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国重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文学
  • 5篇《占有》
  • 3篇小说
  • 3篇伦理
  • 3篇教学
  • 2篇大学英语
  • 2篇大学英语教学
  • 2篇大学英语教学...
  • 2篇叙事
  • 2篇艺术
  • 2篇艺术研究
  • 2篇英美文学
  • 2篇英语
  • 2篇英语教学
  • 2篇英语教学改革
  • 2篇他者
  • 2篇自我
  • 2篇小说《占有》
  • 2篇美文
  • 2篇教学改革

机构

  • 18篇扬州大学
  • 2篇文学院
  • 1篇德克萨斯州大...

作者

  • 18篇段国重
  • 3篇顾明栋
  • 3篇秦旭

传媒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甘肃科技纵横
  • 2篇外国语文研究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心理学进展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被引量:22
2005年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因其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对其改革势在必行。英美文学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很多缺陷。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大学英语中融入英美文学教育的软硬件条件也已基本具备。英美文学的融入必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必将帮助我们培养有更高外语水平和更高素质的大学生。
段国重
关键词: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文学教学水平英语教学教学理念
从横向整合走向纵向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完成了在横向层面上对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元素的重新审视和优化配置。在这种横向整合的空间日渐萎缩之后,我们应把目光转向各教学元素的纵向深度挖掘和开发。教学材料应成为重点考虑和深度挖掘的关键性环节。英美文学可成为较为理想的教学材料,但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测试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段国重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英美文学
赫尔曼·梅尔维尔小说中的共同体书写——以《莫比·迪克》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随着宗教意识的世俗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个人主义的张扬,美国以清教为基础的传统共同体被逐步消解,而超验主义主体在个人意识得到极大张扬的同时也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因而,新的民族共同体和主体性有待构建,这既是政治需求,亦是心理需求。美国文艺复兴作家们在构建独立的美国民族意识和国族文学的时候,不得不思考自在性“独体”与互系性“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关系。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莫比•迪克》就描写了这一矛盾,并呈现了一组有关独体和共同体之间的对话:亚哈代表了西方传统中强调内在性与超验性认同的独体存在困境,暗示了有机共同体的不可能性;以实玛利代表了从独体走向共同体的救赎之路,却又指明了有机共同体的可能性。梅尔维尔的共同体书写对走出二十世纪思想界的“独体”怪圈也有启示意义。
段国重
关键词:梅尔维尔共同体
图像时代视觉主体性的重构——文艺与文化研究的视觉转向之哲学根源被引量:1
2022年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的文艺与文化研究领域经历了视觉转向,该转向标志着图像时代的来临。人们一般认为这一转向是科技革命带来的以图像的创造、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形式的电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这一转向其实是人类文化对第一感官的悠久兴趣在电讯时代的一种强力复兴,更是西方主流哲学对始于柏拉图、成于笛卡尔的视觉主体性的反思、批判和重新构建。纵观西方思想史对视觉主体的思考,自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凝视及其客体几经变化。柏拉图—笛卡尔理性主义传统中,视觉主体对客体的"精神观照""本质观照"隐含着一种"理性之眼"和"暴力之光"的合谋。20世纪的哲学凝视逐渐转向视觉主体本身,讨论了"被人观看""相互观看""被意识形态观看""被权力观看""伦理观看"等主客体间的视觉模式,涉及视觉权力、视觉伦理、视觉心理等层面的问题,揭示了视觉主体构建的种种模式:如视觉黑洞、镜像陷阱、镜面大厅、全景监狱、他者之面等。这些视觉主体性理论为文艺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视觉转向奠定了哲学基础。
段国重顾明栋
关键词:图像时代视觉转向
众声喧哗的《占有》
2008年
复调性是《占有》最根本的艺术特征,该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各自独立不相融合的对话性声音和意识。作者拜厄特的多元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是其小说呈现复调性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以《占有》中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有关历史可知性的对话,各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对话和多视角叙事为例,探讨了该小说中的众声喧哗的景象,以说明《占有》研究中存在大相径庭的各种解读的原因。
段国重秦旭
关键词:A.S.拜厄特《占有》
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与儒家角色伦理学——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自我”书写新论被引量:1
2022年
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肯定性"自我"书写与霍桑、梅尔维尔、爱伦·坡等的否定性"自我"书写共同为美国独立民族意识和国族文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美国的个人主义更深入地植根于前者的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中,但由于对"自我"内在神性和超验原则的强调,其主体思想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与修正。当代美国哲学家、汉学家安乐哲吸收中西传统的有关思想,提出以儒家角色伦理学作为走出西方个人主义困境的有效途径。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自我"书写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人学思想有趋同倾向,前者呈现从抽象道德主体到具象道德主体、从自我内在性到自然外在性及群体外在性的转变趋势,这一转向与儒家角色伦理学对具象外在性人际关系的关注有共通之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普遍意义。
段国重顾明栋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主义
小说《占有》的晶体结构分析
2007年
《占有》结构复杂,思想多元,层次交错,杂语共生,叙事空间很大,阐释审美张力极强。本文认为小说的晶体结构是产生这些特征的根本原因并试图从小说的空间化、共时性、对话性亦即折射性、自我生成功能四个方面说明《占有》的晶体结构以揭示众说纷纭的《占有》之谜。
段国重秦旭
关键词:《占有》晶体结构空间化共时性自我生成
文学理论的狂欢与反思——《占有》的批评元小说解读
2009年
《占有》是英国学院派作家拜厄特将自己对20世纪文学理论的狂欢和衰退、理论与创作之争的观察思考融入其中的一部批评元小说。小说既为众多理论流派提供了众声狂欢的场合,又让各种理论相互观照、对比,作者借之揭示了理论生发意义的主观性、偶然性和意识形态性,以及过度理论化带来的当代学者人性异化、认知萎缩、情感枯竭的现象。小说也呈现了理论经过狂欢之后必然进入反思这样一种趋势。
段国重
关键词:《占有》文学理论狂欢
从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心理变化过程
2023年
《赎罪》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经典代表作,讲述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因年少时沉迷于幻想和写作对姐姐的情人罗比做出了错误的指控,致使其蒙冤入狱,而后死于战场,从而造成一双有情人不能眷属的悲剧故事。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无意识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为关照,解读布里奥妮从青少年时期到成年之后这一成长过程中,是如何从犯罪到赎罪,从遵循本我、找到自我、突破自我到最终寻求超我的救赎的心理变化过程,以期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现实启示。
陈欣段国重
关键词:《赎罪》人格结构心理变化
道德的文本性与文本的道德性——论J.希利斯•米勒的阅读伦理
2023年
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从内部修辞研究转向外部关系研究,其中伦理学转向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解构主义因其文本内部形式主义研究备受质疑,作为回应,J.希利斯•米勒提出道德的文本性和文本的道德性二位一体的阅读伦理思想。米勒使用解构主义修辞学批评手段,指出康德形而上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道德律”能指的无限滑动,揭示康德道德哲学企图接近,但无法最终抵达语言外先验伦理原则的道德文本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米勒借助德曼“阅读的寓言”等思想,揭示文本的不可读性,以及读者面对文本时的道德要求,提出其阅读伦理思想,这是一种基于文学语言述行功能并勾连文本修辞研究和文化政治研究的伦理性阅读行为,而非伦理性阅读原则。
段国重秦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