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原因和早期诊断与治疗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32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迟发血肿患者 ,6例直接于着力部位钻孔探查后清除血肿 ,包括 2例钻孔探查阴性的 2 6例进行术中 CT检查 ,确定血肿部位及类型后再行血肿清除。结果 :存活 2 0例 (6 2 .5 % ) ,其中恢复良好 7例 (2 1.9% ) ,中残 6例 (18.8% ) ,重残 7例 (2 1.9% ) ,死亡 12例 (37.5 % )。结论
- 张卫何文干潘云朱杨清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开颅术Z5
- 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含量,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按GCS评分分组(≤8分为重伤组,>8分为轻伤组),对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不同时期(伤后24h,3、5、7d)测定脑脊液中ET、NO含量,并评定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伤组患者伤后脑脊液ET、NO含量显著高于轻伤组(P均<0.05)。脑脊液ET、NO峰值越高,预后越差(P<0.01)。结论ET、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监测其含量变化,对于伤情判定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张卫何文干潘云朱扬清
- 关键词:脑脊髓液内皮素
- 8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的体会
- 2007年
- 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3例,经钻孔引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朱扬清何文干潘云张卫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治疗钻孔疗效满意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导致非火器性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脑组织的加速、减速及旋转运动均可造成DAI,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轴索断裂后形成轴索球。提高综合治疗及有效的防治并发症,仍是临床倡导的治疗方案。
- 潘云何文干张卫朱扬清
- 关键词: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CT
- 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115例临床分析
- 2000年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因其病情进展较隐匿,故常难及时诊断,容易延误救治时机。我院1993年3月~1999年11月收治此类患者115例,占同期颅脑外伤住院患者的12.78%。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张卫何文干潘云钱何布
- 关键词:迟发性颅内血肿颅脑外伤CT检查手术治疗
- 全文增补中
- 硬膜外血肿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指征探讨被引量:1
- 2000年
- 对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16 7例作回顾性分析 ,其中手术率为 5 0 .9% ;本文重点讨论此类血肿手术治疗指征 :①幕上血肿量大于 40ml者 ;②中线结构移位大于 1cm ;③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大于 10ml。
- 潘云何文干张卫钱何布
- 关键词: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中线结构移位血肿量后颅窝
- 重型颅脑损伤213例救治经验被引量:1
- 2001年
- 报告 9年对 2 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 ,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早期急救与诊断 ,迅速缓解脑受压 ;初期亚低温治疗 ,降低脑细胞氧耗量 ;注意合并伤 ,纠正低血压 ;控制并发症 ,纠正负氮平衡等综合措施的经验。治愈与好转率为 5 6 .8% ,重残率为 16 .4% ,病死率为 2 6 .8%
- 潘云何文干张卫钱何布
- 关键词:颅脑损伤重型抢救
- 基底节区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比较三种外科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GCS在4~12分,血肿量在60ml以上,原发出血部位均在基底节区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7例,采取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微创穿刺抽吸引流三种手术方法。结果骨瓣开颅组的死亡率最低,小骨窗开颅和微创穿刺抽吸引流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瓣开颅是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有效的手术方法。
- 张卫胡国汉何文干潘云朱杨清
-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外科手术预后
- 额叶脑挫裂伤83例临床分析
- 2006年
- 潘云何文干张卫朱扬清
- 关键词:额叶脑挫裂伤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 急性颅内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2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报告 2 8例急性颅内血肿术后迟发性血肿的诊治经验。认为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 何文干潘云张卫钱何布
- 关键词:急性颅内血肿迟发性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