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铁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口供
  • 4篇证明力
  • 4篇非法
  • 3篇侦查
  • 3篇非法口供
  • 2篇刑事
  • 2篇人权
  • 2篇阻断
  • 2篇秘密拍照
  • 2篇被告
  • 2篇被告人
  • 2篇被告人口供
  • 1篇地理标志
  • 1篇地理标志保护
  • 1篇调查权
  • 1篇刑事诉讼
  • 1篇刑事侦查
  • 1篇隐私权
  • 1篇再审
  • 1篇再审理由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公安...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3篇林铁军
  • 2篇王晓伟
  • 1篇樊学勇
  • 1篇赵晓耕

传媒

  • 2篇武汉公安干部...
  • 2篇贵州警官职业...
  • 1篇中国刑事法杂...
  • 1篇法制与经济
  • 1篇政法论丛
  • 1篇犯罪研究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人权
  • 1篇新疆警官高等...
  • 1篇法治研究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我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完善
2011年
目前我国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仅能从形式上排除非法口供,非法口供实质上已经通过庭前案卷移送预先进入审判者的视线,并最终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对是否排除"重复自白"和以非法口供为线索取得的物证是否排除没有规定。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能否达到彻底排除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证明力的角度对非法口供进行研究,并对我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进行完善。
林铁军
关键词:非法口供证明力
刑事诉讼中法院职权调查证据正当性论纲被引量:2
2012年
法院对证据是否职权调查成为两大法系的分水岭。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些职权调查的内容,但同修改前的法律相比其基本思路是增加当事人双方的对抗,减弱法院的职权调查。然而,司法实践中法院职权调查证据仍大量存在,并异化为庭外的秘密调查。为此,有必要对法院职权调查证据正当性进行研究,明确职权调查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确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并对现存的问题进行程序规制。
林铁军
论我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的完善——以非法口供证明力的阻断为视角被引量:1
2011年
目前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仅能从形式上排除非法口供,非法口供实质上已经通过庭前案卷移送预先进入审判者的视线,并最终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对是否排除"重复自白"和以非法口供为线索取得的物证是否排除没有规定。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能否达到彻底排除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证明力的角度对非法口供进行研究,并对我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进行再完善。
林铁军
关键词:非法口供证明力
古代审案官员司法调查权溯源——以秦汉爰书为背景
2016年
中国古代审案官员司法调查成制于秦汉,秦汉爰书的相关记载可以成为现代法官调查权研究的溯源之本。爰书内容全面反映了秦汉审案官员司法调查以被告人口供、控告人陈述为中心、注重对被告人品格证据的调查以及详查细勘获取客观性证据等特点。这些特点经后世演进、改良,形成彰显中华法系特色的司法制度。至今,古代司法调查权的某些特点仍明典于律文或暗行于实践。通过对古代审案官员司法调查权的研究,可发掘现今法官调查权存在问题之成因,亦能为完善法官调查权提供制度之借鉴。
林铁军
关键词:被告人口供量刑证据
警察出庭作证程序的构建被引量:1
2006年
无论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警察出庭作证早已不是理论上的争议,而是司法的普遍现实。在我国刑事庭审中,警察却极少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交叉询问。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使控辩双方拥有平等的质证权利,遏制非法取证行为,提高诉讼的效率和质量。
林铁军
关键词:警察出庭作证司法改革
被告人口供的证明力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被告人口供是法律规定的一种证据形式,实践中对案件事实具有极强的证明力。我国司法机关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完善了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的排除规则。然而,目前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仅能从形式上排除非法口供,非法口供实质上已经通过庭前案卷移送预先进入审判者的视线,并最终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口供的证明力进行研究,分析口供证明力的发生机制,提出阻断非法口供证明力的具体建议。
林铁军王晓伟
关键词:被告人口供
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重新构建被引量:4
2016年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理标志保护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目前我国三种并行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权利冲突,也造成了我国在国际谈判中的被动局面。文章通过对地理标志概念的解析,为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目标进行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行政部门的具体职能,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
林铁军
关键词: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
侦查中秘密拍照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刑事技术侦查手段在案件侦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秘密照相技术手段的应用在一些案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秘密拍照过程中容易发生侵犯公民隐私权、住宅权等基本人权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使用秘密拍照手段的案件范围、使用的程序等问题从人权保障角度进行法律规制,并对在秘密拍照过程中侵犯人权的行为给予国家赔偿。
林铁军
关键词:秘密拍照隐私权技术侦查
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财产权保障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财产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权由于受到司法观念、法律规定和权利人不积极主张权利等因素制约,权利受到侵犯的问题时有发生。有必要对现今出现的侵犯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财产权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亦应对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犯罪嫌疑人财产权保障增强的内容进行梳理。针对存在对犯罪嫌疑人财产权保障的忽视和法律规定的不足,应从程序完善、制度确立和刑事司法理念转变三方面进行司法改革。
林铁军
关键词:财产权保障侦查措施
对测谎结论证据能力的再思考
2011年
对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一直存在"肯定说"、"否定说"与"有限肯定说"的争论。从测谎的科学原理及测谎结论的可靠性来看,测谎结论具有客观性。从测谎的方法和内容看,测谎并不能对证明案件事实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不具备证据的关联性。而且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中难以找到其合法性根据。因此,测谎结论不具备证据能力,只能作为侦查辅助手段发挥其应用价值。
王晓伟林铁军
关键词:测谎测谎结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