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鹏

作品数:79 被引量:49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0篇食管
  • 39篇肿瘤
  • 26篇细胞
  • 22篇预后
  • 21篇食管肿瘤
  • 21篇淋巴
  • 20篇手术
  • 19篇食管癌
  • 18篇肺癌
  • 17篇食管鳞癌
  • 17篇小细胞
  • 17篇鳞癌
  • 17篇非小细胞
  • 16篇切除
  • 14篇淋巴结
  • 12篇细胞肺癌
  • 12篇小细胞肺癌
  • 12篇非小细胞肺癌
  • 11篇术后
  • 11篇外科

机构

  • 78篇中山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市卫生局
  • 1篇汕头市第二人...

作者

  • 79篇林鹏
  • 58篇戎铁华
  • 44篇傅剑华
  • 33篇龙浩
  • 27篇张兰军
  • 21篇李小东
  • 21篇张旭
  • 17篇王欣
  • 16篇曾灿光
  • 15篇王军业
  • 14篇杨弘
  • 14篇苏晓东
  • 14篇杨名添
  • 13篇马国伟
  • 13篇王思愚
  • 12篇温浙盛
  • 10篇胡祎
  • 9篇朱志华
  • 8篇林勇斌
  • 8篇解明然

传媒

  • 15篇癌症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国肺癌杂志
  • 4篇国际肿瘤学杂...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00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病理大切片确定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分布情况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利用病理大切片对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分布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可为确定手术的适宜切除长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手术标本70例,制成病理大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的分布情况,根据等比回缩法将镜下长度推算为术中实际长度。结果(1)70例中有22例(31.4%)患者有主瘤周围原位癌,其中近端4例,远端10例,两侧均有8例。近端有7例主瘤相连,远端有8例与原发肿瘤相连。(2)近端原位癌长径最长者为4.00 cm,近端原位癌灶内缘距主瘤最远者为4.43 cm,近端原位癌灶外缘距主瘤最远者为4.83 cm。远端食管癌周围原位癌长径最长者为12.00 cm,远端原位癌灶内缘距主瘤最远者为7.73 cm,远端原位癌灶外缘距主瘤最远者为12.00 cm。结论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的发生率高,分布范围广,确定食管癌手术的适宜切除长度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
马国伟王军业张旭吴秋良龙浩傅剑华林鹏黄植藩曾灿光张兰军李小东戎铁华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手术原位显微切片术
陈旧性肺结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临床N分期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CT为基础的淋巴结临床分期(N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探讨陈旧性肺结核对CT临床N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本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3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CT临床N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程度;并对CT常规所用的以形态学为主的预测指标(淋巴结直径、肿大淋巴结站数、淋巴结有无融合、淋巴结有无钙化)能否预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χ2检验。【结果】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61.1%、60.0%、33.3%、82.5%及60.3%,其中特异性(60.0%)明显低于文献报道中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评估(74%~85%);在对合并有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分站分析中,CT预测显示出较高假阳性率及较低的假阴性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常规的预测指标(淋巴结直径、肿大淋巴结站数、淋巴结有无融合、淋巴结有无钙化)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陈旧性肺结核降低了CT预测肺门纵隔淋巴结状态的特异性,是影响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分期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CT常规所用的以形态学为主的预测指标并不能有效预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佘科霖李小东李振轩杨弘刘立志郑列林鹏傅剑华
关键词:肺癌肺结核淋巴结分期CT
社区防癌健康教育方式初探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评价广州越秀区开展防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效果 ,探讨适用于社区开展的有效的防癌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对区内所辖居民进行为期4年的防癌健康教育 ,活动前后分别调查居民对肿瘤的认识及肿瘤知识来源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防癌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包括新闻发布会、大型宣教咨询活动、常见肿瘤宣传折页等。②活动后居民通过广播和电视、宣传板报/小册子等方式而获得癌症知识的人数明显增多。③居民最喜欢获得防癌知识方式依次是广播/电视、读报纸/杂志等。居民对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7.9%提高到82.9%,防癌健康教育的参与率由29.9%提高到87.0%。[结论]社区防癌健康教育是一项可显著提高社会效益的群体性活动 ;被动性的防癌健康教育方式居民易于接受 ,为最好的社区防癌健康教育方式 ;主动性的防癌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的肿瘤防治相关知识 ,有助于社区防癌健康教育网络的形成。
李俊东万德森柳青戎铁华杨基然林鹏刘颜管幼琼许祥策
关键词:肿瘤健康教育流行病学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王军业戴淑琴李宝江林鹏戎铁华杨名添龙浩姚广裕陈捷鑫
关键词:核仁组成区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T淋巴细胞
食管癌治疗新技术系列研究
戎铁华傅剑华刘广森林鹏黄植
该系列研究中应用于食管外科的关于手术切口选择、吻合技术、术后早期营养、合理的吻合口狭窄治疗方案、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等多项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手术食管癌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背景与目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node,IMN)是乳腺癌重要的转移途径之一,其状况将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分期、治疗、预后及疗效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node biopsy,IMSNB)和经肋间IMN第Ⅰ~Ⅳ肋间活检、以及IMN微转移灶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在行常规乳腺癌切除术中,采用核素示踪法经肋间隙行IMSNB,然后对患侧第Ⅰ~Ⅳ肋间的IMN均行活检(经肋间隙,非扩大根治术),所有IMN均行常规单一切面HE染色病理检查,阴性病例的IMN采用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微转移。结果:全组38例病人中发现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node,IMSN)17例,占44.7%,均成功行IMSNB,其中4例IMSN常规病理阳性,1例IMSN发现微转移,2例发现孤立的肿瘤细胞群,10例为阴性,均与对应病例经第Ⅰ~Ⅳ肋间IMN活检的病理结果一致;无发现IMSN21例,占55.3%,经第Ⅰ~Ⅳ肋间IMN活检,常规病理阳性5例,阴性16例,未发现微转移。结论:对发现IMSN者,IMSN能够准确评价IMN状况,但对无发现IMSN者,尤其是对IMN转移可能性大者,应经肋间隙行IMN第Ⅰ~Ⅳ肋间活检,以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IMN微转移灶的检出。
陈捷鑫林鹏樊卫吴秋良肖平王军业张旭李小东解明然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内乳淋巴结病理学
食管鳞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的影响因素及预后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的影响因素和预后,评价术后补救性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收治的1074例行食管鳞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肿瘤分化程度、部位、病变长度、切口选择、吻合位置、T分期、N分期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探讨补救性治疗的方式.结果 本组44例(4.3%)出现切缘癌残留.食管端切缘癌残留在病变位于胸上段时发生率为6.5%;胃端切缘癌残留在病变位于胸下段时发生率为0.8%.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随T分期和N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和N分期是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的危险因素.切缘癌残留患者3年生存率为22.7%.生存时间(25.2±3.3)个月.术后行补救性治疗者20例(45.5%,其中行放疗18例,行联合放化疗2例):另24例(54.5%)未行补救性治疗.术后行补救性治疗与未行补救性治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与7.8%(P=0.027).结论 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行补救性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郑斌胡祎王军业杨弘林鹏傅剑华
关键词:食管切除术挽救疗法预后
β-arrestin2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β-arrestin2是一种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可溶性蛋白质,在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β-arrestin2在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留有血清标本的2005年1月-2006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并确诊的NSCLC患者67例及正常体检者2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选取血清标本中β-arrestin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相应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SCLC患者组别均较正常人组别血清β-arrestin2浓度低(P<0.001,P<0.001,P<0.001);同时I期患者组别较III期、IV期患者组别血清β-arrestin2浓度高(P<0.001,P<0.001);而III期与IV期患者组别血清β-arrestin2浓度无差异(P=0.273)。Kaplan-Meier分析显示β-arrestin2高表达患者较中、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好(P<0.001,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β-arrestin2浓度和肿瘤分期对预后具有明显意义(P=0.003,P=0.004)。结论β-arrestin2在正常人和NSCLC患者、不同病理分期NSCLC患者血清中浓度有差异。血清β-arrestin2浓度影响NSCLC患者预后。
吴正清童文侠谭子辉王思愚林鹏
关键词:肺肿瘤预后因素
片状核酸内切酶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7年
目的片状核酸内切酶1(FEN1)基因是与DNA复制和修复有关的基因。有关FEN1在食管鳞癌中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检测FEN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状态,希望揭示FENI与食管鳞癌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EN1在62例食管鳞癌和癌旁上皮中的表达状态;探讨FEN1的变化与临床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36例(58%)癌组织显示FEN1表达上调;23例(37%)癌旁上皮FEN1表达上调;FEN1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性别和年龄FEN1表达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EN1可能是一个参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一个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张旭黄晓平傅剑华林鹏赵进明戎铁华
关键词:食管肿瘤
脏层胸膜受侵对I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脏层胸膜受侵对I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232例I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肿瘤最大径〉3cm且无脏层胸膜受侵;B组:肿瘤最大径≤3cm且脏层胸膜受侵;C组:肿瘤最大径〉3cm且脏层胸膜受侵。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组45例,B组96例,C组91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61.9%和56.2%,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7%、50.6%和35.9%,3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脏层胸膜受侵者187例(80.6%),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3%和42.6%;无脏层胸膜受侵者45例(19.4%),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1%和56.7%,两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以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分组为变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RR=1.530,95%CI为1.132~2.067,P=0.006)。结论Ib期NSCLC中,不同T状态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径〉3cm脏层胸膜受侵的患者预后较差,这一T2状态是否需要修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苏晓东龙浩王欣傅剑华何洁华林鹏张兰军马国伟戎铁华
关键词:预后肿瘤分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