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高举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从认识论角度看感性直观与实践的区别
- 2002年
- 感性直观与实践之间有联系,但更有本质区别。忽视这些区别,一味强调实践的感性性质和形式,就有把实践降低为感性直观、把实践论降低为感觉论的可能。
- 杨高举
- 关键词:认识论感性直观哲学
- 思想品德课应从“理实近小”上求实效被引量:1
- 2006年
- 笔者总结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做到以人为本的“理实近小”,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与人的幸福、自由、终极价值和回归生活等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才能深入人心并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所助益。
- 单世明薛芳锦孙绪兵杨高举
-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教学方式大学生
- 传统解释学的贡献与局限
- 2003年
- 传统解释学使解释学由单纯的解释技巧转变为人文科学的理解艺术,明确了解释学的任务,并为完成这 一任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但它仍没有跳出主体一客体的二元论模式,无法回答解释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问题,解 释学的转向成为必然。
- 杨高举
- 关键词:解释学
- 论社会进步的代价问题
- 2001年
- 本文针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与失、进与退大量并存的矛盾现象 ,着重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而又辩证的社会进步观 ,明确指出社会进步的实质在于社会主体本质力量的完善 ,它通过社会主体的能动活动来体现和实现。这种能动活动是主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过程 ,因而也是一个付出代价的过程。社会进步要付出代价作为一个普通现象 ,存在于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方面。对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问题 ,我们既要作道德评价 ,更要作历史评价。
- 杨高举
- 关键词:社会进步辩证唯物主义
- 人的工具性与人的全面发展被引量:1
- 2002年
- 本文针对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工具化倾向,阐述了工具性的几个基本规定,重点分析了人的工具性的产生及其后果,并且明确指出,人的工具性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但又是一个必须被扬弃的阶段,扬弃的唯一途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 杨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