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中毒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夹层
  • 2篇肠病
  • 1篇胆囊
  • 1篇低钾
  • 1篇低钾性
  • 1篇低钾性麻痹
  • 1篇多因素LOG...
  • 1篇心动图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室

机构

  • 9篇佳木斯大学附...
  • 3篇佳木斯大学附...
  • 2篇佳木斯市中心...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杜淑华
  • 3篇徐爱香
  • 2篇包玉双
  • 2篇胡明
  • 2篇李春明
  • 2篇罗艳君
  • 1篇平玉卓
  • 1篇齐建祥
  • 1篇杜欣娜
  • 1篇梁阔鹏
  • 1篇邵伟然
  • 1篇范彦夫
  • 1篇武静茹
  • 1篇王春敏
  • 1篇韩秀红
  • 1篇赵秀芹

传媒

  • 4篇黑龙江医药科...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IBD患者65例为病例组,按照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的原则,采用1∶2配对方法,选择无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文化程度、家族史、吸烟史、饮食习惯、感染性肠病等观察指标在IB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中有精神压力大、家族遗传史、有长期摄入牛奶习惯、高度紧张、有肠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长期吸烟患者发病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0R=1.893,P=0.003),感染性肠病(OR=6.316,P=0.000),精神紧张(OR=1.046,P=0.001),饮用牛奶(OR =2.196,P=0.008)等因素是IB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吸烟(OR =6.354,P=0.00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IBD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族史、牛奶摄入、肠道感染性疾病、精神紧张是IB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吸烟是其保护因素.
徐晓霞李春明徐爱香胡明包玉双杜淑华罗艳君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炎症性肠病与IL-33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白介素-33(IL-33)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发现IL-33与IBD患者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1~2019-1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组52例,克罗恩病(CD)组13例,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IL-33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与CD组比较IL-3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CD组血清IL-3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前两组UC组更高(P<0.05);UC组轻度血清IL-33水平低于中度及重度水平(P<0.05),而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UC组血清样本经ELISA、免疫组化法检测IL-33水平均高于CD组及对照组(P<0.05),但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UC组肠黏膜组织样本经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IL-33水平均高于CD组及对照组(P<0.05),但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3在IBD患者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李春明徐晓霞徐爱香胡明高欣杜欣娜包玉双杜淑华罗艳君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超声心动图联合D-二聚体、CRP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CRP与D-二聚体伴以超声心动图的联合使用,对动脉夹层进行相应的诊断性研究,为重患赢得更多的治疗机会。方法:选取40例各项指标均符合该项研究要求的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性治疗的对象,研究治疗过程中,在单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主动脉夹层患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且每组研究性治疗组中均包含20例待治疗患者。具体治疗过程中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组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D-二聚体、CRP的联合检查;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的患者予以D-二聚体、CRP方面的检查。结果:经过心脏病症检查后,对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后得出:主动脉夹层患者组心脏检查的过程中因采用了联合检查法,其检查结果与普通CRP与D-二聚体急性心肌梗死组检查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前者所检查特征值高于后者。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程度的过程中,联合检查法的灵敏度要高于单纯超声心动图检查法。结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实际过程中,CRP与D-二聚体伴以超声心动图的联合检查法,较普通检查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杜淑华梁阔鹏王晓晨徐晓霞徐爱香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CRP主动脉夹层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间综合征(IMS)的诊断、治疗及发病因素。方法对25例IMS的临床表现、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病程等进行分析,并观察药物及呼吸机治疗的疗效和转归。结果拒绝应用机械通气的5例全部死亡,治疗过程中自动放弃应用呼吸机的6例患者亦全部死亡,14例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全部治愈。结论IMS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使用呼吸机治疗。发病因素多与①AOPP病情轻重;②AOPP急性期的治疗(阿托品剂量过大、复能剂用量不足);③农药品种有关。
杜淑华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
血清D-D、CKMB、NT-proBNP联合检测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年
目的:观察血清D-二聚体(D-D)、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AD患者128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68例非AD患者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实验组不同预后患者[死亡患者(n=43)、生存患者(n=85)]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分析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与AD患者预后状态的相关性并比较血清D-D、CKMB、NT-proBNP单一与联合诊断AD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结果:实验组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83.46±347.08)μg/L、(7.44±1.50)ng/ml、(1508.57±524.29)pg/ml,均高于对照组(321.13±128.02)μg/L、(4.71±1.26)ng/ml、(624.26±183.0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死亡患者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分别为(2091.22±371.04)μg/L、(8.31±1.71)ng/ml、(1789.92±571.34)pg/ml,均高于生存患者(1778.53±329.11)μg/L、(7.00±1.48)ng/ml、(1331.24±504.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与AD患者预后状态呈明显负相关(r1=0.856、P1=0.002,r2=0.702、P2=0.004,r3=0.764、P3=0.003);应用血清D-D、CKMB、NT-proBNP联合诊断AD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120/128)、85.71%(168/196),均高于单一方法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D-D、CKMB、NT-proBNP联合诊断AD的特异度与单一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与主动脉夹层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应用3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度,为该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杜淑华徐晓霞王晓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CKMBNT-PROBNP特异度敏感度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硬币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0.7%、72.1%,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7.0%、2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且不良反应更少。
王晓晨杜淑华武静茹徐晓霞平玉卓王艳春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普罗帕酮胺碘酮
超声造影鉴别胆囊的良恶性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利用常规超声联合CEUS检查,对胆囊良、恶性息肉样病变鉴别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常规超声检查提示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并进行CEUS检查、超声造影结果分析为不同病理分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敏感度94.12%,特异度93.92%)均高于常规超声组(敏感度70.59%,特异度85.11%)。结论: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时,能有效提高胆囊良、恶性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更加卓越的诊断价值。
杜淑华
关键词:超声造影胆囊息肉样病变
法舒地尔对自发高血压大鼠血压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自发高血压(SHR)大鼠血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硝苯地平组(10mg/kg灌胃),法舒地尔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mg/kg、10mg/kg、20mg/kg灌胃),每组6只。另取6只健康WKY大鼠作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均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不同时刻各组尾动脉收缩压(SBP)、治疗8周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心脏、肾脏以及主动脉组织RhoA和Rho激酶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干预后2周、4周、6周、8周,硝苯地平组、法舒地尔中、高剂量组大鼠尾动脉SBP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法舒地尔高剂量组SBP低于中剂量组和硝苯地平组(P<0.05)。干预后各时间点,6组大鼠尾动脉SBP、血清NO水平、LVWI及不同组织RhoA和Rho激酶mRNA相对表达量由低至高为空白组、法舒地尔高剂量组、法舒地尔中剂量组、硝苯地平组、法舒地尔低剂量组、模型组,而血清ET-1水平相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有效降低SHR大鼠尾动脉SBP,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高效果越理想,推测与降低RhoA和Rho激酶mRNA的表达,调控血清NO和ET-1水平有关。
范彦夫张志英韩秀红杜淑华齐建祥邵伟然赵秀芹王春敏
关键词:法舒地尔左心室重量指数
急性低钾性麻痹诱因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讨论急性低钾性麻痹的诱因。方法我院急诊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急性低钾性麻痹135例,对诱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因过度劳累后发病17例(12.6%),暴饮暴食或饮酒16例(11.9%),感冒或受凉发病10例(7.4%),腹泻、呕吐者9例(6.7%),使用利尿剂者3例(2.2%),因发热使用地塞米松和解热镇痛药者45例(33.3%),使用双黄连注射液者3例(2.2%),静脉滴注甘利欣者2例(1.5%),食用棉籽油者5例(3.7%),静脉滴注高渗糖或加能量合剂者6例(4.5%),19例(14.07%)患者无明显原因。结论药物不良反应为本病的常见诱因。
杜淑华
关键词:低钾性麻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