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春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因素特征及分布规律被引量:8
- 2012年
- 根据浅地层地震剖面的解译结果,对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要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种灾害地质要素,包括海岸侵蚀与淤积、水下浅滩、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和古三角洲、沙脊、陡坡、沙层液化、冲蚀沟槽、滑坡、差异性压实断层等等。探讨了灾害地质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绘制了主要灾害地质要素分布图。
- 孔祥淮刘健杜远生温春徐刚
- 关键词:减灾防灾南黄海西部
- 淮河中游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特征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对淮河中游河床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黏土矿物含量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游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52.3%)-高岭石(17.0%)-蒙脱石(16.8%)-绿泥石(13.9%)型。淮河中游沉积物黏土矿物与长江、黄河沉积物黏土矿物相比,兼具黄河沉积物富蒙脱石的特征和长江沉积物富高岭石的特征。其伊利石与蒙脱石的比值均在6以下,与黄河沉积物接近;高岭石与绿泥石比值在1以上,与长江沉积物接近。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流域两侧气候和地质背景的差异是形成淮河中游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的主要原因。淮河以南地区气候接近长江流域,其沉积物主要是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岩石在以化学风化为主的风化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含量比较高;淮河以北地区气候接近黄河流域,其沉积物主要是黄土、黄泛沉积物和黄河冲积物在以物理风化为主的风化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沉积物黏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比较高。
- 张军强刘健孔祥淮薛春汀刘新波孙丽莎岳保静温春
- 关键词:沉积物黏土矿物
- 长江口以北沙泥质海岸带地区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成果报告
- 刘健孔祥淮周良勇胡刚陈斌徐刚王红夏宁蓝先洪戴勤奋毕世普温春苏大鹏杨子赓
- 该项目通过开展日照-连云港海岸带1:25万环境地质调查,查明该区海岸带沉积动力特征、海底底质类型、地貌特征、海底浅部(50米以内)地层结构、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化机制,编制调查区遥感解译环境地质系列图、海底底质类...
- 关键词:
- 关键词:环境地质调查
- 苏北海岸带老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演化研究
- 刘健孔祥淮温春徐刚
- 南黄海江苏岸外潮流沙脊远端沉积与演化被引量:3
- 2011年
- SYS-0702孔位于南黄海江苏岸外潮流沙脊的远端(水深32m),其最顶部18.64m岩心对应于潮流沙脊沉积。根据对潮流沙脊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粒度分析、AMS 14 C测年资料和210 Pb测试分析,结合通过该孔位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揭示了该远端沙脊的沉积特征、形成时间以及老黄河从江苏入海(1128—1855年)对沙脊沉积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远端沙脊形成于约2.5cal.kaBP至今,其内部的反射层向东、东北方向倾斜而下超至沙脊的底界面上;沙脊内部的前积反射层倾角一般<0.2°,大多呈上凸形态,与底部的侵蚀界面相切;远端沙脊总体上显示从下至上逐渐变粗的反粒序,砂质沉积物中跃移组分达到80%以上,悬浮组分不到20%,分选性较好;在老黄河从苏北入海期间(1128—1855年),潮流沙脊远端的沉积速率较之前明显增加,即由0.28~0.77cm/a增加到1.10cm/a;在老黄河1855年再次改道入渤海后,沙脊远端的沉积速率明显下降,减少至0.23cm/a。根据以往的研究,长江古河口湾和苏北东台为辐射状潮流沙脊顶点的发育时间分别为8和6kaBP,至约2.5cal.kaBP潮流沙脊由这两处向海进积至SYS-0702孔位所在的远端沙脊,其直线平均进积速率分别为61.7m/a和65.9m/a;自2.5cal.kaBP以来沙脊远端向离岸方向进积的速率大为降低(约4m/a),可能与深水区潮流作用减弱、沉积物供应减少有关。
- 温春刘健张军强仇建东刁少波岳保静孙丽莎孔祥淮
- 关键词:潮流沙脊南黄海
- 南黄海西部陆架冰后期三种典型沉积类型的沉积演化研究
- 南黄海是冰后期海侵形成的典型陆架海,在全新世期间接受了大量的陆源物质,形成了类型众多的沉积类型,是研究陆架沉积过程与沉积机制的理想靶区。近几十年来,对南黄海海岸带-陆架晚第四纪沉积记录的研究较多,对古环境演化、海平面变化...
- 温春
- 关键词:水下三角洲潮流沙脊
-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626个海底沉积物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包括粒度和黏土矿物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包括砾石、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质泥和泥。依据表层沉积物成因,将调查区分为4个区:苏北近岸老黄河细粒沉积物区、中东部的残留砂沉积区、西北部的准残留砾石区和东北部的山东半岛水下楔形体末端沉积区。研究区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高岭石,组合类型与黄河黏土矿物组合类型相同,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于黄河。研究区中东部分布有粉砂质砂和砂,具有滨岸环境的沉积特征,而与现在所处的沉积环境不相一致,它们被解译为形成于全新世早期的滨岸环境,并在海底留存至今,属"残留沉积"。
- 徐刚刘健温春孔祥淮
- 关键词:粒度黏土矿物物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