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48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近远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及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57)或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231)的2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1例,女性127例,年龄(60.3±12.8)岁(范围:17~86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4匹配,匹配后机器人组56例,腹腔镜组176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近期结局,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总手术时间相近[(206.9±60.7)min比(219.9±56.3)min,t=-1.477,P=0.141],术中出血量更少[50(20)ml比50(50)ml,Z=-4.591,P<0.01],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36.0±10.0)枚比(29.0±10.1)枚,t=4.491,P<0.01],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缩短(t:-2.888、-2.946、-2.328,P值均<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9%和87.9%,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1%和82.6%(P值均>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能够改善患者部分近期临床结局指标。两种术式患者远期预后相似。
- 张兴起曹守根刘晓东李泽群田玉龙徐剑飞孟成李毅谭晓杰刘尚龙郭栋焦学龙李宇陈栋吕亮张坚江海涛牛兆建周岩冰
- 关键词:结肠切除术机器人
- 一种乳腺病人术后用舒适性强的胸带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腺病人术后用舒适性强的胸带,包括后胸带、前胸带、束紧带和敷药器,所述前胸带包括胸带本体、通孔和通槽,所述通孔和敷药器连接,所述通槽和束紧带连接,所述束紧带包括前束紧带和后束紧带,所述后束紧带包括后束紧带...
- 窦榕榕江海涛李红孙磊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医用床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多功能医用床,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床架,所述床架的下端面安装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上端面安装有两个液压杠,所述床架的一侧安装有床头板,所述床架的另一侧安装有床尾板,所述床架的上...
- 江海涛赵艾军冯可云国海芝武倩左磊
- 文献传递
- 经Treitz韧带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附1例结肠癌报道
- 2025年
- 目的介绍经Treitz韧带入路的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例升结肠癌并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手术信息。结果该例患者的手术Toldt间隙游离并淋巴结清扫时间为55 min,整个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未输血。术后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吻合口漏、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患者于术后第6天康复出院。结论经Treitz韧带入路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能准确地进入十二指肠胰头前间隙并确定外科层面进行胰十二指肠上方、下方和外侧Toldt间隙拓展,它具有解剖精准、导向清晰、操作快速、安全、符合肿瘤根治原则等优点。
- 江海涛刘晓东邢智远
-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 脐上或脐下观察孔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选择
- 2024年
- 目的:比较脐上与脐下观察孔位置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为71例患者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根据观察孔位置分为脐上组(n=37)与脐下组(n=34)。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切皮至淋巴结清扫完成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脐上组切皮至淋巴结清扫完成时间短于脐下组[(118.8±5.2)min vs.(140.6±8.4)min,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脐下组[(29.7±6.2)mL vs.(32.7±5.5)mL,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脐下组[(35.4±5.2)枚vs.(32.7±5.5)枚,P<0.05]。脐上组与脐下组术后住院时间[(6.7±1.2)d vs.(6.8±1.3)d,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10.8%(4/37)vs.14.7%(5/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选择脐上观察孔具有更好的手术视野,更容易显露胰腺上缘左右区域,在清扫胰腺上缘左右区域淋巴结时更具优势,手术效果更好。
- 邢智远张凤娟谭晓杰江海涛
- 关键词:远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检查淋巴结切除术观察孔
- 他克莫司对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作用及分子机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各8只,分别予FK506 5 mg/kg、FK506 1 mg/kg、生理盐水灌胃。用药30 d处死小鼠,收集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肠黏膜组织结构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D-乳酸,氧电极法测定肠组织线粒体呼吸功能,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结果低、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高剂量组减轻更明显(P均<0.05);低、高剂量组小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超微结构遭到破坏,其损伤程度与FK506剂量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浆D-乳酸水平升高,高剂量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小鼠小肠3态呼吸耗氧量、呼吸控制率、膜电位、ATP酶活性下降,4态呼吸耗氧量升高,高剂量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 FK506能损伤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且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小鼠肠黏膜细胞线粒体功能而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
- 吕亚青曲林林江海涛黎介寿
-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他克莫司线粒体小鼠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17例残胃上的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残胃上的癌(CR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0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217例CR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CRS定义为胃切除术后残胃出现的原发癌,无论首次手术胃疾病性质和切除范围,且不约束特定时间间隔。对良性疾病术后CRS与胃癌术后CRS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并通过Cox模型分析全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男189例,女28例;CRS发生年龄(60.9 ± 11.2)岁;首次手术距CRS发生的间隔时间为(18.3 ± 15.1)年。良性疾病术后CRS组108例,胃癌术后CRS组109例。与胃癌术后CRS组相比,良性疾病术后CRS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92.6%(100/108)比81.7%(89/109),χ2=5.779,P= 0.016],术后发生CRS的间隔时间较长[30(25~40)年比4(1.5~8.0)年,Z=-11.685,P= 0.000],肿瘤直径更大[(5.9 ± 3.2)cm比(3.9 ± 2.4)cm,t= 3.390,P= 0.000],分期更晚[Ⅰ、Ⅱ、Ⅲ、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6(8.0%)、14(18.7%)、41(54.7%)、14例(18.7%)和16(25.4%)、14(22.2%)、21(33.3%)、12例(19.0%),Z=-2.018,P= 0.044]。1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18例(85.5%)为根治性手术,20例(14.5%)为姑息性手术;另有79例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或其他原因未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138例CRS患者中,行内镜下切除3例,微创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6例,开放手术129例,联合脏器切除48例;术后住院时间10(8~1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2%(32/138);91例(65.9%)术后获得7~120个月的随访,其中良性疾病术后CRS组和胃癌术后CRS组分别为51例和40例,75例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55.1%和41.6%;良性疾病术后CRS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8.3%和29.0%;胃癌术后CRS组则分别为83.1%、51.2%和32.5
- 刘晓东牛兆建陈栋王东升吕亮江海涛张坚李宇曹守根周岩冰
-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一种吸烟电刀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烟电刀,包括刀柄、连接在刀柄端部的刀头、吸烟主管,所述吸烟主管的一端与吸引器管连接,另外一端连接有吸头,所述刀柄与所述吸烟主管的管壁密封围成管腔,所述吸头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刀头从所述吸头中伸出至吸...
- 张筱倩周岩冰江海涛郭栋
- 文献传递
- 一种胃肠外科腹腔手术穿刺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胃肠外科腹腔手术穿刺装置,包括把手,把手的上表面设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内置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内置电池安装在把手内部,把手的侧表面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套管的侧表面...
- 江海涛窦榕榕谭晓杰陆连方曲林林
- 文献传递
- 围手术期ERAS路径管理对胃癌患者近期及远期结局影响的单中心回顾性观察被引量:27
- 2020年
-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和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结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07—2012年间行标准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2124例。根据围术期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ERAS组和非ERAS组(传统方案组)。针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匹配按照1∶1比例进行,每组得到5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出血量、30 d再入院率等及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RAS组=18.4%,非ERAS组=19.4%,P=0.69),吻合口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类似,无统计学差异。手术部位感染(SSI)、肺不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ERAS组低于非E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费用都优于非ERAS组。两组患者的非计划再手术、30 d再入院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非ERAS组和ERAS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2%和72.8%(P=0.007),Ⅰ期胃癌患者,ERAS组和非ERAS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和92.7%(P=0.73),Ⅱ、Ⅲ期胃癌患者,ERAS组和非ERAS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和75.2%(P=0.007)、47.6%和35.7%(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应用围手术期ERAS路径管理方案安全、可行,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30 d再入院率,同时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 杨方正王浩王东升牛兆建李世宽张坚吕亮陈栋李宇江海涛韩洪鼎褚海辰曹守根周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