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文
- 作品数:27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ST/ALT值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分析AST/ALT值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关系。方法:检测76例慢乙肝患者AST/ALT值,同时每例均行肝穿刺活检,分析AST/ALT值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_0的患者的AST/ALT值与S_(1~2)的AST/ALT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_(3~4)的患者AST/ALT值与S_0及S_(1~2)的AST/ALT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ST/AT值对判断慢乙肝肝纤堆化程度发展到S_(3~4)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争武陈立林彩文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 福州地区31例艾滋病病例的临床分析
- 2000年
- [目的 ]了解艾滋病在福州地区的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 [方法 ]对福州地区 3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在 31例病人中 2 9例有性乱史 ,2例有输血史 ,有各种不规则发热且热程长 (持续 1个月或 1年以上 ) ,体重减轻 10 %以上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结论 ]洁身自爱 ,慎输血 。
- 陈丽芳陈小红林彩文
- 关键词:艾滋病输血流行病学
- 41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从而规范用药,减少药源性肝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16例药物性肝病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性肝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占16%;多在用药后4~90天出现临床症状;用药前HBsAg阳性、长期饮酒者肝损害较HBsAg阴性、无饮酒者明显加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用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占19%;本组416例中76例为中药引起占18%,高于以往报告;保健药品引起者20例占4.8%。结论药物性肝病女性、老年人居多,联合用药或用药前HBsAg阳性、长期饮酒者肝损害较重,中药引起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 林銮锋林彩文
- 关键词:肝病药物性
- 更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2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GCV)联合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85例患儿随机分成3组。GCV+IVIG组22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GCV和IVIG;GCV组33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GCV;对照组30例: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28d,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及肝脏大小等变化。结果 (1)3组患儿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肝脏大小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儿治疗后比较:对照组TBIL、DBIL、ALT、AST及GGT均高于GCV+IVIG组,除AST外亦均高于G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CV+IVIG组、GCV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肝脏大小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GCV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3.3%)明显高于GCV+IVIG组、对照组(9.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均未发生血红蛋白(Hb)下降及肌酐(Cr)升高。结论 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安全,而联合IVIG不增加疗效。
- 熊克宫林彩文
- 关键词:肝炎更昔洛韦人免疫球蛋白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
- 乙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与乙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00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观察其生存时间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15个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情分期、LAM治疗等5项预后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但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病情分期等3项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参数,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可作为综合判断预后的指标。
- 林彩文林春王争武
- 关键词: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比例危险度模型预后
- 不同实验方法在监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三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突变方法的比较,评价其在监测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发生耐药突变的价值。方法 用熔解曲线法、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PCRmnh-ELISA)和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mPCR-RFLP)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YMDD突变检测,比较它们的敏感性,并与直接测序法比较它们的特异性。结果 mPCR-RFLP法、PCRmnh-ELISA法和熔解曲线法检出HBV DNA的灵敏度分别为10~4、10~5和10~6拷贝/ml。44例患者血清中,用mPCR-RFLP法检出26例为YMDD突变株,18例为野生株。在26例突变株中,熔解曲线法检出16例,PCRmnh-ELISA法检出18例;而在18例野生株中,熔解曲线法检出2例突变株,PCRmnh-ELISA法检出13例突变株。将上述三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16例标本进行测序,mPCR-RFLP法、熔解曲线法和PCRmnh-ELISA与测序的符合率分别为93.8%(15/16)、43.8%(7/16)、18.8%(3/16),差异有极显著性(x^2=18.7,P<0.01)。结论 mPCR-RFLP法检测YMDD突变株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是监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熔解曲线法和PCRmnh-ELISA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胡盈莹江家骥李丹林彩文李勤光陈怡
- 关键词:拉米夫定耐药性基因突变YMDDHBV
- 38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按年龄和病因分组,比较各感染人群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衰竭发生率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老年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青壮年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青壮年组(P<0.05),住院天数高于青壮年组(P<0.05);按病因分组中,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及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住院天数亦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结论戊型肝炎患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急性黄疸型多见,老年、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和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病情重,但预后均尚好。
- 林銮锋林彩文潘晨
- 关键词:戊型肝炎
- 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影像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漳州市医院共收治的8例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中位年龄47.9岁,除1例表现为脑出血外,余7例均为脑梗死,发病时大多甲状腺功能异常,心动过速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8例。6例患者通过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脑梗死综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改善,2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不佳致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结论 MD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易导致中年女性缺血性脑梗死急性发作,二者在病因及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及早行颅脑MRA和甲状腺功能筛查十分必要,积极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手术治疗是脑梗死恢复的有效手段。
- 周丽娜詹阿来吴宗忠邱陆阵邹文林彩文
- 关键词:烟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果糖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价果糖注射液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71例CHB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以250m L的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3 U胰岛素作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或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溶媒静脉滴注,实验组患者以250 m L的10%果糖注射液作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或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溶媒静脉滴注。监测第1天和第5天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尿酸水平,同时监测患者血、尿常规、电解质浓度及酸碱平衡、心电图乳酸、动脉血p H值。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之差的双侧90%置信区间结果为血肌酐(-6.94,6.58)和血尿酸(-50.81,36.29)的置信区间上下限在其等效性界值置信区间(-△,△)范围内,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相等,尿素氮实验组和对照组疗效之差置信区间下限(-0.38)大于-△(-0.86),提示实验组疗效非劣于对照组的疗效,但不能得出其等效性结论。无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果糖注射液对CHB合并T2DM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尿酸无影响,果糖注射液作为甘草酸类制剂的溶媒输液用于CHB合并T2DM患者安全可靠。
- 俞晓玲韩荔芬林云萍林彩文吕勇刘晓燕林辰青郑玲
- 关键词:果糖注射液慢性乙型肝炎2型糖尿病肌酐尿素氮尿酸
- 福建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1
- 2004年
- 目的 首次调查福建省5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 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431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组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0%)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0%)(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 (1)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2)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3)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
- 胡盈莹江家骥欧文湖林国贤苏智军刘家俊李勤光姚履枫林彩文李丹陈怡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基因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