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婷婷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数学模型
  • 1篇丹参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正交实验法
  • 1篇软胶
  • 1篇软胶囊
  • 1篇中药
  • 1篇微丸
  • 1篇离心
  • 1篇离心造粒法
  • 1篇胶囊
  • 1篇骨肽
  • 1篇复方丹参

机构

  • 4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罗晓健
  • 4篇林婷婷
  • 3篇袁亮
  • 2篇饶小勇
  • 2篇何雁
  • 2篇官扬
  • 1篇何双凤
  • 1篇肖飞艳
  • 1篇游剑
  • 1篇张国松
  • 1篇熊耀坤
  • 1篇辛洪亮
  • 1篇冯怡
  • 1篇龚建平
  • 1篇肖雄
  • 1篇孙莎莎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离心造粒法制备复方丹参微丸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制备复方丹参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以微丸粒径分布、休止角、堆密度、脆碎度等为指标考察影响微丸成型过程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结果:复方丹参微丸成型的优化处方为: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与稀释剂MCC重量比为4∶3(g∶g),以40%糖浆(含丹参三七混合物)作为黏合剂。采用离心造粒法,工艺参数如下:主机转速200r·min-1、鼓风流量8L·min-1、喷气流量18L·min-1、喷气压力0.06Mpa、喷浆泵转速12~17r·min-1、供粉机转速15~20r·min-1。复方丹参微丸在15min内的体外溶出度达到85%以上。结论:采用离心造粒法在优化条件下可制得表面较光滑、圆整度高的复方丹参微丸,20~24目微丸的得率达85%以上,3种指标成分体外溶出迅速且同步性良好。
袁亮张建琴林婷婷张国松孙莎莎官扬罗晓健
关键词:复方丹参微丸离心造粒法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中药吸湿机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中药吸湿机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药吸湿性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对吸湿性的了解仍停留在直观描述和猜测等感性认识阶段,本文从现有的吸附理论、毛细管的凝结理论和Fick,s扩散定理等基础理论来探讨中药水分吸附的热力学过程、中药内部毛细管作用下水分的相变过程以及水分扩散与吸湿速率间的关系,从吸湿的能量变化和吸湿动力角度出发,探求中药的吸湿机制。同时,对中药提取物的吸湿特性和物质基础进一步的研究。结论:通过数学模型、理论推导探讨中药及其提取物的吸湿问题,量化其吸湿过程,来指导中药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防潮问题,具有很大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熊耀坤冯怡肖飞艳罗晓健辛洪亮林婷婷何雁
关键词:中药数学模型
正交实验法优选妇骨肽软胶囊提取工艺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优选妇骨肽软胶囊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选择溶媒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计三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进行实验,以提取液中柚皮苷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对妇骨肽软胶囊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筛选。结果:妇骨肽软胶囊最佳提取工艺为用60%乙醇提取3次,每次加溶媒10倍量,每次提取1.5 h。结论:确定的提取工艺稳定、经济、可行。
官扬罗晓健饶小勇游剑何双凤袁亮林婷婷龚建平
关键词:正交实验软胶囊
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模型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研究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特点,建立数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中药浸膏吸湿行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确定生产周期、预测产品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应用物质质量守恒定律、费克扩散第一定律,建立双指数吸湿过程模型,对中药浸膏吸湿数据进行拟合,并与其他常用5种模型比较,评价双指数模型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双指数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一级过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较大,残差平方和(RSS),AIC值均较小,综合3种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认为双指数模型更适用于模拟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结论:所建立的双指数模型适合表征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
林婷婷何雁肖雄袁亮饶小勇罗晓健
关键词:数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