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玉波

作品数:117 被引量:842H指数:1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生物学
  • 17篇医药卫生
  • 6篇理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贝类
  • 12篇麻痹性贝毒
  • 12篇蛤仔
  • 12篇菲律宾蛤仔
  • 12篇腹泻性贝毒
  • 11篇酶联
  • 11篇酶联免疫
  • 11篇赤潮
  • 10篇藻毒素
  • 10篇帕金虫
  • 10篇免疫
  • 9篇养殖
  • 9篇扇贝
  • 9篇抗体
  • 8篇毒素
  • 8篇酶联免疫吸附
  • 8篇克隆
  • 7篇液相
  • 7篇液相色谱
  • 7篇色谱

机构

  • 105篇国家海洋环境...
  • 15篇大连水产学院
  • 12篇国家海洋局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大连海洋大学
  • 6篇大连海事大学
  • 6篇暨南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大连交通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辽宁省海洋水...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大连市现代农...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大连铁道学院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117篇梁玉波
  • 49篇刘仁沿
  • 33篇许道艳
  • 21篇刘磊
  • 17篇樊景凤
  • 14篇张喜昌
  • 9篇关道明
  • 8篇宋立超
  • 6篇刘永健
  • 6篇王立俊
  • 6篇张喜昌
  • 6篇袁秀堂
  • 5篇王立俊
  • 5篇于姬
  • 5篇李冬梅
  • 5篇李洪波
  • 5篇陈冰君
  • 5篇明红霞
  • 5篇刘述锡
  • 5篇梁斌

传媒

  • 39篇海洋环境科学
  • 7篇海洋学报
  • 5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科学
  • 3篇水产科学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分析试验室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DDA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制备抗DDA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Ind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dc-ELISA)方法,以测定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代谢产物。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DDA分别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albumin,BSA)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偶联,得到完全抗原。以DDA-BS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DDA抗体。研究表明,5只鼠产生的抗体对DDA都能产生灵敏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DDA-OVA为包被抗原,用5#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DDT代谢产物DDA,最低检出限为:10.0ng·mL-1,海水加标样平均回收率122%,批间变异系数30%,贝类加标样平均回收率为131%,批间变异系数22%。
刘仁沿董玉华许道艳梁玉波
关键词:DDADD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快速检测滴滴涕代谢物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以及其制法
本发明涉及检测有机氯农药滴滴涕(1,1,1-tr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ane,DDT)代谢物的检测器具。一种快速检测DDT代谢物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包括样本垫、胶金垫、赛多利...
刘仁沿梁玉波刘磊许道艳
文献传递
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问题研究
徐胜温泉周秋麟王斌梁玉波马明辉叶属峰陈彬王道儒江锦祥崔文林王培刚蔡燕红刘莲马志华司慧黄秀清范航清唐森明陈春华刘述锡张洪亮杨建强杨翼张爱君
选择我国近岸海域有代表性的典型海洋生态类型和海洋开发利用热点区域作为重点外业补充调查;收集与近岸海域生态问题相关的资料,综合分析我国近岸海域生态问题和主要原因;对沿海地区发放《海洋生态调查相关资料表》,了解近20年间主要...
关键词:
关键词:近岸海域海洋生态
庄河海域菲律宾蛤仔底播增殖区自身污染被引量:22
2011年
采用生物沉积物捕集器和封闭式代谢瓶,周年现场研究了庄河海域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沉积速率、排氨率和排磷率.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沉积速率、排氨率和排磷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生物沉积速率为0.15~1.47 g.ind-1.d-1(年均0.61 g.ind-1.d-1);其排氨率及排磷率分别为0.02~0.40 mg.ind-1.d-1(年均0.17 mg.ind-1.d-1)和0.01~0.39 mg.ind-1.d-1(年均0.13 mg.ind-1.d-1).根据以上结果,估算庄河海域底播增殖菲律宾蛤仔每年产生的生物沉积物达到5.46×107 t(干质量),折合有机物9.07×106 t、有机碳1.00×106 t和有机氮1.18×105 t;而氨氮和磷酸盐分别为1.49×104 t和1.15×104 t.表明浅海高密度、规模化菲律宾蛤仔增养殖区自身污染严重,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袁秀堂张升利刘述锡梁斌梁玉波张国范
菲律宾蛤仔大规模死亡原因的研究
2000年,辽宁黄海沿岸滩涂增养殖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发生了大规模死亡.据本调查结果,该流行病害的发生中心位于庄河栗子房海域,从7月中旬开始逐渐向东西两侧海域蔓延,至10月下旬病害停...
梁玉波张喜昌王立俊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帕金虫
文献传递
海湾扇贝自身污染的研究被引量:19
1998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海湾扇贝自身污染的研究。在海湾扇贝生长的生态过程中,出现了来源于自身新陈代谢产物的有机和无机氮污染,即自身污染。导致pH和DO的降低,COD和BOD的增加,以及病原生物弧菌的大量繁殖。海湾扇贝自身污染相关生态因子的40d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pH的LC50为7.6;DO的LC50为37mg/L;TOC的LC50为6.2mg/L;NO2-N的LC50为855.79μg/L;NO3--N的LC50为649.1μg/L;NH4--N的LC50为350.8μg/L;弧菌的LC50为146.6×103个/ml。
梁玉波杨波刘仁沿孙育红吴之庆陈红星张喜昌王立俊卞正和陈俅邓欢安育新刘卫东邓立康
关键词:海湾扇贝自身污染生态过程海洋生物
扇贝毒素pectenotoxins(PTXs)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扇贝毒素(pectenotoxins,PTXs)是一类聚醚大环内酯结构的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是由海洋甲藻中的鳍藻属Dinophysisspp.的几个种产生的,1984年首次从日本的养殖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中发现鉴定,具有很高的小鼠腹腔注射致死毒性。近年发现的地理区域不断扩大,我国尚属空白。就这一毒素的结构、来源生物、毒性、携带生物、地理分布、降解代谢及风险评估等研究现状作一系统综述,并分析展望了今后我国藻毒素研究的重点方向。
刘仁沿梁玉波
关键词:毒性
快速检测膝沟藻毒素GTX2/3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及其制法
本发明涉及检测麻痹性贝毒的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蛋白偶联合成抗原,制备抗麻痹性贝毒的单克隆抗体,并涉及利用单克隆抗体与膝沟藻毒素GTX2/3抗原结合,而分析生物样品中膝沟藻毒素GTX2/3含量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制法...
梁玉波刘仁沿许道艳刘磊
文献传递
一株引起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从2001年7月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对虾养殖厂大面积暴发红体病(全身发红,活动减弱,食欲减退,壳变硬,死亡率高)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组织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中一株为引发本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编号为0107。对该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判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樊景凤宋立超王斌臧红梅梁玉波
关键词:红体病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副溶血弧菌被引量:17
2007年
建立了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副溶血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法。确定免疫血清和荧光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0和1∶200;交叉反应和阻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该方法检测了10份人工感染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和10份感染后外观健康的凡纳滨对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0%,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已发病的凡纳滨对虾,而且能够检测带菌的凡纳滨对虾,这对于水产养殖业中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简单的优点,适合于现场应用推广。
樊景凤李光王斌马成梁玉波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