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琴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简析马克思论宗教的历史作用
- 2013年
- 面对人类精神文明出现的巨大危机,我们在反思、寻找出路。宗教在历史上起到巨大作用,但绝不是人类新文化、新道德的基础。马克思肯定宗教的历史作用,剖析了人类宗教化的历史,但马克思揭示的是宗教给人和人类社会带来的根本性的异化,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共产主义彻底扬弃宗教,清除宗教对人类的约束,消灭人类的异化,正本清源,返璞归真,超越宗教,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 杨淑琴
- 关键词:宗教异化道德恐惧
- 重释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思想——以《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为视角被引量:3
- 2012年
-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包含有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正面的比较完整的表述,认识和把握这种表述对于深入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意义重大。经过对该章文本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的表述之所在,而经过对这种表述的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章表述的唯物史观与我们通常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基本一致但又有所不同,这是一种最终用物质生产活动解释历史的理论。强调物质生产活动在社会历史中以及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意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这一结论为唯物史观研究带来了一系列值得进一步思考讨论的问题。
- 安启念杨淑琴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文本结构
-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人道主义
- <正>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争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未断,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有人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包含人道主义。随着"以人为本"的提出,这个讨论又掀起了新一轮热潮。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 杨淑琴
- 文献传递
- 哲学精微 悟入实相
- 2007年
- 随着文化保守主义的主流化及国学热的不断升温,中国传统文化能不能被称为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的问题重新被提起,一段时期以来受到学界普遍关注。中国有没有哲学的问题涉及对什么是哲学的理解。而在对什么是哲学问题的理解上,往往定格在受实验科学影响的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范式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哲学内容及学说的表现形式。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致力于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现世的智慧、指导生活的艺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的根本一致以及哲学的历史变迁。人类美好的未来不仅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同时也应有人类道德和精神的巨大发展。马克思指出,哲学非常懂得生活,它反对一切的贪求享受和利己主义。哲学曾经用理性反对宗教的迷信和恐吓,反对宗教的自私。哲学同样反对资本带来的利己主义和过度膨胀的物欲。真正的哲学家是应该有智力和德行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人类解放的头脑。当一种文化把利己当成人的天性,当对利益的追求和物质享受变成生活的全部,人的精神就被物质和欲望窒息了,人类精神成长的空间就消失了,人完全物化了。因此才有人的解放的必要,才有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必要。这应该是哲学的担当。
- 杨淑琴
- 关键词:哲学理性主义悟性德行
- 大同世界与共产主义理想——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
- 2009年
-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的心理土壤。而二者根本的契合点在于共产主义和大同世界的共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与追求。共产主义是中国人民梦想中的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明人类进入创建美好社会的伟大时代。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认可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功地缔造了一个新中国。救亡、救国融入了世界范围的开创新人类的运动中。历史给了中国这样一个契机,担负起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使命。
- 杨淑琴
- 关键词:文化共产主义
- 浅论共产主义信仰——让爱引导人类精神回归
- 2011年
-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普遍缺乏幸福感,出现严重的精神空虚和社会道德混乱。人们重新回到宗教中寻找解脱。宗教是文化的核心。历史上道德依附宗教得以发挥作用。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类社会理想和个人道德信念的统一,也是人性达到自由自觉的人类生存状态,是一种符合真正人性的自然状态。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自觉,人完全成为自己的主人,真正成为宇宙中高贵的生命存在。人们对爱的享受和传播才能温暖生活、照亮世界,才能使人真正获得幸福生活。
- 杨淑琴
- 关键词:信仰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