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一帆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抒情
  • 6篇抒情传统
  • 5篇诗学
  • 3篇中国诗学
  • 3篇文学
  • 3篇国诗
  • 2篇宇文所安
  • 2篇中国文学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2篇比较诗学
  • 1篇新著
  • 1篇虚构
  • 1篇叙事
  • 1篇学派
  • 1篇学派研究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式
  • 1篇银器
  • 1篇宇宙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4篇深圳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0篇沈一帆

传媒

  • 1篇人文杂志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华文文学
  • 1篇艺苑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比兴物色到引譬连类
2014年
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历程始终面临一个隐含且强大的话语背景,即与西方的比较以及此种比较的不可避免,换句话说,在标榜普世价值的西方观念对照下,如何重新解释和安顿传统知识架构的各个区间与环节,并从知识论到方法论给予其合法的命名,成为一个不断被提出的问题。
沈一帆
关键词:比兴话语背景中国文学普世价值知识架构
美食·美器·文化——从唐代的几种代表食器看几个文化现象被引量:1
2010年
唐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在思想史及文学艺术的创造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更反映在唐人对日常生活器物的独特审美趣味中。本文试图从唐代饮食器具与饮食文化的关联切入,分别探讨唐代金银器、瓷器以及西域食器所折射出的贵族阶层、文人阶层以及平民阶层的饮食文化风尚及其背后的时代文化特征。
沈一帆
关键词:唐代金银器青瓷白瓷西域文化
观念的肇始:陈世骧与“中国抒情传统”的发明被引量:3
2012年
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转向中,美籍华裔汉学家陈世骧率先运用"差异性"理论,提出"中国抒情传统"的构想,开启了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的新路向。文章重点关注这一创构的两个问题:文类理论与考据方法。前者揭示"抒情传统"的观念背景和比较语境,重点关切经由中西文类理论引发的文学传统的不同路径;后者则以中国文学的"抒情源头"为考察对象,揭示陈世骧的国学背景及其研究方法间的关联。
沈一帆
关键词:抒情传统比较诗学文类
作为“传统”的“抒情传统”——评徐承新著《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研究》
2016年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北美、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中国文学研究,尤其是中国诗学/文论研究领域兴起了关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论述,经过数代学人的不断传承与开拓,形成了一个极具阐释效力的学术研究传统。近十年来,“中国抒情传统论述” 再度涌动,走向新一轮转向与勃兴。
沈一帆
关键词:中国文学研究抒情传统学派研究文论研究中国诗学
宇文所安中国诗学思想研究
宇文所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美汉学界涌现出的新一代代表人物,他不仅继承了老派汉学家立足中国文学特定语境的严谨风范,更致力于运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透视中国文学传统的新路径,被公认为当代汉学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一。...
沈一帆
关键词:诗学思想宇文所安文学批评理论思维模式
中国抒情传统的海外建构及其影响
“中国抒情传统”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国际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影响下,缘起于海外华人学者,后延伸到港台的一个从整体文学层面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研究取向。鉴于此一学术领域在理论方法、研究成果和存在语境等方面对“中国古...
沈一帆
关键词:抒情传统比较诗学
文献传递
“抒情美学”:现代形态与中国经验被引量:2
2010年
高友工的"抒情美学"以其细密的阐述、完整的架构、抽象的思辨,构筑出"中国抒情传统"之"本体论"的宏大叙事。这一构想,一方面借助西方现代美学的论述框架和概念体系,围绕"美感经验"与"艺术形式",建构"共时性"理论形态;另一方面,又在"历时性"的文化史勾勒中,寻求中国美学抒情经验的合法性。
沈一帆
关键词:抒情传统美感经验艺术形式
普林斯顿的追随者:抒情传统视野下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叙事
2011年
作为20世纪后半期华语学界最为重要的古典文学阐释架构之一,海外及港台"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不仅致力于比较诗学论域中"抒情美学"的理论建构,同时也倾力于开拓抒情传统之文学史书写及重构的话语空间。其中,围绕着高友工的美典理论,其普林斯顿的追随者(孙康宜、林顺夫)构筑出抒情传统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叙事,为五言诗、律诗、词体等文类的演进及亲缘关系提供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说,描绘出自汉末至宋末的一段抒情文学的风云传奇。
沈一帆
关键词:抒情传统
台湾中国抒情传统研究述评被引量:4
2011年
中国抒情传统研究在台湾的接受与变异,是当代台湾古典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接受群体、理论焦点,历史动因及形态特征等问题构成了这一现代建构的独特面孔。经由学术史研寻的路径,揭示此一理论建构在"传统的现代转换"大背景下的应对方式,将有助于读者进入历史语境获得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沈一帆
关键词:抒情传统宏大叙事
宇宙与诗学:宇文所安“非虚构传统”的形上解读被引量:2
2012年
"非虚构传统"是宇文所安基于中国古典诗论提出的一个涵盖性诗学命题。由于将中西诗学及美学观念的差异,放置于中西宇宙运行模式的叙述框架中加以理解,因而"非虚构传统"在继承以李约瑟为代表的"中国有机宇宙论"的基础上,建构出当代西方汉学想象和诠释中国的一个典型诗学发明。
沈一帆
关键词:宇文所安中国诗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