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损伤性肾匀浆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实验研究
- 目的:急性肾损伤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肾功能骤然下降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地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本实验拟通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性肾匀浆在体外模拟急性肾损伤的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分化,检测诱导后细胞CK-...
- 陈明杨雪梅
- 大鼠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细胞表型的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离、培养和冻存大鼠脂肪干细胞,并对其相关的细胞表型进行研究,为利用脂肪干细胞治疗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等实验提供依据。方法取大鼠3只,经消毒麻醉,采集其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其中的脂肪干细胞,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方式及形态变化。取第三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作细胞免疫表型的鉴定。冻存复苏后再次检测干细胞生长情况及表型。结果大鼠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的ASCs呈小圆形或星形,经传代后的脂肪干细胞形态比较均一,呈长梭形,个别略呈多角形、漩涡样生长。其细胞表型为CD29、CD44高表达,CD73、CD105中等程度表达,CD34极低表达。脂肪干细胞经低温冻存3个月,复苏后,生长活力和存活率与冻存前未见明显区别,CD44和CD29检测与冻存前表达率也一致。结论建立了一种脂肪干细胞的有效分离、培养及保存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为利用脂肪干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 吕春燕陈高莉杨玲陈昌金袁慧杨雪梅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细胞培养表面标志物冻存
- 多效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效生长因子基因(pleiotrophin,Ptn)转染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的重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基因表达,为缺血性病损治疗提供新手段。方法取3只清洁级近交系C57BL/6W雌性小鼠(体重15~20 g)腹股沟皮下脂肪,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ADSCs,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鉴定。实验分为转染pIRES2-LEGFPN1组(含Ptn基因编码序列,A组)和转染pLEGFP-N1负对照组(含GFP基因编码序列,B组)。ADSCs转染后,A组以最佳筛选浓度200μg/mL的G418对转染后细胞进行筛选,流式细胞仪鉴定转染后细胞免疫表型。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A、B组细胞Ptn基因和PTN蛋白表达。结果实验成功分离、培养小鼠ADSCs;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阳性率分别达99.5%、95.8%,双阳性率达93.6%。A组转染Ptn后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阳性率分别达99.1%、95.6%,双阳性率达93.4%。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示,A组Ptn基因和PT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Ptn基因能转染小鼠ADSCs并高表达PTN蛋白,为组织工程血管构建种子细胞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 陈昌金袁惠辜海英杨雪梅赵梓亦
- 关键词:血管组织工程脂肪来源干细胞转染小鼠
- 奥硝唑损害鼠精子线粒体功能诱导大鼠弱精子症的病理机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奥硝唑诱导大鼠弱精子症的病理机制及其对精子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奥硝唑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奥硝唑组分别给予200、400、800 mg/(kg·d)奥硝唑灌胃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共持续4周;观察各组大鼠灌胃过程中一般情况,末次给药30 min后,断头处死,取一侧睾丸及附睾计算脏器指数,并检测精子浓度及活力,并留取部分附睾、睾丸用于光、电镜观察;取另一侧睾丸制成组织匀浆后用于检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及水平,并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奥硝唑处理后大鼠的体质量增量、睾丸、附睾脏器指数、附睾的精子浓度、活率及活力均降低,且呈浓度依赖(P<0.05);与对照组相比,奥硝唑处理后大鼠的睾丸及附睾组织形态均有损伤,且奥硝唑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与对照组相比,奥硝唑处理后大鼠附睾组织中ACP、ALP、LDH、SDH、SOD活性均降低,MDA水平升高,且呈浓度依赖(P<0.05);与对照组相比,奥硝唑处理后大鼠电镜下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膜电位正常比率也降低,高剂量奥硝唑处理后线粒体损伤及膜电位正常比率改变幅度最大(P<0.05)。结论奥硝唑可能是通过调控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来破坏线粒体结构而导致生殖毒性。
- 杨雪梅李广森张培海尤耀东黄晓朋陈帝昂常德贵
- 关键词:弱精子症奥硝唑线粒体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检查之间相关性研究
- 目的 初步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规律;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与现代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课题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符合ESRD 透析指征、且已行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的患者,...
- 陈明王丽芳杨雪梅
- 八正散加减方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IL-10和IL-17表达的影响
- 目的:研究八正散加减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前列腺液中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和促炎因子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以八正散加减方,对照组36...
- 常德贵周炎杨雪梅马紫阳李浩高翔黄晓朋
- 关键词:八正散慢性前列腺炎IL-10IL-17
- 文献传递
- 损伤性肾匀浆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效果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利用损伤性肾匀浆体外模拟急性肾损伤的微环境,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诱导转分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MSC用10%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匀浆上清液进行培养。7d后从形态学改变、18型角蛋白(CK-18)、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相应表达水平。结果损伤肾匀浆诱导7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并检测到CK-18阳性表达;同时被诱导的HGF和BMP-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损伤肾匀浆可诱导BMSC部分向肾小管上皮样细胞转分化,其可能机制是BMSC可能以旁分泌的形式产生了HGF和BMP-7等"肾脏保护因子"。
- 陈昌金杨雪梅吕春燕赵梓亦袁惠辜海英高泓陈奕名陈明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肾小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
- 损伤性肾匀浆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实验研究
- 目的 急性肾损伤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肾功能骤然下降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地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本实验拟通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性肾匀浆在体外模拟急性肾损伤的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分化,检测诱导后细胞CK-...
- 陈明杨雪梅王丽芳
- 升降散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升降散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男科就诊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升降散治疗,比较2组...
- 马紫阳任飞强杨雪梅谭琨杨雅丽张培海
-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升降散柴胡疏肝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