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世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阻塞性
  • 8篇黄疸
  • 7篇胆道
  • 7篇胆道损伤
  • 7篇胆管
  • 7篇阻塞性黄疸
  • 6篇梗阻
  • 6篇梗阻型
  • 4篇胆红素
  • 4篇外科
  • 4篇红素
  • 4篇病理
  • 4篇病理学
  • 3篇胆管损伤
  • 3篇手术
  • 2篇体组织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外科处理
  • 2篇外科学

机构

  • 9篇安徽省立医院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王世杰
  • 14篇黄强
  • 13篇谢放
  • 11篇刘臣海
  • 10篇汤志刚
  • 9篇胡元国
  • 9篇邱陆军
  • 9篇王士堂
  • 9篇王成
  • 8篇林先盛
  • 2篇尤昊
  • 1篇任雪峰

传媒

  • 3篇第14届全国...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探讨肝切除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0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全组107例,行左肝外叶切除80例,左半肝切除14例,右侧肝段(V,VI,VII,VIII)切除12例,右半肝切除1例。术后残石率为10.3%(11/107),经T管胆道镜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处理后最终结石残余率3.7%(4/1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9%(32/107),其中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右侧半肝切除及肝段切除的手术并发症分别为23.7%(19/80),42.8%(6/14),53.8%(7/13),后两者并发症率高于前者(P<0.05)。结论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相对较低的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是安全有效的。
王世杰黄强谢放
关键词:胆管肝内肝切除术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凋亡的影响,探讨FHIT基因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构建重组人FHIT真核表达质粒转染QBC939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并通过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胆管癌细胞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出重组人FHIT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入QBC939细胞,转染后QBC939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25.8%比30.9%比55.4%,P〈0.05);并且Cyclin D1 mRNA表达下降至原细胞株的0.03倍,该基因蛋白质的表达也明显下降(0.33±0.02对比0.33±0.01比0.14±0.02,P〈0.05).结论 FHIT基因可以促进QBC939细胞凋亡,并能下调Cyclin D1基因的表达.
黄强谢放刘臣海汤志刚王世杰尤昊
关键词:胆管癌转染脱噬作用CYCLIND1
梗阻型胆道损伤后胆管疤痕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
黄强谢放刘臣海王成胡元国邱陆军汤志刚王士堂林先盛王世杰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胆红素胆管
胆道梗阻型损伤后机体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型损伤后胆管、肝脏及局部组织的病理变化过程,从中获得最佳手术修复时机的病理学基础。方法运用家犬制作梗阻型胆道损伤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胆管梗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内胆管形态学、局部组织病理学和肝脏病理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胆管梗阻型损伤后,近端胆管随着压力的增加而持续扩张,第15天达(18.91±1.85)mm。损伤胆管局部组织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损伤早期(10d之内)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增多,黏膜水肿加重,胆管壁呈炎性水肿样增厚。至梗阻后期(15d之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水肿减轻,黏膜层变薄,成纤维母细胞增生及胶原组织增生广泛,管壁纤维增生性增厚。定量分析炎症水肿程度显示,以5d时最严重(HE染色WBC计数54.2±5.8个),到第15天炎症消退明显(HE染色WBC计数41.7±7.2比54.2±5.8个,P〈0.05)。同时,在梗阻早期(BDL5、BDL10组)肝脏出现轻至中度的肝细胞浊肿变性伴脂肪变性,肝窦扩张充血。随着阻塞时间的延长,至梗阻后期(20d、30d)肝细胞出现广泛的空泡变性及肝窦闭塞。结论急性梗阻型胆管损伤后早期(5d)出现胆管急速扩张,胆管及周围组织炎症水肿,肝实质损害。15d后局部炎症水肿消退,代之纤维及胶原增生。20d后肝实质出现不可逆损害。综合局部环境及全身条件认为梗阻后10~20d是手术进行一期修复的最好时间段。
黄强刘臣海王成胡元国邱陆军汤志刚王士堂林先盛王世杰谢放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胆道损伤外科处理病理学
胆道梗阻型损伤后机体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实验观察
黄强谢放刘臣海王成胡元国邱陆军汤志刚王士堂林先盛王世杰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胆道损伤外科处理病理学
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再手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手术方式、结石再发部位、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以术后情况作为近期疗效分析的依据,以随访结果作为远期疗效分析的依据。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5%。院外随访8个月~8年,平均复发率为38.2%,联合式手术较单一式手术的复发率低(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高,应强调严格遵循"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的基本原则,重视首次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胆管结石复发、提高近远期疗效的关键。
谢放黄强王世杰
关键词:结石复发再手术
家犬梗阻型胆道损伤外科修复时机的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梗阻性胆道损伤后手术修复的时机。方法将60只健康家犬制成梗阻性胆管损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n=12),分别为梗阻5d,梗阻10d,梗阻15d、梗阻20d和梗阻30d组,对照组为模型建立之前的正常犬。动态观察梗阻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胆管形态学、局部组织病理学及肝脏功能变化指标,并于各组获得组织标本后即刻行胆肠Roux—en—Y吻合修复胆道,观察胆道梗阻性损伤修复术后犬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胆管梗阻性损伤后,近端梗阻胆管持续扩张,第10天达(15.6±1.7)mm;损伤胆管局部组织出现急性炎症反应,以梗阻5d时最严重(HE染色、WBC计数54±6个),梗阻第15天时炎症消退明显(HE染色、WBC计数42±7VS54±6个,P〈0.05),同时胆管壁由早期(第5天)的炎性水肿样增厚,改变成纤维增生性增厚(第15天);在梗阻性黄疸状态下肝功能发生规律性生理改变,血清TBIL、DBIL和ALP值在阻塞5d组最高,至梗阻30d时急剧上升(P〈0.05);而酶学指标ATT和AST在迅速升高后,在梗阻20d后下降(P〈0.05),表现为“胆酶分离”现象;其中57只犬成功经受胆道修复手术,10只犬术后10d内因胆漏死亡,其中损伤10d内修复的胆漏7只,损伤10d后修复的胆漏3只(P:0.025),术后观察发现,梗阻性损伤后3个月内营养及脏器衰竭死亡13例,其中梗阻5d和梗阻10d组各1例,梗阻15d和20d组各2例,梗阻30d组7例(P〈0.05)。结论胆道梗阻后10~20d机体处于代偿期,且炎性水肿减轻明显,手术操作难度较小,此时行手术修复,胆漏发生率和器官衰竭率较低,手术容易获得良好效果。
黄强刘臣海王成胡元国邱陆军汤志刚王士堂林先盛王世杰谢放
关键词:黄疸阻塞性胆道
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64例报告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十二指肠乳头部癌60例,腺瘤4例。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42例),消化道症状(35例),反复发作的胆管炎(7例)及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前ERCP,十二指肠镜,MRCP,BUS,CT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00%,97.3%,82.4%,82.8%,76.1%。5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4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6.5%,手术病死率3.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67.4%,40.6%,36.3%。结论黄疸和腹痛是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主要症状;十二指肠镜和E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早期选择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任雪峰黄强谢放王世杰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梗阻型胆道损伤后选择手术修复时机的实验研究
黄强谢放刘臣海王成胡元国邱陆军汤志刚王士堂林先盛王世杰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胆道损伤胆红素病理学
梗阻性胆管损伤一期修复时机的选择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观察胆管梗阻性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为胆管修复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家犬梗阻性胆管损伤模型,将60只家犬按照梗阻时间的长短分为胆管梗阻5 d组(BDL5组),胆管梗阻10 d组(BDL10组),胆管梗阻15 d组(BDL15组),胆管梗阻20 d组(BDL20组)和胆管梗阻30 d组(BDL30组),每组12只.由于对照组的取材不影响后期实验,即将BDL5组同时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胆管梗阻性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内的胆管形态学和局部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并在相应时间内施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进行胆管修复,观察家犬胆管修复后的近期疗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胆管梗阻性损伤后,近端胆管随着压力的增加而持续扩张,前期扩张迅速,BDL10组胆管扩张至(15.6±1.8)mm,后期扩张缓慢,BDL15组胆管扩张至(18.9±1.9)mm;损伤胆管局部组织出现急性炎症反应,BDL5组胆管炎症反应最重,单位面积的WBC数量达到(54±6)个,BDL15组胆管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单位面积的WBC数量为(42±7)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8,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损伤胆管壁内的胶原含量不断增加.60只家犬中57只顺利完成胆管修复手术.术后10只家犬因发生胆汁漏死亡,其中BDL5组3只,BDL10组4只,其他组各1只;10 d内胆汁漏发生率为30%(7/23),10 d后胆汁漏发生率为9%(3/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9,P<0.05).结论 胆管梗阻性损伤10 d后,胆管扩张,局部组织及胆管炎性水肿明显减轻,手术操作难度较小,且术后家犬胆汁漏发生率低,故建议胆管梗阻性损伤10 d后再进行手术修复.
黄强刘臣海王成胡元国邱陆军汤志刚王士堂王世杰
关键词:胆管损伤阻塞性黄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