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京旭

作品数:16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类风湿
  • 10篇关节炎
  • 10篇风湿
  • 8篇甲氨蝶呤
  • 6篇艾拉莫德
  • 5篇疗效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风湿关节炎
  • 4篇双醋瑞因
  • 4篇类风湿性
  • 4篇类风湿性关节...
  • 4篇甲氨蝶呤治疗
  • 4篇风湿性
  • 4篇风湿性关节炎
  • 3篇性关节炎
  • 3篇血清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炎症
  • 2篇托法

机构

  • 13篇邢台市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邯郸钢铁集团...
  • 2篇邯郸市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王京旭
  • 8篇李连菊
  • 3篇王婧
  • 3篇张健
  • 3篇张叶华
  • 2篇顾光
  • 2篇冯雪亮
  • 2篇王俊祥
  • 2篇魏平
  • 1篇黄新翔
  • 1篇陈海英

传媒

  • 2篇医疗装备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医学信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14-3-3η蛋白、RF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分析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及对血清14-3-3η蛋白、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RA患者16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84)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n=84)采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14-3-3η蛋白水平,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水平。比较两组血清14-3-3η蛋白、RF水平,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ACR20率为90.48%,ACR50率为60.71%,ACR70率为41.67%,而对照组分别为70.24%、33.33%、21.43%,观察组治疗后ACR20率、AVR50率、ACR70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14-3-3η蛋白、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14-3-3η蛋白、RF分别为(0.23±0.07)mg/L、(86.47±10.39)IU/ml,对照组治疗后血清14-3-3η蛋白、RF分别为(0.36±0.09)mg/L、(125.73±14.53)IU/ml,观察组血清14-3-3η蛋白、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结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可降低RA患者血清14-3-3η蛋白、RF水平,提高疗效,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赵相卓李连菊王颖王荣华沈径仿王京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的影响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与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血清Cys-C、TNF-β1及IL-8水平的影响比较。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2月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试验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均下降,但试验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甲氨蝶呤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ys-C、TNF-β_1及IL-8水平。
李连菊王京旭张叶华王婧张健冯雪亮付臣迎
关键词:艾拉莫德甲氨蝶呤双醋瑞因血清胱抑素
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效果观察
李连菊王京旭张叶华王婧张健冯雪亮付臣迎
该课题将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综合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及副作用发生率,临床症状,化验指标变化...
关键词: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拉莫德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探究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应用沙利度胺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将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SASP(...
王京旭
关键词:沙利度胺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安全性有效性
BMMSCs来源外泌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ibroblasts,RA-FLS)的作用以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0、1、3、5μmol/L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进行处理。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损伤情况;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ELISA试剂检测炎症因子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析p38蛋白激活情况。[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降低RA-FLS迁移能力(198.56±10.89 vs 31.27±1.66),并能促进RA-FLS发生凋亡(6.26%±0.09%vs 23.56%±1.21%)。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还能减少RA-FLS分泌的炎症细胞因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抑制p38蛋白磷酸化(0.89±0.02 vs 0.11±0.01)。[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抑制RA-FLS生长和转移,抑制RA-FLS分泌炎症因子,这些作用与抑制p38 MAPK激活有关。
赵相卓王颖王京旭石倩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炎症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3月12日至2016年3月15日收治的早期RA患者102例,按信封随机化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51例。常规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拉莫德治疗,均连续治疗15周。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优于常规组的74.51%(P <0.05);试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7.84%与9.80%)相当(P> 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李连菊王京旭李晓丽
关键词:艾拉莫德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23^+/CD19^+细胞表达状况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CD19+及CD23+/CD19+细胞的表达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RA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及CD23+/CD19+细胞的表达率,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RA组外周血CD19+及CD23+/CD19+细胞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10.236±2.212)%vs(6.870±1.052)%,(5.134±1.069)%vs(2.100±0.652)%(P<0.05或<0.01)。CD23+/CD19+细胞的表达率与实验室指标ESR、CRP均呈正相关(P<0.01),CD19+细胞表达率与ESR、CRP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存在CD19+及CD23+/CD19+细胞的表达增高,检测CD23+/CD19+细胞的表达情况可能对RA病情监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京旭魏平王俊祥陈海英顾光
关键词:淋巴细胞
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探讨
2023年
根据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为切入点,对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疗效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方法 以医院相关科室接收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调研,此次以2022年1至2022年12月期间的典型病例为主,确定患者病症后制定治疗方案,为对比不同治疗疗效,将患者实行组别分类,将患者到院就医顺序为分组基准,2022年6月前是对照组(50例),具体以患者情况开展常规治疗、甲氨蝶呤干预。6月后是观察组,病例同上,患者治疗步骤和上述一致,并配合托法替布干预。对此次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症状和体征改善状况、CRP、ESR、RF情况、anti-CCP水平、血清IL-6水平各小组调查分析。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有显著效果,其中对照组部分患者治疗情况不理想;症状、体重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大部分患者恢复更优;对CRP、ESR、RF指标分析,对照组患者情况稍差;anti-CCP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基本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而且该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下降更为突出(P<0.05)。结论 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此次选用不同治疗手段,其中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方法效果更为确切,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患者临床病症,促使其各指标水平短时间内达到正常状态。
赵相卓王颖王京旭石倩倩王荣华
关键词:甲氨蝶呤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
递增降尿酸药物预防和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2022年
目的研究在起始降尿酸阶段逐步递增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剂量预防和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痛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非布司他(40 mg/d)联合秋水仙碱(0.5mg/d,12周)治疗,试验组采用递增非布司他治疗,剂量从10 mg/d(4周)、20 mg/d(4周)到40 mg/d(4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时痛风急性发作情况、血清尿酸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痛风急性发作频率分别为20.37%、1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尿酸达标率分别为81.48%、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逐步递增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剂量可有效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可能成为低剂量秋水仙碱预防急性发作的有效替代方案。
李晓丽任少辉李雅然沈径仿王京旭李连菊
关键词:痛风急性发作非布司他秋水仙碱
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和双醋瑞因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比较被引量:40
2017年
目的:比较艾拉莫德分别联合甲氨蝶呤和双醋瑞因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98例R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拉莫德片25 mg,每日2次+甲氨蝶呤片初始剂量10 mg,每周1次,2周后增加至12.5 mg,并于第2个周期加量至15 mg,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口服艾拉莫德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双醋瑞因胶囊50 mg,每日2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28个关节肿胀数、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早期血流峰值(E峰)、左室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峰)、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28个关节压痛数、28个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ESR、RF、IL-1、TNF-α、CRP、VEGF、MDA、TAOC、A峰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OD、E峰、E/A、LVEF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RRA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及降低炎症反应作用方面均优于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而两者安全性相当。
李连菊王京旭
关键词: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艾拉莫德甲氨蝶呤双醋瑞因心功能炎症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