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
-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近35年吴桥县夏玉米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为探讨自然降雨和有限灌溉条件下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1981—2015年吴桥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及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和吐丝-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降水耦合度和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水分亏缺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5年来夏玉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耦合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需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生育期延长是夏玉米需水量上升的主导因素,30年来生育期延长20多天;2)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程度主要为无旱和轻旱,概率分别为51.43%和45.71%,播种-苗期和吐丝-成熟期水分亏缺指数最高;3)一般年份,夏玉米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高,降水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产;水分亏缺严重的年份,应在吐丝-成熟期补灌1次。
- 商蒙非杨萌冯宇鹏贾浩李硕宋英杰陈阜褚庆全
- 关键词:夏玉米需水量干旱
- 黄瓜单砧与双砧嫁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以自根为对照,研究了单砧和双砧嫁接对春茬和秋茬黄瓜产量、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根对照相比,单砧与双砧嫁接均显著增加了黄瓜产量和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和尖孢镰刀菌(黄瓜病原菌)数量;其中单砧嫁接比双砧嫁接对放线菌和尖孢镰刀菌的影响大;秋茬黄瓜根际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双砧嫁接>单砧嫁接>自根对照。
- 谢远峰田永强李硕姚凯骞马智明杨雅婷高丽红
- 关键词:黄瓜嫁接根际微生物酶活性
- 南方根结线虫初始接种密度对茄子和芹菜生长的影响
-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全球性分布、寄主范围广泛的重要植物寄生线虫,对农作物产量和商品质量都产生严重影响.由植物寄生线虫引起的一年生作物的损失已经超过1 000亿美元,其中由根结线虫造成的损失占...
- 李硕刘倩简恒
- 关键词:南方根结线虫茄子芹菜
- 柠条鸡粪堆肥基质在黄瓜育苗上的试验研究
- 本实验以黄瓜中农26号为试材,以传统的草炭蛭石基质作对照,分析鸡粪柠条、鸡粪蘑菇渣、鸡粪玉米秸秆堆肥对育苗基质总孔隙、通气孔隙、持水孔隙、大小孔隙比、PH值和EC值的影响,并对不同基质培育的黄瓜幼苗生长相关指标进行研...
- 陈乔田永强原硕姚凯骞李硕高丽红
- 关键词:鸡粪堆肥草炭育苗基质幼苗质量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1961—2020年中国玉米需水量及水分盈亏的时空变化格局被引量:14
- 2022年
- 为明确不同区域玉米需水量的时空变化,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利用1961—2020年558个典型气象站点的标准气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的生育期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玉米的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在区域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多年平均在285~987mm/年,春玉米的需水量要高于夏玉米,二者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68和326mm/年。其中西北农牧区、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和东北农林区为春玉米需水量的高值区,需水量分别为699、566和496mm/年。玉米的水分亏缺量在不同区域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各区域的水分亏缺量在3~638mm/年。西北农牧区春玉米的水分亏缺量最高,其均值高达638mm/年,其次为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和东北农林区,水分亏缺量分别为324和145mm/年。从这60年的需水量和水分亏缺量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区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作区、华南农林渔区和西北农牧区的春玉米水分亏缺量呈下降趋势,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四川盆地农作区和西南中高原农林区呈增加趋势,夏玉米水分亏缺量呈下降趋势。此外,1961—2020年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在年际间存在一定的变化。
- 商蒙非赵炯超韩桐李硕王凯澄高真真秦雨酥褚庆全
- 关键词:玉米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水分盈亏
- 发根土壤杆菌介导的大豆发根转化体系改进
- 2014年
- 鉴于大豆难以获得转基因植株的现实,借鉴Kereszt等建立的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介导的大豆转化体系,并针对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原体系进行了适当改进。结果表明:改进的体系操作更简单,对发根培养条件、人员操作技能要求更低,所形成的植株更具生命力。同时,应用改进体系以及RNAi技术,构建了表达线虫特异基因dsRNA的转基因发根植株,可在60 d内在转基因大豆发根上对植物线虫基因的RNAi效果完成验证。改进的体系为培育抗大豆胞囊线虫品种奠定了基础。
- 徐建美杨巧李硕刘倩简恒
- 关键词:大豆RNA干扰
-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不同区域玉米生育期高温胁迫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7
- 2023年
-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生长季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我国55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20年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高温度日(heat degree days,HDD)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我国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HDD整体呈升高趋势,不同农作区玉米全生育期HDD增加1.19~9.27℃d(10a)^(-1),四川盆地农作区、华南农林渔区和西北农牧区增幅较高,分别显著增加8.79、9.27和5.81℃d(10a)^(-1)。不同生育阶段HDD变化趋势呈现明显区域差异,北方农作区玉米HDD在生育前期增幅较大,而南方农作区玉米HDD在生育后期增幅较大。播种-抽穗期,北方农作区中西北农牧区和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HDD分别显著增加2.67℃d(10a)^(-1)和2.00℃d(10a)^(-1),黄淮海平原农作区增加1.41℃d(10a)^(-1),都高于其他农作区。抽穗至乳熟期,南方农作区的HDD增幅较大,华南农林渔区和四川盆地农作区HDD分别显著增加3.68℃d(10a)^(-1)和2.11℃d(10a)^(-1)。乳熟至成熟期,南方农作区HDD增幅为0.88~5.31℃d(10a)^(-1),大幅超过北方农作区的-0.01~0.59℃d(10a)^(-1)。因此,为应对不断增加的玉米高温胁迫风险,北方玉米产区应重点关注播种-乳熟期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南方玉米产区应重点关注抽穗后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 商蒙非石晓宇赵炯超李硕褚庆全
- 关键词:玉米生育期高温胁迫农作区
- 生物炭对设施土壤化学性质及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为探究生物炭对设施土壤的改良作用,2014年和2015年通过田间试验,分别研究施用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对设施土壤化学性质及黄瓜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当季施用生物炭的处理明显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60~152 mg/kg,有效减缓了速效磷的下降趋势14.57%~18.42%,与对照相比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1.76~2.59倍,土壤pH值提高了0~0.22个单位,生物炭对降低表层土壤的电导率效果显著。施用生物炭能够增加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提高5.64%~13.26%,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7.21%~40.73%,硝酸盐含量降低0.94%~8.34%。当季施用生物炭明显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和黄瓜产量,改善了黄瓜品质,而施用生物炭1年后促进效果减弱。
- 石晓宇张婷贾浩掲晓婧王冲李硕商蒙非常振凯褚庆全
-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