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性疾病
  • 2篇阳性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阴性
  • 2篇手术
  • 2篇输血
  • 2篇蒙药
  • 2篇抗体
  • 2篇抗体阳性
  • 2篇急性毒性
  • 2篇肝炎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疾病
  • 2篇DNA检测
  • 2篇标志物
  • 2篇表面抗原
  • 2篇表面抗原阴性
  • 2篇长期毒性

机构

  • 8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包头医学院

作者

  • 8篇梁红
  • 5篇张永梅
  • 4篇胡同平
  • 4篇张文兰
  • 2篇乔姝
  • 2篇张长在
  • 2篇覃建民
  • 2篇杨玉梅
  • 2篇应康
  • 2篇张永泽
  • 2篇徐继辉
  • 1篇张利霞
  • 1篇田晓娟
  • 1篇彭忠忠
  • 1篇郭美祥
  • 1篇李文彪

传媒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2010年华...
  • 1篇第5届全国检...
  • 1篇第6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蒙药紫花高乌头总碱的毒性作用观察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观察了紫花高乌头总碱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LD50的1/8 LD50的1/4),大鼠连续用药1个月,对生长发育、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组织均无毒性作用;但当剂量增加到LD50的1...
张永梅梁红张永泽杨玉梅徐继辉覃建民应康张长在
关键词:急性毒性长期毒性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核心抗体阳性与PreSl抗原及DNA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胡同平张文兰梁红乔姝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
文献传递
染性疾病标志物在输血、手术患者中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病人经血传播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1~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病人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共9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
梁红胡同平张文兰
关键词:输血前标志物感染性疾病
文献传递
8176例输血与手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术前、输血前检查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在需手术或输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或输血前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共计9项。结果 HBsAg阳性390例,占4.8%;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61例,占总数的0.7%;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247例,占总数的3%,占HBsAg阳性的63.3%,为HBsAg阳性携带者中的主要模式。抗-HBs阳性1 977例(24.2%)。抗-HIV阳性2例(0.02%)。抗-HCV-IgG阳性37例(0.5%),抗-HAV-IgM阳性18例(0.2%);抗-TP阳性39例(0.5%)。结论对择期手术和/或输血的患者进行感染疾病指标检测,是对患者、医院和供血单位3方同时负责,对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梁红胡同平张文兰张永梅张利霞
关键词:输血感染性疾病标志物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管并发症相关性分析
目的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目前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病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4倍,其原因除具有非糖尿病人群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外,糖尿病患者还具有更...
张永梅梁红彭忠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核心抗体阳性与PreS1抗原及DNA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
胡同平张文兰梁红乔姝
蒙药紫花高乌头总碱的毒性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观察了紫花高乌头总碱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LD50的1/8~LD50的1/4),大鼠连续用药1个月,对生长发育、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组织均无毒性作用;但当剂量增加到LD50的1/2或以上时,则可发生急性中毒而死亡.结果提示,紫花高乌头总碱的安全范围很小.
张永梅梁红张永泽杨玉梅徐继辉覃建民应康张长在
关键词:急性毒性长期毒性
葛花醒酒养胃颗粒对酒精性肝病内毒素损伤的防治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葛花醒酒养胃颗粒对酒精性肝病(ALD)内毒素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花醒酒养胃颗粒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肝泰乐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实验采用梯度酒精定量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治疗组予葛花醒酒养胃颗粒汤150mg.kg-1.d-1,分2次灌胃,对照组予肝泰乐水38mg.kg-1.d-1,分2次灌胃,正常组予同容积生理盐水,每日灌胃2次,连续灌胃8周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LPS)、血清酶(ALT、AST、GGT)、血脂(Tch、TG)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同时用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脂多糖受体CD14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LBP和CD14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清ALT、AST、GGT、TG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LBP和CD14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LT、AST、GGT、TG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葛花醒酒养胃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田晓娟郭美祥李文彪张永梅梁红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内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