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7篇磁共振成像
  • 6篇加权成像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5篇弥散
  • 5篇弥散加权
  • 5篇弥散加权成像
  • 4篇动态增强MR...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肿瘤
  • 4篇腺肿瘤
  • 3篇DWI
  • 1篇大子宫
  • 1篇大子宫肌瘤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7篇李莉
  • 6篇赵泽华
  • 6篇马凤华
  • 5篇刘文瑾
  • 3篇盛霞
  • 3篇王康
  • 1篇王伟忠
  • 1篇彭屹峰
  • 1篇李铭
  • 1篇芮远鹏
  • 1篇李家林
  • 1篇魏来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动态增强MRI及DWI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部分病理类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MRI资料,病例均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及DWI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强化率及峰值强化率,测量病灶...
马凤华赵泽华李莉盛霞王康刘文瑾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文献传递
动态增强MRI及DWI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部分病理类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MRI资料,病例均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及DWI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强化率及峰值强化...
马凤华赵泽华李莉盛霞王康刘文瑾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组织类型的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动态增强MR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不同时期强化率,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乳腺癌中,2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6例为黏液腺癌,4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癌和2例髓样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Ⅲ型曲线为31例(68.9%),Ⅱ型曲线9例(20.0%),Ⅰ型曲线5例(11.1%)。浸润性筛状癌与黏液腺癌的早期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后2、3期浸润性筛状癌与乳头状癌增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乳腺癌因其病理基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MRI特征,动态增强MRI对不同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马凤华赵泽华刘文瑾李莉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巨大子宫肌瘤黏液变性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巨大子宫肌瘤黏液变性的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黏液变性的CT和MRI表现,并将CT和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7例肿瘤直径10~30cm之间,左侧阔韧带源性1例,浆膜下来源者3例,肌壁间7例,宫颈部3例,骶前间隙3例。CT显示等密度肿瘤3例,病理证实为肌瘤伴部分区域黏液变性;混杂密度肿瘤7例,病理证实为广泛黏液性变性。MRI显示肌瘤T_1WI、T_2WI以等信号为主者4例;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等高混杂信号者1例;T_1WI以稍低信号为主,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者5例。结论CT对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MRI对巨大子宫肌瘤的来源及女性盆腔巨大肿块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马凤华赵泽华刘文瑾王伟忠李莉
关键词:子宫肌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ADC)测量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DWI检查采用EPI技术,分别测量乳腺病灶及正常乳腺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ADC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50例中浸润性导管癌34例,黏液腺癌6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癌4例和髓样癌2例。乳腺癌和正常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31±0.06)×10-3及(2.06±0.04)×10-3mm2/s。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乳头状癌及筛状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6,P<0.05),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及筛状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导管癌与乳头状癌及筛状癌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1和0.333)。结论:不同类型乳腺癌因病理基础不同,ADC值变化存在一定差异,ADC值测量有助于部分病理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马凤华赵泽华李莉盛霞芮远鹏李家林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及DWI鉴别诊断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乳腺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34例浸润性导管癌,7例黏液腺癌,4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癌)的乳腺癌MRI资料,病例均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及DWI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强化率及峰值强化率,测量病灶ADC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正常对照组ADC值配对配对t检验。结果:动态增强MRI显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Ⅲ型34例(69.3%),Ⅱ型10例(20.4%),Ⅰ型5例(10.2%)。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筛状癌及乳头状癌之间的早期强化率有明显差异(F=3.399,P=0.027<0.05),峰值强化率无明显差异(F=2.241,P=0.099>0.05),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值为37.954,P=0.000<0.05)。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早期强化率及ADC值均有明显差异(P=0.042,0.000<0.05)。结论:乳腺癌因其病理基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MRI特征,动态增强MRI及ADC值测量对部分病理类型的鉴别可提供一些参考,其中对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马凤华赵泽华李莉李铭王康刘文瑾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3.0T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整理有关3.0 T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技术及诊断应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总结3.0 T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在Pubmed及Medline数据库中搜索1990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英文文献,在万方数据库中搜索1990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中文文献。结果 2篇论著探讨3.0 T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的临床技术改进,9篇文献研究3.0 T全身弥散成像在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结论基于3.0 T磁共振平台的WBD成像技术可行,并且可以获得符合诊断需要的图像;WBD对全身多发病灶的检出率高,有望成为临床肿瘤分期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魏来李莉彭屹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文献计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