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垣锋
- 作品数:21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动脉相关性及非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动脉(VA)相关性及非椎动脉(NVA)相关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同时阐明VA相关性面肌痉挛的病理生理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9月我院采用MVD治疗的102例面肌痉...
- 杨定博俞文华杜垣锋
- 关键词:椎动脉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
- 文献传递
-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 目的 尽管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治疗的外科治疗手段,但某些对开颅手术依从性差的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或者由于老年体弱、合并严重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需要借助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轻微...
- 俞文华陈军杜垣锋江力车志豪朱强董晓巧张祖勇杜权傅林陈锋王昊
-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 目的尽管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治疗的外科治疗手段,但某些对开颅手术依从性差的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或者由于老年体弱、合并严重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需要借助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轻微的外科手段进行治疗。M...
- 俞文华朱强董晓巧车志豪张祖勇杜权傅林陈锋王昊陈军杜垣锋江力
- 文献传递
-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因素探讨被引量:2
- 2021年
- Mullan和Lichtor[1]于1983年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of trigeminal ganglion,PBC),此手术不需要开颅,故避免开颅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及并发症。由于PBC具有成功率高、操作安全、无痛且复发率较低等优点[2-3],现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之一。尽管对PBC术中可调节的参数较少,但目前这些参数对患者预后影响仍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PBC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影响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可能因素。
- 杜垣锋王鼎沈永锋孙承龙王昊杜权朱强俞文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预后
- 影响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因素探讨
- 目的 :探讨影响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2018年3月采用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的2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记录,并对患者的...
- 杜垣锋杜权俞文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预后
- 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手术(PBC)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3年5月采用PBC方法治疗的452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80岁以上高龄患者125例,疼痛累及第Ⅰ支70例;PBC在X线监视下应用Hartel前入法、通过鞘管导入4号Fogarty球囊进入Meckel腔压迫半月节,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观察。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住院3~9 d,平均6.1 d,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432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总有效率为97.8%,术后患者感患侧面部麻木385例(85.2%),张口咀嚼略乏力248例(54.9%),口角疱疹139例(30.8%),复视2例(0.4%),症状多于1~6个月内好转或消失。平均随访23.5个月,本组疼痛复发率约为10.2%(46例)。结论:PBC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十分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尤其对于高危或疼痛累及第Ⅰ支、各种手段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更有优势。
- 俞文华朱强董晓巧张祖勇车志豪刘群杰王昊杜权杨定博沈永锋杜垣锋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球囊
-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术后30例患者(93.4%)疼痛完全消失,1例偶疼痛但不需服用药物,1例疼痛服药可控制,整体有效率96.8%;术后进行18~51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3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效果满意.术后手术同侧面部麻木31例(96.8%),咀嚼肌无力19例(59.3%),面部感觉异常2例(6.2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手段.
- 杜垣锋杨定博俞文华王昊朱强杜权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复发球囊压迫微血管减压
- 异常肌反应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术中监测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575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未在AMR监测下行MVD手术257例(MVD组),在术中AMR全程监测下行MVD手术318例(MVD+AMR组)。对比两组术后近期(术后1周)和远期(术后1年)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MVD组:术后1周患者疗效:治愈181例(70. 4%),缓解72例(28. 0%),无效4例(1. 56%);术后1年患者疗效:治愈230例(89. 5%),缓解24例(9. 34%),无效3例(1. 17%);术后并发症:听力下降11例,轻度面瘫4例。MVD+AMR组:术后1周患者疗效:治愈266例(84. 1%),缓解50例(14. 7%),无效2例(0. 63%);术后1年患者疗效:治愈297例(93. 4%),缓解19例(5. 97%),无效2例(0. 63%);术后并发症:听力下降4例,轻度面瘫3例。两组近期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中监测AMR有助于判断责任血管,并且在AMR监测下对面神经进行全程探查减压能够提高近期手术疗效,但不能认为AMR的应用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 赵树发杜垣锋俞文华
- 关键词:异常肌反应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 改良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单纯第三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改良术式相比传统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BC)术式对于单纯第Ⅲ支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方法选取自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改良PBC治疗第Ⅲ支患者51例,原PBC治疗第Ⅲ支患者83例。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改良组的疼痛完全缓解率、治疗有效率、术后Ⅲ支面部麻木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改良组术后Ⅱ支及Ⅰ+Ⅱ支区域面部麻木发生率、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显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改良术式相较传统PBC技术在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麻木区域,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用于单纯第Ⅲ支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 沈煜豪杜垣锋王鼎俞文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后组脑神经间隙入路在MVD治疗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面肌痉挛中的应用
- 俞文华江力杜权董晓巧王昊车志豪沈永锋杜垣锋陈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