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社新
-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老校区集中供暖系统诊断及综合治理被引量:1
- 2007年
- 在对某高校老校区集中供暖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治理改造方案,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 李社新
- 关键词:集中供暖系统运行管理
- 高校校园集中供暖系统管理与PID控制研究
-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供暖网的不断扩大,如何对集中供暖系统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使全网的运行状态最优、供暖质量最好、运行成本最低、用户满意度最高,提高热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供暖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的供暖和...
- 李社新
- 关键词:集中供暖水力平衡收费监控系统
- 文献传递
- 高校校园集中供暖系统管理与PID控制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老校区为例
-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供暖网的不断扩大,如何对集中供暖系统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使全网的运行状态最优、供暖质量最好、运行成本最低、用户满意度最高,提高热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供暖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的供暖和...
- 李社新
- 关键词:集中供暖水力平衡系统管理收费监控系统
- 文献传递
- 有翼飞行器复杂粘性绕流N-S方程数值模拟
- 2005年
- 文中以数值求解 N-S 方程组为出发点,详细探讨了粘性绕流模拟中的网格生成技术、N-S 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以及湍流模型的求解与应用。结合代数方法和求解椭圆型偏微分方程方法发展了一种复杂外形的高质量结构化粘性网格生成技术。在有限体积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中心离散格式并基于 Baldwin-Lomax 湍流模型,通过求解 N-S 方程组精确地数值模拟了包括三维机翼、三维翼身组合体在内的亚、跨声速流场。
- 周强李社新李杰李凤蔚
- 关键词:NAVIER-STOKES方程组湍流模型
- 某支线飞机超临界机翼设计研究
- 2009年
- 文章在翼身组合体构形下,采用面向机翼的精细修形设计方法针对某支线飞机进行了超临界机翼设计。由于支线飞机机翼面积较小,在满足气动性能的前提下,能否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就成为本次修形设计所考虑的主要因素。设计实践表明,在合理的设计思想指导下,当初始外形与设计目标相差较大时,采用渐近修形设计技术仍然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 李社新王豪杰李杰
- 关键词:支线飞机超临界机翼修形设计
- 农村小城镇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被引量:2
- 2006年
- 针对我国农村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在对小城镇环境建设所必须综合考虑的影响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及其他支柱产业的有效探索途径。
- 李社新
-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
- 非结构网格离心泵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相对于传统的理论和实验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更快捷地获得离心泵的内部流场分布。研究了离心泵全流场数值求解的方法,构建了离心泵的几何模型并划分非结构网格,采用了CFX软件,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对离心泵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扬程和效率。将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在设计工况点Q的条件下,扬程相对误差为2.8%,效率值相对误差为1.8%。因此,针对离心泵建立的基于非结构网格的离心泵全流场数值求解方法是可靠的,能够快速准确的对离心泵进行性能预测与分析。
- 李社新金晶
- 关键词:数值模拟离心泵流场非结构网格雷诺平均N-S方程
- 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有效铜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陕北王茂沟小流域土壤有效铜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流域内,土壤有效铜的均值高于黄土区土壤有效铜的临界值;沟坡部分有效铜含量最高,峁坡部分有效铜含量最低;不同坡向有效铜含量大小为: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土壤有效铜与有机质在20—30cm土层处相关性最强。
- 李社新李占斌张晓霞
- 关键词:坡向有机质黄土高原
- 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被引量:15
- 2008年
- 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关键措施。在分析自压微灌溉系统的特点和现有灌溉施肥设备优缺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为山地丘陵区自压灌溉系统解决施肥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 郭彦彪李社新邓兰生冯宏张承林
- 关键词:自压微灌系统施肥装置
- 冻融作用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5年
- 为了探究降雨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未冻融及冻融2种条件下,冻融前后土壤物理性质、产流、产沙和颗粒分选过程。结果表明:经过冻融作用后,土壤含水量增加了14.86%,土壤容重降低了4.13%,孔隙度增大了3.05%;相比于未冻融坡面,冻融坡面产流时间延迟了30.18%,产流后前4min内冻融坡面的产流率减小了16.69%,坡面入渗率表现为冻融坡面>未冻融坡面,冻融坡面稳渗率为未冻融坡面2倍;冻融坡面的侵蚀速率波动较剧烈,在产沙后前21min内,冻融坡面侵蚀的速率大于未冻融坡面,冻融坡面的泥沙流失量比未冻融坡面增加了4.67%;2种试验条件下坡面侵蚀过程中溅蚀颗粒、冲刷泥沙颗粒与土壤本底物颗粒的平均重量直径(MWD)相比,表现为溅蚀颗粒>本底物颗粒>冲刷泥沙颗粒。经t检验,2种试验条件下坡面侵蚀过程中溅蚀分别与本底物颗粒、冲刷泥沙颗粒MWD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性差异(p<0.01)。经ANOVA检验,冻融作用对坡面侵蚀过程中冲刷泥沙颗粒MWD表现为极显著性影响(p<0.01)。
- 李占斌李社新任宗萍李鹏王添
- 关键词:模拟降雨冻融溅蚀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