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丽

作品数:174 被引量:72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68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化学工程
  • 21篇理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
  • 28篇直接液化
  • 27篇催化
  • 26篇沥青
  • 24篇催化剂
  • 22篇煤直接液化
  • 21篇色谱
  • 19篇热解
  • 19篇相色谱
  • 19篇共处理
  • 17篇裂化
  • 17篇催化裂化
  • 16篇油浆
  • 15篇液相色谱
  • 15篇煤液化
  • 14篇渣油
  • 14篇裂化油浆
  • 12篇族组成
  • 11篇液相
  • 10篇煤炭

机构

  • 163篇中国科学院山...
  • 15篇北京化工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山西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科合成油技...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宁波工程学院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作者

  • 173篇杨建丽
  • 151篇刘振宇
  • 42篇李允梅
  • 27篇张昌鸣
  • 24篇朱继升
  • 20篇刘平光
  • 15篇张立安
  • 15篇薛永兵
  • 13篇崔洪
  • 13篇阎瑞萍
  • 11篇王志杰
  • 11篇令狐文生
  • 10篇徐龙
  • 10篇钟炳
  • 7篇朱珍平
  • 7篇赵有华
  • 7篇刘增厚
  • 6篇张玉贞
  • 6篇董根全
  • 6篇肖勇

传媒

  • 30篇燃料化学学报
  • 10篇煤炭转化
  • 6篇第七届全国青...
  • 4篇分析化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分析科学学报
  • 4篇分析试验室
  • 3篇化工学报
  • 3篇石油学报(石...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Chines...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煤炭学报
  • 2篇分析测试技术...
  • 2篇北京同步辐射...
  • 2篇同步辐射装置...
  • 2篇第十届全国催...
  • 2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公路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13篇2006
  • 2篇2005
  • 11篇2004
  • 18篇2003
  • 17篇2002
  • 19篇2001
  • 22篇2000
  • 13篇1999
  • 3篇1998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脉冲色谱法研究Cu-Ni/AC催化剂的吸附性能
本文采用CO脉冲色谱法研究了新型低温炭载合成甲醇催化剂Cu-Ni/AC在不同吸附温度下对CO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CO的吸附量均呈下降趋势;经H2 350℃还原的Cu-Ni/AC对CO的吸附量明显高于...
王艳莉令狐文生刘振宇杨建丽
关键词:活性炭催化剂
文献传递
4种煤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处理的研究——转化率及产物分布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2
2001年
考察了液化性能较好的兖州煤、依兰煤和先锋煤以及汾西煤与催化裂化油浆的共处理过程 ,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对煤转化和产物分布影响的变化规律 ,通过比较煤和催化裂化油浆单独加氢处理的结果 ,阐述了催化裂化油浆与各种煤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催化裂化油浆与碳含量较高的兖州煤和汾西煤的匹配性好 ,共处理可促进煤的转化 ,轻质产物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而与碳含量较低、含氧官能团含量较高的依兰煤和先锋煤匹配性不好 ,不能提高煤的转化率 。
闫瑞萍朱继升杨建丽刘振宇
关键词:共处理催化裂化油浆转化率重油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在若干重质化工产物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0年
为配合酚醛树脂、十八烷基苯乙烯基醚聚合物新材料的生产、催化条件下煤直接液 化的研究,建立了各试样分子量表征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分辨地测定了分子 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表征了不同产品的组成特性,有效地指导了工艺生
张昌鸣张立安杨建丽刘振宇
关键词:树脂分子量分布
一种钒炭基脱硫剂的再生方法
一种钒炭基脱硫剂的再生方法是将吸硫后的含有过渡金属V/AC复合脱硫剂装入再生反应器中,或者将吸硫后的V/AC脱硫剂与过渡金属催化剂以80/20-99.5/0.5的重量比例分层或混合后装入再生反应器中,在含H<Sub>2<...
刘振宇邢新艳杨建丽刘平光赵有华
文献传递
添加金属氧化物的V2O5/AC在烟气脱SO2及脱SO2后H2再生制备硫磺的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干法脱除烟气SO2的多种催化剂均可在H2气氛中再生,直接制备硫磺。该过程的实现不仅要求再生尾气循环,而且要求催化剂具有双重功能,即在脱硫过程中催化氧化SO2为H2SO4以及在再生过程中将催化还原释放出的SO2进一步转化为硫磺。添加有金属氧化物的V2O5/AC催化剂具备双重功能。着重考察了添加Ce、W、Fe、Co等氧化物的V2O5/AC催化剂烟气SO2脱除能力及脱除SO2后经H2再生制备硫磺的能力,并对添加Co的催化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这类催化剂中,对烟气脱SO2起主要催化氧化作用的是V2O5,对H2再生硫磺制备起作用的是添加的金属氧化物。除Ce2O3外,WO3、Fe2O3和CoO都提高了再生中的硫磺收率,CoO的作用最为显著。较合适的催化剂组成是1%V2O5和0.5%CoO。这些金属氧化物在AC上的担载方法,对烟气脱SO2和H2再生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硫磺的生成需要CoO向CoS2的转变,再生后催化剂上残余有部分CoS2,且残余硫量还与V2O5量有关。
邢新艳肖勇郭彦霞杨建丽刘振宇
关键词:V2O5AC硫磺
煤岩高压气体吸附量和吸附膨胀量同时测量的方法及测量装置
一种煤岩高压气体吸附量和吸附膨胀量同时测量的方法及测量装置能够在压力0-20MPa,温度0-80℃的范围内,同时自动测量煤岩在高压气体中的吸附量和吸附膨胀量。在测量过程中,测量控制仪对位移传感器,测温热电阻,压力变送器的...
刘增厚杨建丽陈国青刘振宇李允梅刘平光
文献传递
工业硫酸亚铁用做先锋、神木、依兰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的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用太原钢铁公司产工业硫酸亚铁对先锋、神木、依兰煤液化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担载量、加入方式、反应条件及助剂对硫酸亚铁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 ,工业硫酸亚铁是先锋、神木、依兰煤良好的液化催化剂 ,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工业FeSO4单独担载或与Na2 S配对担载可有效促进先锋、神木煤的液化 ,而对于依兰煤 ,只有工业FeSO4+Na2 S配对担载或担载FeSO4后再加入S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担载催化剂的高活性来自于铁原子在煤表面的良好分散和与煤颗粒的紧密接触并且与煤的硫含量和外加硫含量有关。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 ,有利于煤液化和油的生成 ,但对于重质产物A +PA产率的影响却因煤种的差异呈现不一样的变化规律。
朱继升杨建丽刘振宇钟炳
关键词:煤炭液化直接液化催化剂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煤催化气化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改进的三层BP神经网络建立了煤催化气化反应失重率、气化初始温度和最大气化速率所对应温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在此研究中可达到较高的精度,其最大预测误差分别为5.18%、5.65%、2.33%,明显小于归回公式的预测误差。
崔阳徐龙刘艳马晓迅杨建丽
关键词:煤催化气化改进BP神经网络
CO2和He在阳泉煤CH4饱和基质煤柱中的渗流特性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自行设计的自约束渗透装置,采用热导检测器在线跟踪穿透实验过程中CO2或He的渗透信号,在40℃条件下,对比研究了CO2和He在阳泉煤CH4饱和基质煤柱(φ6×13mm)中的渗透行为,讨论了煤对气体的吸附或吸取作用及孔隙气压对渗透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有别于煤对He的作用,在CO2和CH4交替渗透时,不同的CH4吹扫时间,对应于不同的CO2初始穿透时间。CO2穿透后被CH4吹扫36h,在煤柱中仍有残留,表明煤对CO2具有相对较强的吸着作用。He在煤柱中穿透后没有明显残留,并且He在测试煤柱中渗透率明显大于CO2的渗透率。在测试条件下,气体交替渗透多次的稳定渗透率无明显变化,表明煤柱的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由于孔壁效应、煤基质膨胀、吸附边界层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气体渗透率随孔隙气体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汤放新杨建丽肖勇刘振宇Niels van Wageningen
关键词:CO2CH4渗透率
热处理条件对煤中硒释放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研究了平朔、兖州、神华、黑代沟、义马、霍林河和曲靖七种煤中硒在氮气气氛下,200℃~1 000℃的热稳定性,考察了加热速率、终温停留时间、气氛(氮气、空气与氢气)对黑代沟和霍林河煤中硒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条件下煤中硒主要在700℃以下释放,700℃时的释放率为34%~63%。烟煤中硒的释放峰温在500℃左右,而褐煤中硒的释放峰温在400℃左右。500℃以上,加热速率对煤中硒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较低的加热速率可获得较高释放率;终温1 000℃时,停留时间从0延长至15m in可明显提高硒的释放率,继续延长停留时间,硒的释放率没有进一步提高。与氮气气氛相比,空气气氛明显促进硒的释放,氢气气氛次之。在热解实验条件下,七种煤中的硒均没有在半焦中富集。
刘瑞卿杨建丽刘振宇
关键词:热解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