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俊峰

作品数:46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新记录种
  • 14篇记录种
  • 8篇红菇
  • 6篇土壤
  • 6篇环柄菇属
  • 5篇真菌
  • 5篇系统发育
  • 5篇分类学
  • 4篇栽培
  • 4篇栽培技术
  • 4篇食用
  • 4篇食用菌
  • 4篇牛肝菌
  • 4篇微生物
  • 4篇菌根
  • 4篇红菇属
  • 3篇中国新记录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竹荪

机构

  • 41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丽水学院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6篇梁俊峰
  • 9篇陆俊锟
  • 5篇仲崇禄
  • 5篇陈羽
  • 5篇薛振文
  • 5篇吕明亮
  • 5篇王胜坤
  • 5篇周玲玲
  • 4篇周光益
  • 4篇陈珍
  • 3篇伍建榕
  • 3篇杨富成
  • 2篇史东平
  • 2篇周再知
  • 2篇李超
  • 2篇张宁南
  • 2篇杨祝良
  • 2篇张鑫
  • 2篇张勇
  • 1篇康丽华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菌物研究
  • 2篇广东林业科技
  • 2篇菌物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桉树科技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生态科学...
  • 1篇林业与环境科...
  • 1篇第八届全国食...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生菌根共生对林木氮素吸收的促进作用被引量:7
2021年
外生菌根真菌能与某些树木形成稳定的菌植共生体-外生菌根。外生菌根能吸收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的无机或有机形式营养物质,并传递至宿主植物为其所利用。由于这种养分传递的生态重要性,外生菌根真菌介导的"菌植"N传递关系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可利用N形式及其促进宿主植物N营养吸收的机理,主要归纳为:1)菌根增加了养分吸收面积,促进N吸收;2)外生菌根真菌编码利用N源所必需的一套酶和转运体,协助宿主对难吸收的硝酸盐和有机N的利用。在全球N沉降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本综述将有助于了解外生菌根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生态作用。
王倩李振双杨富成梁俊峰陆俊锟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氮营养宿主植物
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被引量:7
2021年
以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中红锥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集林下外生菌根和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该混交林下的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锥、马尾松菌根际优势真菌为红菇属Russul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拟锁瑚菌属Clavulinopsis、丝盖伞属Inocybe、锁瑚菌属Clavulina和木霉属Trichoderma,其中,Russula为绝对优势类群,菌根和根际中共生真菌均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而优势细菌主要为常见菌根辅助细菌,如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假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除芽孢杆菌属Bacillus外,菌根内菌根辅助细菌均高于根际。PICRUST功能分析表明红锥和马尾松菌根中部分膜运输通路(ABC transporters、transporters和secretion system ABC)和信号转导通路(two-component system)的丰度高于根际。α多样性分析表明,菌根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菌根、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红锥;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树种菌根和根际分别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菌群和土壤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土壤pH、全磷和全钾是影响菌根际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王倩王倩杨富成杨富成梁俊峰梁俊峰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属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及其PCR优化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3种不同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对广东省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的样地土壤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通过PCR扩增,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对整个PCR扩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剂盒提取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更加方便有效,当土壤样品量比较大时,直接提取法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在土壤微生物的PCR扩增实验中,加入2μl的BSA,可以有效地抑制腐殖酸等对后续PCR扩增的影响。
李超梁俊峰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DNA提取牛血清白蛋白PCR扩增
一种檀香的组织快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檀香的组织快繁方法,该方法为:把檀香茎段插入檀香生芽培养基中进行生芽培养,再插入檀香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长有丛生芽和根的檀香植株,檀香生芽培养基包括MS基础培养基,5‑9g/L琼脂、25‑35g...
孟森陆俊锟王胜坤梁俊峰覃方锉
撕裂蜡孔菌(Emmia lacerata)SR5抑菌特性及生防潜力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背景】撕裂蜡孔菌(Emmia lacerata)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白腐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生防真菌进行开发和利用。【目的】对撕裂蜡孔菌SR5的抑菌能力和胞外产铁载体能力进行测定,挖掘其生防潜力。【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SR5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能力,并通过不同浓度的发酵原液测定真菌胞外代谢物的抑菌效果;结合铬天青S(chrome azurol S, CAS)检测法测定真菌产铁载体能力,明确SR5抑菌特性。【结果】SR5以过度生长的方式快速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拮抗9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率为23.7%–62.7%,对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拮抗等级为Ⅳ级,而对其余8种病原真菌的拮抗等级为Ⅲ级,其中对香港丽赤壳(Calonectria hongkongensis)和间座壳(Diaporthe sp.)抑菌效果最佳;CAS检测法表明SR5能产生分泌型铁载体,产铁载体能力中等,最高铁载体活性单位(siderophore unit, SU)为44.1%。【结论】SR5以过度生长方式快速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而且以分泌胞外抑菌代谢物铁载体的方式发挥生防效应,该研究为撕裂蜡孔菌在生防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静盈梁俊峰陈言柳何茜
关键词:抑菌活性铁载体
红菇属一中国新记录种——榄色红菇被引量:3
2014年
报道了红菇属真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榄色红菇(Russula firmula),标本采自中国吉林省。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中央土褐色或橄榄色,向边缘渐淡至浅褐色。菌褶近柄处常分叉,担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具疣突,疣突有时相连;侧生囊状体和褶缘囊状体窄,棒状,顶端常有乳突状或念珠状突起。
曹政张鑫伍建榕梁俊峰李杨坤
关键词:新纪录种
红菇和正红菇菌种接种三个乡土树种的苗期效果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正红菇和鳞盖红菇2个菌种,对木荷、红锥和黎蒴3个乡土树种的苗木进行接种试验,定期观测苗木的苗高、地径及最终生物质量。结果表明两个菌种对3个乡土树种的苗期生长均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接种270 d后,3个树种接种处理苗期的苗高、地径、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干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的各生长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红锥接种苗的苗期各生长指标极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黎蒴和木荷接种苗苗期的各生长指标与未接种对照苗有显著差异。菌根感染强度及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红锥的感染强度为4级,属强依赖性;黎蒴与木荷的感染强度为一般,属弱依赖性。红锥树种可与两个红菇菌形成较佳的共生体,其中以鳞盖红菇的接种效果为最佳。
陈羽梁俊峰周再知仲崇禄陈珍
关键词:红菇正红菇
印度碗状红菇--一个中国新纪录种
2021年
本研究报道一个中国红菇属新记录种——印度碗状红菇(Russula indocatillus)。文中提供了该物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线条图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并且与近缘种进行了比较。印度碗状红菇的主要形态学特征为:棕黄色到赭黄色的菌盖中央,奶油黄色到淡黄色的菌盖边缘,孢子印白色到奶油色,担孢子近球形到宽椭圆形到椭圆形,表面具圆锥状或近圆柱状孤立的疣,单细胞的盖表囊状体,短而纤细,有分叉和分隔的菌盖表皮末端细胞。综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印度碗状红菇属于红菇属异褶亚属劣味组(Russula subg.Heterphyllidia sect.Ingratae)。
陈彬陈彬王倩梁俊峰
关键词:红菇科新纪录种系统发育分类学
中国乳菇属真菌1新记录种被引量:7
2011年
记述了中国乳菇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紫色乳菇Lactarius purpureus R.Heim ex R.Heim,标本采自中国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小坑林场。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盖表面具橙褐色同心环样轮纹和大量紧贴盖表的橙褐色小鳞片,担孢子圆形至宽椭圆形,具黑色脊纹或疣点;侧生囊状体近纺锤状至近柱锥状,顶部尖锐或呈小泡;褶缘囊状体纺锤状;盖表菌丝平伏排列。
王多梁俊峰周光益文涛
关键词:红菇科
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对广东省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真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下常绿阔叶林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根据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所得95个克隆分属25个真菌分类操作单元(OTUs),其中子囊菌门13属,担子菌门6属,球囊菌门和接合菌门各1属,还有4个未知类群,分别占总数的35.8%、49.5%、1.1%、2.1%和11.5%。菱红菇Russula vesca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34.7%,Cladophialophora chaetospira为次优势种群,占总数的14.7%,未知种1和棉革菌Tomentella sp.1分别占7.4%和6.3%。该地区土壤真菌群落中绝大多数为菌根真菌,占总数的75.8%;其他还包括一些病原菌、木腐菌、地衣内生菌及捕食线虫真菌等。
李超梁俊峰周光益康丽华吴仲民
关键词:土壤真菌克隆文库系统发育生态功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