内未发生角膜扩张;剩余角膜基质层厚度为150μm和100μm均可引起角膜扩张,切削量越多则角膜扩张越明显,因此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制作不同基质床厚度的PLK模型。
姚达强李林叶翠玉沙翔垠丁宇虹刘咏仪李玥瑶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扩张动物实验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中央厚度的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和长期配戴硬性透氧性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者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500例(918眼)、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2年以上200例(386眼)和长期配戴RGP≥1年者100例(195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528.59±23.37)μm,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12.31±21.73)μm,配戴RGP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15.03±22.97)μm。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配戴RGP者与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RGP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和RGP者平均中央角膜厚度均薄于无角膜接触镜配戴者。
叶翠玉沙翔垠姚达强李玥瑶丁宇虹刘咏仪
关键词:软性角膜接触镜超声角膜测厚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