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小血管病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研究脑小血管闭塞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7年4月就诊的96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资料,对其中302例急性小动脉闭塞所致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溶栓组(n=73)和非溶栓组即对照组(n=229),用NIHSS评分评估两组间溶栓后1 d、7 d、14 d及90 d疗效,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即mRS评分评估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结局,同时比较两组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1 d、7 d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4 d、90 d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 d两组间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4.1%)、2例(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2.7%)、1例(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小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获益的,能改善其临床结局.
- 樊建华
- 关键词:颅内出血
- 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00例合并有Af的患者从年龄构成、Af的临床类型、病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了探讨.结果 急性脑梗死合并有Af患者占17.54%,其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年龄分布于76~85岁者居多,89%为持续性Af,83%的脑梗死患者为颈内动脉系统,临床表现重,死亡率高达13%.结论 Af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应早发现、早诊断,同时早期给予相应的临床干预,能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 樊建华车玉琴王薇
- 关键词:心房纤颤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
- 同型半胱氨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参与辽宁省沈阳市城区动脉硬化及其相关疾病调查的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将其分为MS组及非代谢综合征(NMS)组.描述MS及其组分的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y与MS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178名35~64岁居民.MS组Hcy高于NMS组,且随着MS组成因素个数增多,Hcy呈升高趋势.仅有1种MS组成因素者与健康人比较,甘油三酯、血压、血糖、腰围升高者的Hcy升高(P<0.001),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Hcy升高(P<0.001).Logistic u回归分析显示Hcy升高者更易患MS.结论Hcy与MS呈正相关,随着Hcy的升高,发生MS的可能性增加.对高危人群应关注Hcy水平,进行早期筛查,从而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 樊建华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综合征H型高血压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急症,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自发性SAH的首位病因,而动脉瘤再出血是动脉瘤性SAH(aSAH)最常见、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然而关于aSAH患者再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目前仍未达成共识。目的对aSAH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aSAH患者再出血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0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出血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46例和非再出血组154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指标、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及影像学指标,对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平均收缩压、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与aSAH患者再出血无关(P>0.05),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及后循环动脉瘤是aSA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及后循环动脉瘤是aSA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应关注并积极预防以上因素。
- 樊建华王正则高连波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n=38)、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n=36)和重型脑梗死组(C组,NIHSS评分〉15分,n=27);同期住院44例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MIF、MMP-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各组间MIF、MMP-9及hs-CR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D组(P〈0.05)。MIF与MMP-9(r=0.301, P〈0.01)和hs-CRP (r=0.309, P〈0.001)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MMP-9、hs-CRP水平升高,可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 于治华王君樊建华高红华高连波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白细胞介素-6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MMP-9及IL-6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性斑块组和非易损性斑块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MP-9和IL-6水平,并对二者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非易损性斑块组患者血清MMP-9和IL-6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0),易损性斑块组表达水平高于非易损性斑块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00),MMP-9和IL-6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关系(r=0.836,P=0.043)。结论血清MMP-9和IL-6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的重要因素,IL-6可上调MMP-9的表达水平。
- 王薇车玉琴王元元樊建华张红岩吕回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
-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自噬的变化及分子调节机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CI/R)不同时间心肌损伤及机体自我保护机制自噬的的动态变化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CI/R模型。按照再灌注时间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后CI/R大鼠分为6、12、24和48 h组。采用活性氧(ROS)、活性氮(RNS)检测指标评估心肌氧化应激损伤。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体结构,检测心肌自噬、自噬流以及自噬调控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CI/R后心肌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及凋亡,心肌细胞内自噬体增加,在12 h达高峰,自噬流在CI/R前12 h内被破坏,心肌内自噬调节蛋白Beclin 1、mTOR、AMPK在CI/R后48 h表达增加,其表达趋势与自噬变化基本一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噬在大鼠CI/R所致心肌损伤中起保护作用,Beclin 1介导的自噬/凋亡互反馈通路及mTOR介导的mTOR/自噬互反馈通路在调节自噬中起重要作用。
- 李晓婷聂宏光樊建华
- 关键词:MTOR
- MMP-9、TIMP-1和VEGF在兔颈动脉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颈动脉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高脂饮食组(B),硅橡胶圈干预联合高脂饮食(C、D组);分别于14,28 d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成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变化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斑块内MMP-9、TIMP-1,VEGF及CD31的表达情况,分别计算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MVD),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C、D组均有斑块及新生血管形成,A、B组无斑块形成;免疫组化显示C组、D组MMP-9/TIMP-1,VEGF及CD31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MP-9/TIMP-1,VEGF与新生血管呈正相关(P<0.01)。结论 MMP-9/TIMP-1比值失衡及VEGF表达增强与颈动脉早期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形成有关,在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赵华栋范学军伍明樊建华周平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MP-2与新生血管关系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oproteinase-2,MMP-2)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A组予普通饲料喂养28 d、B组予高脂饮食28 d、C组予硅橡胶圈干预联合高脂饮食14 d、D组予硅橡胶圈干预联合高脂饮食28 d。利用超声造影检测C组、D组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斑块内MMP-2、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1,CD31)的表达,进行两者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测到C组、D组模型兔颈动脉斑块内有新生血管形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斑块内有阳性表达的MMP-2、CD3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MMP-2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生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 樊建华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新生血管超声造影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白细胞介素1β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 2018年
-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IL-1β的动态变化,为ALI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30);依再灌注时间将模型组分为5个亚组,即CI/R 6h、CI/R 12h、CI/R 24h、CI/R 48h、CI/R 72h组.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PPARγ蛋白和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β含量.结果PPARγ蛋白及mRNA水平在模型组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R 24h其表达达高峰.IL-1β含量在模型组各亚组BALF及血清中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IL-1β含量在CI/R 24h达高峰,血清中IL-1β含量在CI/R 48h达高峰.PPARγ表达趋势与IL-1β一致.结论PPARγ在CI/R所致ALI中通过降低IL-1β起到抑制炎症的保护作用.
- 方辉樊建华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白细胞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