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光明
- 作品数:108 被引量:132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触底的写作——盛可以小说性爱叙事管窥
- 2016年
- 有人说:'盛可以绝大部分作品,百分之九十的长短篇小说都写到了爱情,至少涉及男女情感乃至性。'~①这的确道出了盛可以小说以性爱叙事为主的特点。作为'70后'生人,盛可以的创作始于新世纪之初。当她跃入文坛时,女性文学在此之前已有过'私人写作'、'身体写作'和'欲望化写作'的惊世骇俗之举,然而盛可以的出现还是给文坛带来了新的颤栗。
- 毕光明
- 关键词:文坛生人小说
- 张贤亮小说智劳关系叙事的思想价值——以“唯物论者启示录”为中心
- 2019年
- 李敬泽曾经说张贤亮是'被低估的作家'(1)。这样的估价告诉我们,张贤亮小说的思想内涵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它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也未在当代文学史写作中得到确认。事实上,作为复出作家中的佼佼者,张贤亮以亲历者的身份,对当代中国出现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最有力度的艺术批判,表达了人文知识分子对政治恢复理性,以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殷切期待。张贤亮在用文学书写来清理历史旧账时,最关心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如何受到阻碍的。
- 任淑媛毕光明
- 关键词:知识分子
- 文学评价与批评眼光——来自小说排行榜的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当代文学进入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持续繁荣,不包括网络小说在内,正式出版的长篇每年都有几千部之多,各种期刊上发表的中短篇更是以数万计,然而新世纪也是个小说的生产与消费极不平衡的时代。全媒体覆盖带来的信息爆炸和娱乐文化的兴盛,严重冲淡了小说艺术对大众的吸引力,纯文学小说在大众文化勃兴时代更是变成了小众艺术,只在专业范围内受到关注。
- 姜岚毕光明
- 关键词:审美效应当代文学娱乐文化
- “酒国”故事及文本世界的互涉——莫言《酒国》重读被引量:12
- 2013年
- 在"新时期文学"的三个十年中,莫言几乎在每个十年都奉献了重量级的作品,仅以长篇小说论,1980年代有《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1990年代有《酒国》《丰乳肥臀》,新世纪有《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在这些作品中,《酒国》有些例外,它没有像其他几部小说那样,一问世就产生了较大的甚至很大的反响,被读者和批评界关注,受到推崇或引发争议,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冷落后才出现研究热。
- 毕光明
- 关键词:《酒国》文本世界《天堂蒜薹之歌》重读故事
- 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新论
- 2002年
- 在 70年代末开始的文学向历史回归的历史性转轨中 ,“朦胧诗”充当了艺术变革的前锋 ,而它的美学原则 ,在新潮诗歌批评主要是“三个崛起”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崛起的诗论及时捕捉到了专制政治垮台后由叛逆的艺术所体现的时代思想命题 ,即人的社会价值标准问题 ,它是朦胧诗美学原则的本质所在。崛起的诗论所注意到的朦胧诗的美学原则的又一个层面 ,是诗人完成真正的艺术创造活动的必须经由的方式 :“自我表现”。新潮批评在阐释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时自身回到审美的位置上 ,再一次体现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的自觉”的主题。
- 毕光明
- 关键词:朦胧诗美学原则自我表现诗歌个性化
- 格致散文启示录被引量:2
- 2008年
- 格致的散文是略嫌混沌的新世纪散文天宇中闪电般划过的光芒,只要目睹过的人就不可能将它忘记。那扭曲的光芒仿佛是深渺穹苍灵魂的绝叫,但又分明与遍布尘世众生身上的道道伤痕相感应,不可抗拒,刻骨铭心。格致一再用她利刃般的语言,划破生活表面的色彩,还原出世界和生命的令人惊叹的真实。在现实与历史、世俗与天堂、肉体与灵魂之间,格致用语言的黑色绸缎,铺出了一条迷人而诡异的道路。
- 毕光明
- 关键词:散文
- 黎族心灵的探寻——评关义秀的长篇小说《五色雀》
- 2009年
- 海南本土作家关义秀的长篇小说《五色雀》满足了我们对海南文学的一个期待。我一直笃信文学史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好的文学创作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和人生故事的描绘讲述,把某个生存群体的心灵世界展现出来。对于海南文学来说,有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应该对这个岛上资格最老的原住民——黎族人民的生活加以反映,
- 毕光明
- 关键词:长篇小说心灵史黎族文学史人生故事心灵世界
- 偏离与追逐:中国大陆的新时期纯文学被引量:2
- 1998年
- 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的文学,在当代中国被严重地意识形态化,一种源于二十年代、进入新中国以后愈演愈烈的激进主义社会思潮,胁迫、驱使也抬举着文学充当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主义社会实践的宣言书和辩护词。文学乃成为一种先验的镜像,给了乌托邦政治以虚幻的信心,...
- 毕光明
- 关键词:纯文学新时期作家新时期文学先锋文学《丰乳肥臀》
- 华南虎与半棵树——“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悲怆写作被引量:3
- 2003年
- 牛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也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一直持续到世纪之交的今天,称得上是一棵诗坛的常青树。牛汉的诗歌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真挚的情愫、硬朗的风格,显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在当代诗歌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对牛汉的诗歌创作进行充分的研究,总结他的创作经验,以推动和繁荣当代的诗歌创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与廊坊师范学院于2003年4月在河北廊坊市联合主办了“牛汉诗歌创作研讨会”。80高龄的牛汉先生亲临会场参加了两天活动,有关领导及诗人、诗评家近50人出席了研讨会。大家认为,牛汉是新诗史上站得住脚的一位大诗人,做到了诗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开这样一个研讨会,一方面是对牛汉六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作个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当代诗歌史研究的拓展。近三十位学者围绕着牛汉的人格精神、诗歌的美学品格、牛汉与“七月诗派”的关系、苦难与诗及牛汉各时期诗歌创作的不同特点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希望能以此为起点,把对牛汉以及在当代诗歌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人的研究再推进一步。
- 毕光明
- 关键词:思想感情文化精神
- 从“南大系作家”的成长道路反思当下的文学教育
- 2020年
- 我在这里发言本来觉得很不合适。张光芒教授给我任务,我本来以为就是以外来者即非校友的身份开个会,我不知道还要发言。因为学术研讨,如果对作家作品进行评价,应该首先把作家的作品全部阅读完。没有全部阅读完,我一般不写文章。作家会有变化,针对不同时期的创作,应该找到一个中心意向性。一个找不准作家中心意向性的评论肯定是不成功的。我昨天才看到发言名单,昨晚才匆忙查了一点资料。
- 毕光明
- 关键词:意向性学术研讨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