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
- 作品数:92 被引量:2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预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消除相药物的排泄被引量:2
- 2009年
- 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是目前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用的方法。大剂量MTX化疗后药物消除相的排泄在不同个体和不同疗程间差异都较大。每6h检测MTX消除相血药浓度1次可以满足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的需要,但是频繁采血和检测,不仅患儿痛苦、花费较高,而且目前的国情也很难在临床常规开展。我们对大剂量MTX化疗后消除相药物排泄的预测进行了一些研究,报道如下。
- 华瑛赵卫红卢新天杨丽华卢炜
-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药物排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酰四氢叶酸钙MTX
- 儿童血液病治疗期间并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9例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治疗期间并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近5年(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血液组住院期间并发PRES的9例血...
- 温伟溪余莉华林丹娜王小兰巫一立杨丽华
-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特征
- 新生兔机械通气并氧吸入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新生兔机械通气并氧吸入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及肺灌洗液白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08只新生兔随机分为高氧、低氧组;每组又分为高吸气峰压(HPIP)、中吸气峰压(MPIP)和低吸气峰压(LPIP)共6组进行机械通气。于通气后1、3、6h3个时间点活杀取肺,行肺灌洗液细胞计数、沉渣涂片细胞分类,测定肺湿干比并结合病理切片分析。结果机械通气6h内,白细胞计数在高氧、低氧通气后均高于对照,且在HPIP通气中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P、LPIP(Pa<0.05);低氧通气、MPIP通气及对照组细胞反应以巨噬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反应与给氧方式无关,但与肺受到的机械牵拉力有关,以HPIP组最高(P<0.05);分叶核细胞数高氧组高于低氧组,MPIP组低于HPIP及LPIP组(Pa<0.05)。肺损伤评分及病理分级肺损伤高氧组重于低氧组,HPIP组及LPIP组重于中压力组。病理片均有膨胀不均一的肺泡,低压力通气肺不张重,高压力通气肺出血、肺大泡明显。结论新生兔机械通气时,低压力通气易致肺不张损伤,高压力通气易致肺气压伤,适当的压力能减轻肺损伤。细胞数的改变随通气策略不同而不同。
- 花少栋杜江刘秀香唐雯杨丽华封志纯
-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损伤白细胞灌洗液
- 用甲氨蝶呤血浆浓度指导四氢叶酸钙解救的可行性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了解根据甲氨蝶呤(MTX)血浆浓度指导四氢叶酸钙(LCV)解救的可行性。方法18例患儿随机接受3种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方案共43例次。1 g/m2静滴36 h、3 g/m2和5 g/m2静滴24 h分别为14、16和13个疗程。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MTX血浆水平。3组均用MTX血浆水平指导LCV解救。结果3组间稳态血浆水平(CpSS)、LCV解救总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D-MTX的CpSS、LCV总量随MTX剂量增加而增加。3组平均LCV/MTX值均<3%。患者均无不可逆的毒性反应发生。结论以MTX血浆水平指导LCV解救,3组解救开始时间推迟、剂量减少,毒副反应无显著增加,用MTX血浆质量浓度指导LCV解救方案是可行的。
- 杨丽华卢新天
- 关键词:淋巴细胞甲氨蝶呤四氢叶酸钙毒性反应
- 接受饮食治疗的苯丙酮尿症学龄儿童入学情况随访
- 目的:鉴于来我院就诊的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大部分都是延误治疗未经新生儿筛查的,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观察这些患儿治疗与学习情况的关联性。方法:我们对于1998年6月30日以前出生的71例经典型...
- 杨丽华王丽德
-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饮食治疗入学率
- 文献传递
- 大剂量甲氨喋呤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体内的群体药动学被引量:28
- 2005年
- 目的考察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群体药动学(PPK)特征。方法18例患儿随机接受3种HDMTX方案共43例次,1g·m-2静滴36h,3和5g·m-2静滴24h分别为14,16和13例次。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MTX血浆浓度,用NONMEM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和群体药动学参数的计算。结果PPK模型为:中央室的清除率(CL1)=6.50×100.0160×(Age-10)(L·h-1·m-2),室间清除率(CL2)=0.169(L·h-1·m-2),中央室的表观分布容积(V1)=16.2×100.00236×(Age-10)(L·m-2),周边室的表观分布容积(V2)=1.96×100.0130×(145-Height)+0.087×(Age-10)(L·m-2)。CL1,CL2,V1,V2的群体标准值(个体间RSD)分别为6.50L·h-1·m-2(16.2%),0.169L·h-1·m-2(极小),16.2L·m-2(极小),1.96L·m-2(21.1%)。大多数患者的拟合值与观测值接近,拟合较好。结论患者的年龄、身高对PPK参数有影响,本试验估算的参数误差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模型拟合情况较好,可以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服务。
- 杨丽华卢新天卢炜吴克华华瑛赵卫红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甲氨喋呤荧光偏振免疫法群体药动学
- 鲜壁虎不同部位提取液对小鼠H22肝癌体内外抑制作用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鲜壁虎不同部位提取液对培养的H22肝癌细胞体外抑制增殖作用和对H22实体型移植瘤小鼠的体内抑制作用,寻找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MTT法检测高、低剂量的壁虎皮肤、头部、肌肉骨骼、内脏、尾部及全壁虎的提取液对H22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采用昆明小鼠H22移植瘤模型观察壁虎内脏高、低剂量组,去内脏壁虎高、低剂量组,全壁虎高、低剂量组的体内抑瘤活性及荷瘤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的变化.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壁虎内脏提取液高剂量可显著抑制H2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1.6%,与其他部位的提取液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体内抑瘤实验,5-FU组的抑瘤率为65.3%,内脏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8.4%和16.8%,去内脏为26.3%和42.1%.全壁虎为31.6%和52.1%.去内脏壁虎的高、低剂量组和全壁虎的高、低剂量组的瘤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全壁虎高剂量组与5-FU组的瘤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壁虎组与模型组小鼠的胸腺重、胸腺指数,脾脏重、脾脏指数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而5-FU组胸腺重、胸腺指数,脾脏重、脾脏指数较模型组和各壁虎组均明显降低(P<0.01).
- 杨丽华杨金霞王学美富宏刘庚信
- 关键词:壁虎抗肝癌作用MTT法
- 用群体药物动力学方法指导个体化大剂量甲氨蝶呤用药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用群体药物动力学(PPK)方法结合贝叶斯法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的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剂量个体化的效果。方法:荧光偏振免疫法(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测定MTX血浆浓度。根据已建立的HDMTX的PPK模型结合MTX开始后第1h和第6h的血浆浓度,用贝叶斯法对11个患者的45个疗程HD-MTX的剂量个体化。结果:3g/m2HDMTX组,预测Cpss在目标值范围内的22个疗程中有20个疗程的实测Cpss在目标范围内;分别有14个和2个疗程的预测Cpss值低于和高于目标范围,经贝叶斯法调整剂量后,仍有1个疗程的实测Cpss低于目标范围。5g/m2HDMTX组,Cpss预测值在目标值范围内的5个疗程,实测Cpss均在目标范围内;预测值高于目标范围的2个疗程经贝叶斯法减少剂量后,实测Cpss也均在Cpss目标范围内。MTX开始静滴后第6h的血药浓度与预测Cpss和MTX的全身清除率有较好的相关性,MTX开始静滴后第1h的血药浓度与第6h的血药浓度及预测Cpss无相关性。结论:通过对45个疗程HDMTX的个体化研究,发现HDMTX的PPK模型预测较准确,个体化效果较好。
- 杨丽华王斌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群体药物动力学个体化
- 一种大剂量甲氨蝶呤用药控制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剂量甲氨蝶呤用药控制系统,涉及临床医疗技术领域,包括:甲氨蝶呤初始浓度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确定甲氨蝶呤输入液中的初始甲氨蝶呤浓度;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甲氨蝶呤输入液输注患者...
- 赵卫红华瑛卢新天谢瑶杨丽华卢炜
- 文献传递
- 伴TP53突变的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TP53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初诊儿童B-ALL患者194例,描述其T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回顾分析其中伴TP53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结果194例初诊B-ALL患者中9例存在TP53突变,伴和不伴TP53突变患儿中位年龄分别为8(4~17)岁和4(0.5~15)岁(P=0.004);男女比例分别为9:0和116:78(P=0.012);常见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低亚二倍体分型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2)。伴和不伴TP53突变患儿化疗后第15、33天及巩固化疗前骨髓流式细胞学微小残留病灶(MRD)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9例TP53突变的患儿,除1例缓解后放弃治疗并失访外,8例随访至今均无病生存。伴TP53突变的患儿中1例经1疗程化疗诱导缓解失败,1例巩固治疗前流式MRD未转阴,该2例患者均为TP53体系突变,且突变频率大于30%。5例TP53体系突变患者进行了TP53的定量监测,其中1例在流式MRD转阴后TP53定量仍持续升高。结论该儿童B-ALL队列中TP53突变发生率约4.6%,男性占优势,年龄较大,起病合并低亚二倍体,早期治疗反应与不伴TP53突变的患儿无差异;TP53突变频率用于白血病MRD监测存在局限性。
- 林丹娜张晶鑫资娟张亚芥张文鑫黄子涵夏霞宇杨丽华
- 关键词:突变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