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莉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综合征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细胞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1
  • 1篇血细胞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异位症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因素
  • 1篇妊娠
  • 1篇妊娠合并
  • 1篇噬血细胞

机构

  • 5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5篇李莉
  • 3篇王海琳
  • 1篇李其文
  • 1篇王海琳
  • 1篇王晓慧
  • 1篇陈晓红
  • 1篇陈晓红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IcarisideⅡ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焦亡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索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通过调控ROS/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并添加IcarisideⅡ,浓度分别为25、50、75、100、150、200μmol/L。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carisideⅡ可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活力,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IcarisideⅡ作用SKOV3细胞24 h后,细胞停滞在G0/G1期,并显著提高了细胞内的RO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IcarisideⅡ干预组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risideⅡ通过促进细胞内ROS的积累诱导焦亡,机制可能与激活ROS/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有关。
辛佳纯陈晓红陈晓红李莉李莉
关键词:卵巢癌
妊娠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妊娠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是产科较为罕见的一种严重危及母婴健康的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中该患者以肝功能改变为首发症状,入院第3天开始伴有不明原因高热,病情加重,建议手术终止妊娠,术后给予预防感染、保肝、降胆汁酸、退烧等对症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但仍反复高热,后经多学科会诊、实验室检查以及骨髓活检确诊为妊娠合并HLH,给予抗病毒、免疫抑制等对症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后期随访未见异常。本文通过对该患者诊治经过进行报道以及复习相关文献,介绍妊娠合并HL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扩宽诊疗思路,减少漏诊误诊。
芦小珊辛佳纯李莉王海琳
关键词:妊娠噬血细胞综合征EB病毒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
2001年
李其文李莉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报告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诊断较为困难。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人群发病率。子宫内膜异位症与IBS是不同学科的疾病,但近年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这可能与两者之间存在共同致病因素(慢性炎症状态、肠道菌群失调、内脏超敏反应、镍过敏等)有关。但因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相关性是由于共患病还是误诊导致仍存在争议。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日后为临床上两种疾病的诊治提供指导。
芦小珊李莉辛佳纯王海琳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肠易激综合征致病因素
免疫与靶向治疗联用:子宫内膜癌治疗新视角被引量:5
2022年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较差,一线治疗包括铂类药物化疗或激素治疗,目前尚无标准的后续疗法。近年来,人们对子宫内膜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并找到了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潜在靶点。靶向治疗如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和免疫治疗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有可能有效对抗特定亚型的子宫内膜癌。临床研究表明,联合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产生协同效应。现就PD-1/PD-L1抑制剂与PARP抑制剂单一或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莉芦小珊辛佳纯王晓慧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