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勇
- 作品数:91 被引量:284H指数:9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寰枢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26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施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有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者采用枕颈内固定(Aixs)植骨融合术,对无椎体后弓和椎板骨折且无需行椎管减压的寰枢椎骨折采用椎板夹(Apofix)内固定。[结果]随访5~60个月,平均16.8个月。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改善,X线片复查提示椎体侧块关节突和枕骨髁部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现象,植骨3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Aixs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Apofix内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 文益民葛宝丰张军华蓝旭王世勇张巧娥李慎松
- 关键词:寰枢椎后路内固定骨折脱位
- 引起同平面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附22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 总结引起同平面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经验。方法22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了相同节段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和椎板开窗的途径切除突出椎间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就能取得椎间盘手术治疗的满意效果。
- 王世勇文益民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
- 脊椎滑脱固定方法改进与临床应用
- 1998年
- 目的:报告改进的固定方法治疗脊椎滑脱的临床结果。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脊柱固定器械,该器械由四枚椎弓根钉、两根纵向连杆和两块横向连接板组成。固定范围限制在两椎体之间,器械的固定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结果:应用新的脊柱固定器械治疗脊椎滑脱14例,经临床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该器械具有手术方法简单。
- 张功林葛宝丰张军华曾述强陈新王清王世勇蔡卫东
- 关键词:椎体滑脱复位固定器械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5岁。病灶累及两个椎体者11例,其中C3~4 1例,C4~5 2例,C5~6 4例,C6~7 4例;累及3个椎体者4例,均为C5~7。颈椎后凸Cobb角为22°~46°,平均35°。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8例,E级2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以上,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大血管、脊髓、食道、气管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20~60个月,平均30.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神经功能1例B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达E级。术后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0°~5°,平均2.6°,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结核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
- 李松凯倪斌蓝旭张军华王世勇甄平文益民
- 关键词:下颈椎脊柱结核钛网植骨内固定
- 新型胸腰椎骨折固定器械的研究
- 1998年
- 张功林葛宝丰荆浩张军华王世勇陈新曾述强王清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骨折固定器
- 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观察
- [目的] 通过对腰椎不稳定患者使用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在腰椎不稳定中的治疗效果、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2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组织切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融合,观察治疗效果。[结...
- 文益民蓝旭张军华王世勇李慎松张巧娥
- 关键词:腰椎不稳定适应症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经髂骨上缘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被引量:3
- 2013年
- 腰骶椎结核发病率较低,约占脊件结核的2%~3%,但腰骶惟局部解削较为复杂,生物力学性质特殊,广泛显露较为困难,外科治疗棘手。于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
- 王世勇杨成伟张军华
- 关键词:髂骨植骨
- 新型头环石膏固定器在颅底凹陷治疗中的应用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新型头环石膏固定器在颅底凹陷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结果。方法 :用头环石膏固定并在牵引下行手术治疗 8例伴有神经症状的颅底凹陷。结果 :经临床观察和随访 ,治疗效果满意。其中 ,6例获得完全恢复 ,2例明显改善。在应用头环石膏背心固定器过程中 ,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结论 :该固定器是颈椎外科中很有效的一种外固定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和易于调整的优点。适于在颅底凹陷治疗中应用。
- 张功林葛宝丰荆浩张军华曾述强王世勇陈新
- 关键词:颅底凹陷
- LCP、锁钉及多针固定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带锁髓内钉和多枚克式针应用在中老年肱骨外科颈复杂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2年10月~2007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随访的肱骨外科颈骨折58例,年龄39~65岁,NeerⅡ型骨折33例,Ⅲ~Ⅳ型骨折25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CP组36例,带锁髓内钉治疗组(A组)11例,多枚克氏针治疗组(B组)11例,各组均采用手法复位。术后就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伤口延迟愈合率、8周骨折愈合率、术后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方面,将LCP组分别与A组、B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Murley绝对值标准评分。结果::LCP组和A组比较切口总长度、伤口延迟愈合率、8周骨折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肩关节最大外展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和B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伤口延迟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总长度、8周骨折愈合率、肩关节最大外展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结果:治疗Ⅱ型骨折LCP组优良率90.9%,Ⅲ~Ⅳ型骨折LCP组优良率85.7%。A组优良率45.5%,B组优良率36.4%。结论: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复杂性骨折首选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固定,其疗效优于带锁髓内钉和多枚克氏针固定技术。
- 王世勇任民文益民张军华
-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肱骨外科颈骨折
- 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修复小儿胫前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总结内侧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修复小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应用内侧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修复8例小儿胫前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2例,年龄4~12岁,平均7.5岁。均为胫前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左侧5例,右侧3例。其中6例伴有胫骨中段骨折。软组织缺损面积:4.0cm×3.5cm~8.0cm×4.0cm。创面部位:小腿中上端3例,中段5例。4例急诊手术修复,4例择期手术修复。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的肌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例受区创缘去除引流条后每天从引流孔有少量渗出液流出,经2周换药处理自行愈合。随访1.5~4年,平均2.5年,6例伴有胫骨骨折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内侧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宜修复小儿胫前软组织缺损。
- 张功林甄平陈克明张军华王世勇
- 关键词:肌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