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颅内
  • 4篇出血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2篇动静脉
  • 2篇动静脉畸形
  • 2篇外科治疗
  • 2篇显微手术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治疗
  • 2篇脑动静脉
  • 2篇脑动静脉畸形
  • 2篇脑动静脉畸形...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畸形
  • 2篇畸形

机构

  • 6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威远县人民医...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杨晓
  • 6篇李定君
  • 5篇修位刚
  • 3篇黄昌仁
  • 3篇董劲虎
  • 2篇张曼
  • 1篇江涌
  • 1篇胡志强

传媒

  • 2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形成较大颅内血肿急性期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形成较大颅内血肿急性期的诊断方法和显微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1例AVM出血形成颅内血肿患者急诊均行头颅CT、CTA明确诊断,并于急性期一期行开颅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显微切除术。术后复查头颅CT、CTA,定期随访,ADL评价其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清除血肿及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后随访3个月~3年,无死亡及再次出血患者。 ADL评分>60分19例,40~60分2例。结论对发生颅内血肿怀疑动静脉畸形出血者,尽快行头颅CTA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急诊一期手术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病人预后较好。
杨晓李定君修位刚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脑内血肿CTA显微手术
软通道技术——微创血肿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2018年
目的评价软通道技术—微创血肿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手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的对照组、软通道技术—微创血肿穿刺液化引流术的观察组。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结果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气管插管全麻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和软通道微创术在血肿清除率上无差异,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通道技术—微创血肿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整体效果更为优势,降低了住院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生存能力。
杨晓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BARTHEL指数
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外科治疗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dist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DACAA)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32例DAC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和DSA诊断,32例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根据患者的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情况及DACAA的解剖特点分为显微夹闭手术组及介入治疗组。22例26个动脉瘤采用显微夹闭手术,包括2例介入治疗失败患者,共夹闭动脉瘤颈25个,烧灼切除1个。余10例10个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结果显微夹闭手术组23个动脉瘤完全夹闭,2个夹闭不全,1例载瘤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组中6例致密栓塞,1例瘤内栓塞,3例载瘤动脉闭塞。结论介入治疗适于Hunt-Hess分级Ⅲ~Ⅳ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轻、瘤颈较窄者;手术夹闭适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脑血管痉挛情况较重、合并颅内血肿者。外科治疗易导致夹闭或栓塞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尤其是介入治疗更易发生,因而我们更倾向选择显微夹闭手术。
修位刚张曼李定君胡志强黄昌仁董劲虎杨晓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前动脉显微外科治疗介入栓塞治疗
控制性减压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评价控制性减压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采取快速减压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在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控制性减压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44例)。对比两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预后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中控制性减压治疗预后效果突出,具有实施价值。
杨晓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2021年
探讨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优势性。方法:予以外科见习、实习、转科医护人员共60名开展不同教学模式,即传统教学模式(比对组30名)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测试组30名);比对不同方案的教学效果与价值。结果:测试组学习兴趣、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掌握评价均高于比对组,(P<0.05)。测试组教学满意度96.67%高于比对组的73.33%,(P<0.05)。结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对学习者其个人能力有着积极性影响,还可提升教学质量,易于学习者认可与满意,值得推广。
杨晓
关键词:外科临床教学教学质量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表现的颅内软脑膜毛细血管瘤1例
2013年
患者男,71岁。因"突发呼之不应2小时"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嗜睡状态,颈阻(+)。既往体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头颅CT平扫示:纵裂、左侧外侧裂池、鞍上池、大脑大静脉池及左额颞顶脑沟内见铸型高密度影。
杨晓李定君董劲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毛细血管瘤软脑膜颅内头颅CT平扫高血压病史
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DACAA)的显微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DACAA病例资料。采用CTA和(或)DSA诊断,16例病人共发现20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4例。均采用显微夹闭手术治疗,术中解剖纵裂,不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夹闭动脉瘤颈19个,烧灼切除1个。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脑积水2例,经持续腰大池引流后逐渐缓解。CTA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17个,夹闭不全3个;载瘤动脉闭塞3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动脉瘤复发1例。按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14例,轻度残疾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DACAA安全有效,但存在一定手术风险.包括动脉瘤夹闭不全及载瘤动脉闭塞。
修位刚李定君张曼董劲虎黄昌仁江涌杨晓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前动脉显微外科手术
伴颅内积气的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原则以及发生颅内积气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颅内积气的原始三叉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头部CT检查见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积气。CT血管造影(CTA)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呈局限性突起,大小约21.6 mm×5.1 mm,鞍区扩大,其内显示有团块影,大小约28.6 mm×39.2 mm×34.5 mm,与左侧颈内动脉突起关系密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颈内动脉破裂孔处的原始三叉动脉瘤栓塞术,置入大小不等弹簧圈共17枚。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术后3个月复查头部CT,显示颅内积气大部分被吸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原始三叉动脉瘤伴颅内积气的患者罕见,经CTA和DSA检查可明确诊断,血管内治疗有效并能在短期内使颅内积气减少。
修位刚李定君黄昌仁杨晓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颅内积气
CTA指导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患者显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41例脑AVM出血患者,均行头颅CT、3D-CTA明确诊断,全部病例均于一期行显微手术。结果本组41例AVM出血后显微手术治疗均获得了成功,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全部切除畸形血管团,效果满意。患者术后随访2月~3年,无死亡患者,无再次出血患者,未发生灌注压突破综合征。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价患者预后,ADLⅠ级36例,Ⅱ级5例。结论对颅内出血怀疑AVM出血者,尽快行头颅3D-CTA明确诊断,急诊一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杨晓李定君修位刚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CT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