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良彪

作品数:170 被引量:1,565H指数:2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4篇天文地球
  • 6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9篇盆地
  • 37篇须家河组
  • 33篇三叠
  • 28篇储层
  • 27篇四川盆地
  • 27篇层序
  • 26篇三叠统
  • 25篇川东
  • 24篇岩相
  • 24篇砂岩
  • 22篇地球化
  • 22篇地球化学
  • 22篇古地理
  • 20篇上三叠统
  • 18篇地球化学特征
  • 17篇岩相古地理
  • 16篇地层
  • 14篇鄂尔多斯盆地
  • 14篇层序地层
  • 13篇东南

机构

  • 17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1篇中国石油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东华理工大学
  • 8篇中国石化
  • 5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西南...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四川省核工业...
  • 2篇山东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70篇林良彪
  • 83篇陈洪德
  • 45篇余瑜
  • 40篇徐胜林
  • 27篇侯明才
  • 22篇陈安清
  • 19篇钟怡江
  • 13篇钱利军
  • 12篇郝强
  • 12篇朱志军
  • 10篇朱利东
  • 10篇张成弓
  • 9篇范昱
  • 8篇胡晓强
  • 8篇隆轲
  • 8篇张玺华
  • 7篇苏中堂
  • 7篇欧莉华
  • 7篇淡永
  • 6篇邢凤存

传媒

  • 3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2篇科学技术与工...
  • 9篇沉积学报
  • 8篇中国地质
  • 8篇石油实验地质
  • 8篇沉积与特提斯...
  • 7篇地层学杂志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矿物岩石
  • 6篇岩石学报
  • 5篇天然气工业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西北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石油物探

年份

  • 8篇2024
  • 11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17篇2011
  • 22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北旺苍地区茅口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记录被引量:9
2018年
通过对川北旺苍地区鹿渡坝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古沉积环境意义。32件样品δ13 C和δ18 O值整体稳定,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均满足δ18 O>-6‰、wMn/wSr≤0.6、wFe/wSr<3、wMgO/wCaO<0.125,不受后期成岩蚀变的影响,可作为古环境分析的对象。陆源的Al_2O_3、TiO_2含量低且强烈正相关,稀土元素分异程度整体较弱,∑REE与∑(Al_2O_3+TiO_2)有较强烈的正相关,纵向上,∑(Al_2O_3+TiO_2)和∑REE的变化趋势相同,而与古水深指标wSr/wBa、1000×(wSr/wCa)值的变化趋势相反。结合wSr/wBa、1000×(wSr/wCa)、wU/wAl、wV/wAl、wCr/wAl、wCo/wAl、wU/wTh及wV/wV+Ni比值特征,认为茅口组沉积期间陆源物质供给很少,稀土元素含量主要受陆源供给的影响;古海洋温度为14.98~26.55℃,古海水盐度(Z值)为132.3~135.2;茅口组沉积于陆表海缺氧-贫氧环境,海平面相对较高,水深在小范围内呈震荡式变化,经历了3次海侵-海退旋回,发育对应的岩相组合,其痕量元素演化曲线可作为地层划分的依据。
李乾徐胜林陈洪德林良彪杨帅余瑜孙逢瑞董翼昕邓翔
关键词:中二叠统茅口组地球化学古环境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第四段湖泊三角洲沉积差异被引量:3
2014年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等宏观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物性分析等微观测试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第四段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长轴和短轴两种类型三角洲。长轴三角洲分布于川东南地区,短轴三角洲分布于四川盆地的川西陡坡带一侧,两种三角洲类型的岩性和储集特征差异较大。其共同控制因素有湖盆地形、构造活动、物源条件以及湖平面变化,其中构造活动是控制该区长、短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的主要因素。
柳妮陈洪德林良彪钱利军徐胜林
关键词: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格架内生储盖分布被引量:14
2011年
在层序格架内讨论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烃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结合盆地现有的油气勘探成果,建立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图解。研究表明,二级层序格架内盆地发育2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区域性储集层:SS5和SS6海侵期,以发育富有机质暗色碳酸盐岩和泥岩为特征,克拉通台内坳陷和深水陆棚的烃源岩在后期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生烃中心;SS4海侵体系域储集层主要是一套与古隆起相关的岩溶储集层,SS5高位体系域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带,SS6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发育综合型、高位型、海侵型3种生储盖组合;区域性烃源岩发育于二级层序海侵期;区域性储集层发育于二级层序高位期;区域性盖层分布与烃源岩展布特征具有一致性。
徐胜林陈洪德陈安清林良彪李君文杨俊斌高山
关键词:层序生储盖组合四川盆地
黔南拗陷独山上司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黔南拗陷独山甲刀寨下石炭统上司组储层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上司组储集岩以泥微晶灰岩、粉晶白云岩为主,次为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及云质灰岩。上司组经历了由混积陆棚向开阔碳酸盐台地演化的环境转变。通过对上司组储层的物性资料分析和薄片观察发现,其储集空间类型以裂缝为主,次为粒间(内)溶孔、晶间(溶)孔,属低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重结晶作用以后,上司组储层原生孔隙已破坏殆尽,而后期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形成的次生孔、缝,使储层的储集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王文楷侯明才林良彪李刚
关键词:储层特征
地震波形分析技术在川西新场地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地震沉积学研究中仍缺乏对地质体性质及非均质性刻画的有效技术手段。针对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沉积相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以地震沉积学为主体思路,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及井-震标定,建立了T3x4-9砂组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波形识别模式。通过不同地震属性的对比分析及钻井验证,反映高阶统计量分析技术对地震反射波形变化更具有敏感性,能够对砂体性质进行刻画。其中扭度属性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波形变化,进而可以对新场地区T3x4-9砂组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砂砾岩叠置河道进行刻画和预测。
伍新和林良彪张玺华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沉积微相
重庆石柱吴家坪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8
2010年
重庆石柱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硅质岩广泛发育。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硅质岩主量、稀土及同位素的分析,认为吴家坪组硅质岩为受到热水影响的生物成因。其化学成份以SiO2为主,质量分数为65.52%~97.76%,富集Fe,Mn等元素,Al/(Al+Fe+Mn)平均值为0.38,但约一半样品的Al/(Al+Fe+Mn)比值接近于纯生物成因的比值;REE总量平均值为38.55×10-6,δCe值为0.48~0.93,为中-弱负异常,δEu值为0.70~1.12,无明显的正负异常;δ30Si的值为0.7‰~1.4‰,更多地接近(或高于)现代放射虫的δ30Si;根据δ18O计算出硅质岩形成时古海水的温度为45℃~95℃。硅质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和断裂有关,下渗的海水与岩浆热液混合,并被加温,溶解了大量SiO2等;然后以热泉形式通过断裂喷出,使附近海水中SiO2含量极大提高,促使放射虫和海绵等硅质生物大量繁殖,最终形成生物硅质岩沉淀下来。
林良彪陈洪德朱利东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
基于孔隙结构分析的前陆盆地致密砂岩古渗透率恢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孔隙结构分析的前陆盆地致密砂岩古渗透率恢复方法,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包括:对各岩心样品进行多级分类,分类的属性包括沉积微相类别,矿物骨架碎屑颗粒的平均粒径,孔隙度排序,各类胶结物含量排序,胶结物含量...
余瑜林良彪郑见超南凡驰刘冯斌钟雪峰李俊佑王剑超苏加亮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配置及演化被引量:21
2010年
通过地表露头和钻井岩心的观察,以及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分割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充填实体的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将该区层序界面划分为两种类型:不整合面及侵蚀沉积间断面和最大湖泛面,据此在全盆侏罗系地层中识别出13个层序界面,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据盆地沉积特征,自西向东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层序剖面,进行盆地内不同相带间的层序对比,建立了研究区侏罗纪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中识别出4种沉积体系:冲(洪)积、湖泊、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在层序格架中讨论了各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大体是从盆地西缘到东缘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曲流河的展布方式。其中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三角洲—滨浅湖分布范围广阔,且三角洲与浅湖相在垂向上频繁交替。
朱志军陈洪德胡晓强林良彪徐胜林
关键词: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层序界面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被引量:22
2014年
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显微镜下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等手段,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区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其中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硅质胶结和碳酸盐岩胶结作用;而绿泥石环边胶结、溶蚀和破裂作用则对储层起到了保护和改善作用。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目前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一些地区已经达中成岩B期。储层经历强烈的成岩作用后原生孔隙基本被破坏,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并伴生裂缝。
陈刚林良彪王威陈洪德郭彤楼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演化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川东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被引量:32
2011年
四川盆地东北部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以及包裹体、碳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等分析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剥蚀残余地层雷四段中识别出了同生岩溶、表生岩溶和埋藏岩溶三种类型的古岩溶作用,认为它们是控制川东北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同生岩溶作用控制了早期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平面展布具有局限性,受到高能滩相带展布的控制。表生岩溶作用是该储层形成的关键作用,与其有关的储层在垂向上主要局限于不整合面以下90m的深度范围内。根据风化壳岩溶的垂向与横向发育特征,认为其储层在垂向上主要分布于地表岩溶带呈碎屑支持的角砾灰岩和云岩、垂直渗流带半充填的高角度溶缝以及中小型溶蚀孔洞和水平岩溶带半充填的中小型溶蚀孔洞、溶缝、洞顶破裂缝和河成角砾中,平面上主要发育于岩溶斜坡区,又以岩溶残丘为最有利微地貌单元。埋藏岩溶与热液及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有关,是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
钟怡江陈洪德林良彪侯明才李秀华徐胜林王峻
关键词:储层分布川东北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