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超

作品数:38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视网膜
  • 16篇网膜
  • 9篇黄斑
  • 8篇断层扫描
  • 7篇频域
  • 7篇细胞
  • 7篇光学相干
  • 6篇相干断层扫描
  • 6篇光学相干断层
  • 5篇血管
  • 5篇色素上皮
  • 5篇上皮
  • 5篇上皮细胞
  • 5篇视网膜色素
  • 5篇水肿
  • 5篇频域OCT
  • 5篇角膜
  • 5篇光学相干断层...
  • 5篇后极部
  • 4篇眼底

机构

  • 32篇河南省眼科研...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81...
  • 2篇煤炭工业总医...
  • 2篇河南省立眼科...
  • 1篇河南省立眼科...

作者

  • 38篇牛超
  • 19篇李舒茵
  • 9篇王志立
  • 8篇王丽娅
  • 7篇陈晓
  • 6篇惠延年
  • 6篇庞辰久
  • 5篇李金
  • 4篇彭海鹰
  • 4篇武宇红
  • 3篇董应丽
  • 2篇李士清
  • 2篇武文忠
  • 2篇王雨生
  • 2篇卜战云
  • 2篇李晓华
  • 2篇郑嵩山
  • 2篇李建新
  • 2篇郭斌
  • 2篇雷祥

传媒

  • 6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第三届国际葡...
  • 1篇第三届全国角...
  • 1篇第三届中国眼...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2014年河...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层间积液综合征(IFS)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特点以及治疗中存在问题。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河南省眼科研究所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诊治的8例IF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等详细询问并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术(OCT)、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以及眼底、视野等检查。结果8例患者中双眼4例、单眼4例,共12只眼。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9~35岁。发病原因分别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2例(4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例(4只眼),青光眼一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1只眼),色素性青光眼1例(1只眼),外伤性葡萄膜炎1例(1只眼),LASIK术后上皮植入反复冲洗内皮损伤1例(1只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水肿、角膜层间混浊、层问积液;眼前节OCT检查可见角膜层间积液或混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水肿,角膜瓣增厚,基质细胞减少,角膜皱褶。结论IFS为LASIK术后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发病原因主要为高眼压和角膜内皮损伤,详细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辅以眼前节OCT检查可明确诊断,针对不同原因早期合理治疗才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视力。(中华聪科杂志,2012,48:924-929)
庞辰久王丽娅彭海鹰李金李舒茵牛超尹卫靖
关键词:角膜水肿高眼压手术后并发症
红外自发荧光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在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I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在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11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NIA和OCT检查,并统计FFA和NIA测量脉络膜裂伤程度结果.结果 8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未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FFA与NIA均能从平面显示脉络膜裂伤长度,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6,P=0.31>0.05).OCT从切面显示脉络膜裂伤及与黄斑中心凹距离.3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NIA和OCT能立体评估和随访视网膜下出血位置及隆起高度的变化.NIA联合OCT检查所需时间约为FFA的35.56%,所需费用为FFA的38.64%.结论 NIA和OCT为无创性检查,两者联合能更简单和经济评估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及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
李士清牛超王志立雷祥郭慧丽李晓华
关键词:眼底血管造影
79眼葡萄膜炎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评价
李漫丽王志立牛超武文忠
红外自发荧光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在黄斑脉络膜裂伤的应用
目的: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I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及其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黄斑脉络膜裂伤及其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的11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NIA...
李士清牛超王志立雷祥郭慧丽李晓华
关键词:眼底血管造影
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ZO-1 mRNA合成的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作用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RMEC)的增生和活力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合成和紧密链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1,ZO-1)mRNA合成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rRMEC,0mg·L-1、10mg·L-1、100mg·L-1和600mg·L-1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ovine serum albumin,AGE-BSA)作用rRMEC,观察4d内细胞增生变化,并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力。不同浓度的AGE-BSA(0mg·L-1、10mg·L-1、50mg·L-1、100mg·L-1、200mg·L-1、400mg·L-1、600mg·L-1)作用12h,100mg·L-1的AGE-BSA作用不同时间(0h、2h、4h、6h、12h、24h)后,采用RT-PCR和Elisa测定rRMEC中VEGFmRNA、ZO-1mRNA和上清中VEGF含量。结果rRMEC在0mg·L-1、10mg·L-1和100mg·L-1AGE-BSA环境中可以继续增生,600mg·L-1细胞增生可能受到抑制,造成rRMEC活力降低。在浓度为10~400mg·L-1AGE-BSA作用12h时,VEGFmRNA合成增强,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升高;在100mg·L-1AGE-BSA作用2~24h,VEGFmRNA合成首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作用后各组均高于作用前(P<0.01),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随AGE-BSA浓度的增加,ZO-1mRNA逐渐降低;随AGE-BSA作用时间的延长,ZO-1mRNA逐渐降低。结论在一定范围内,VEGFmRNA和ZO-1mRNA合成呈AGE-BSA剂量和时间依赖性。VEGF可能是促进rRMECZO-1mRNA合成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郭斌王应利牛超惠延年范钦华
关键词: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糖基化终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arboyan综合征一例
2013年
Harboyan综合征是指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同时伴有进行性听力减退或丧失的一种遗传性疾病,临床罕见,全世界报道的病例仅24例,国内未见有报道.笔者发现一例该综合征患者,报告如下. 患儿男性,11岁.因自幼双眼视力差,伴有听力下降(耳聋),2010年3月来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其父母为近亲结婚.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1,矫正视力0.3(-0.50 DS(())-5.00 DC×14°),左眼裸眼视力0.15,矫正视力0.4(0.75DS(())-4.00DC×17°);眼压右眼为2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为28.3 mm Hg(非接触眼压计);裂隙灯检查双眼全角膜基质弥漫水肿,呈毛玻璃样外观,角膜厚度增加,前房正常,瞳孔圆,光反射灵敏(图1,2);眼底模糊,未见青光眼杯.
彭海鹰庞辰久李金牛超王丽娅
关键词:综合征非接触眼压计先天性遗传性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
后极部外伤性眼底病变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分析
李舒茵王志立牛超
建立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模型
2005年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模型,为研究年龄相关性眼病的发病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2/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与预先制备好的牛眼光感受器外节共培养3周,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分别在1,2,3周测定两组细胞脂褐素荧光值,并用电镜记录细胞内脂褐素的含量,以脂褐素含量增多值而评估细胞的衰老。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细胞内脂褐素的含量增多,脂褐素荧光值也逐渐增强,而对照组细胞则变化不大[1,2,3周细胞脂褐素荧光值,实验组:(9.12±0.71),(11.05±0.89),(12.38±0.60);对照组:(3.68±0.33),(3.75±0.44),(3.82±0.35),P<0.01]。结论: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光感受器外节共培养,可以较好的模拟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然衰老的过程。
牛超惠延年
关键词:脂褐素视网膜上皮细胞光感受器衰老
盐酸甲氯芬酯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观察盐酸甲氯芬酯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MTT比色法和核仁嗜银蛋白染色分析,观察盐酸甲氯芬酯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盐酸甲氯芬酯可以促进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在10-1000mg·L^-1的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并随时间的延长,促进效应增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10mg·L^-1盐酸甲氯芬酯作用24h后其胞核内AgNORs的数量增加,平均数为2.0(P=0.029);100mg·L^-1盐酸甲氯芬酯作用12h即有胞核内AgNORs的增多,平均数为2.0(P=0.029)。随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胞核内AgNORs的数量增加。结论 盐酸甲氯芬酯可以促进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并与剂量和作用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牛超惠延年王雨生王建洲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盐酸甲氯芬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60%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5
2015年
背景 近年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光动力疗法(PDT)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关其治疗的用药剂量、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 观察60%剂量维替泊芬PDT对慢性CSC治疗作用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和系列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21例25眼,其中男18例,占85.71%,女3例,占14.29%;单眼患者17例,双眼患者4例;年龄34 ~ 56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60%剂量维替泊芬(3.6 mg/m2) PDT治疗,于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FFA及ICGA表现的比较.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 治疗后3个月患眼BCVA为0.9±0.2,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P=0.00).治疗后3个月患眼黄斑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为(326.56±39.47) μ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86.24±47.53)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17,P=0.00).治疗后患眼荧光素渗漏均消失.随访5年以上,均无复发,未见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6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好于全剂量维替泊芬.
董道权董应丽王志立李舒茵崔龙江牛超陈晓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吲哚青绿光学相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