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博
- 作品数:11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涟源凹陷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通过总有机碳、热解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等试验测定,结合岩心观察、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压汞试验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等多种方法,从宏观裂隙、微观裂隙、微观孔隙3种尺度,定性、半定量、定量3种层次研究了涟源凹陷龙潭组泥页岩的孔裂隙发育特征及储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下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涟源-双峰地区,由东向西逐渐减薄;干酪根主要为Ⅱ1型(腐殖-腐泥型);镜质体反射率普遍较高,处于高成熟阶段;泥页岩节理和孔裂隙较为发育,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吸附能力较强。
- 张成龙唐书恒范二平王善博孙昌花孙九江
- 关键词:涟源凹陷龙潭组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
- 柿庄南区块太原组煤层气井产出水动态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柿庄南区块2口煤层气井产出水300 d的连续采样分析,运用统计和对比方法对产出水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根据产出水的地球化学动态变化规律,将煤层气井排采过程划分为排污阶段和稳定阶段。
- 王善博唐书恒张超司马献章司庆红
- 关键词: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特征沁水盆地
- 基于低温氮吸附试验的页岩孔隙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对页岩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更加精细地评价,需要对页岩孔的低温氮吸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分形理论,分析了不同孔类型表面积分形维数Db和体积分形维数Dt特征,对比了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半封闭型墨水瓶状孔(具有Ⅰ类吸附回线)的Dt大于2.8,四周开口型平行板状孔(Ⅲ类)Dt为2.6-2.8,四周开口型尖劈状孔(Ⅱ类)Dt为2.2-2.6;Db和Dt分别与平均孔径、BET比表面积、BJH总孔体积、有机碳含量TOC和类镜质组反射率Ro具有明显相关性。页岩孔隙分形特征显示,Db和Dt分别指示了孔隙内表面和空间形态的复杂程度,可用来定量表征页岩储层微孔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
- 姜文唐书恒曹晖万毅王善博
- 关键词:页岩气分形维数孔隙结构
- 山西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煤储层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特征被引量:26
- 2013年
-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南部太原组15号煤储层及其顶板灰岩的含水特征及水动力条件,从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采集了煤层气井排出水、矿井下的煤层水与煤层顶板灰岩水、地表水共51个水样进行氢氧同位素及主要离子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目前排采15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是煤层水和煤层顶板灰岩水的混合水。15号煤储层和顶板灰岩裂隙含水层之间存在较强的水力联系,煤层在排水过程中接受灰岩水的大量补给。煤层顶板灰岩裂隙含水层封闭性较差,水在灰岩裂隙中径流速度较快。煤层顶板灰岩水表现出^(18)O漂移的特点,排采15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既表现出^(18)O漂移特点,也表现出D漂移特点,而排采3号煤的煤层气井排出水则主要表现出D漂移特点。煤层气并排出水的δD和δ^(18)O值都与矿化度TDS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δD和δ^(18)O值也可以作为判断煤层水径流条件的参考因素。
- 王善博唐书恒万毅李忠诚张松航
-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太原组沁水盆地南部
- 沁水盆地柿庄南煤层气井产出水的化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8
- 2013年
- 以沁水盆地柿庄南部煤层气井产出水的测试数据为依据,采用统计、对比方法,系统研究了3号煤和15号煤煤层气井产出水离子成分、矿化度及pH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排采210d内3号煤煤层气井产出水水型基本保持不变,而15号煤煤层气井产出水类型变化较大,由Na·Mg-Cl型逐渐过渡为Na-HCO3·Cl型。通过分析3号煤和15号煤煤层气井产出水的矿化度变化规律及原因,将15号煤煤层气井产出水的矿化度划分为三个阶段,15号煤煤层气井产出水的pH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夏季煤层气井产出水的pH值较低,说明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严重。
- 李灿唐书恒张松航王善博李昭
- 关键词:煤层气井产出水化学特征沁水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煤田区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 21世纪初,随着铀矿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北方主要含煤盆地取得铀矿找矿重要进展,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生代典型大型内陆沉积盆地之一,其铀源条件、构造条件、含铀建造、水动力条件等显示了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焦养泉等,2015)...
- 俞礽安司马献章刘晓雪王善博朱强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成矿条件
- 文献传递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纪含铀岩系三维地质结构与铀成矿规律浅析被引量:9
- 2022年
- 【研究目的】为了更加直观、准确地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纪含铀岩系直罗组三维空间展布规律,开展铀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工作。【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首次建立的钻孔—测井综合数据库,精细构建了东胜铀矿集区多尺度、多类型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实现其可视化功能。【研究结果及结论】综合地质建模研究发现本区铀成矿具有以下特征:(1)受直罗组沉积期“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古地貌格局的影响,纳岭沟—大营地区直罗组下段存在区域性沉积相变,由北部呼斯梁—唐公梁古隆起区向西、向南方向,沉积体系由冲积扇—砾质辫状河向砂质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有序转变,大营铀矿化集中产于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过渡部位的分流河道一侧,纳岭沟铀矿化主要产于砾质辫状河之上的砂质辫状河道中;(2)自东部呼斯梁向西部大营地区,直罗组下段铀储层的非均质性增强,具体表现为砂体厚度明显减薄、含砂率降低、泥岩层数量和厚度均显著增加、内部开始发育薄层煤线。这种组合的出现在大营西侧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横向泥质隔挡层和垂向还原层,在后期成矿过程中极大地抑制了层间氧化带向西推进的速率和里程,从而在大营一带形成稳定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和持续的铀矿化;(3)矿床尺度的三维地质建模显示,大营弧形展布的铀矿化体与东部相邻的纳岭沟—塔然高勒铀矿化几乎相连,且两矿床之间的伽马三维属性模块亦有较强的放射性异常显示,指示着大营与纳岭沟之间的塔然高勒—乌定布拉格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 张云张云程先钰张天福程银行王少轶孙立新马海林程银行
- 关键词:侏罗纪直罗组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塔然高勒地区还原介质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被引量:15
- 2018年
-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塔然高勒地区直罗组、延安组地层中煤、黄铁矿等还原介质与砂岩型铀矿的共存关系,选取直罗组含矿砂体及其中的黄铁矿、炭屑以及延安组煤层等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钻孔编录、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铀矿体与延安组煤层、直罗组炭屑具有空间和成因上的关联,延安组煤层为铀的沉淀提供了大量的还原剂,而直罗组炭屑里的腐植酸对铀酰离子起到吸附和络合的作用;铀石是该区最主要的铀矿物类型,其与莓球状黄铁矿、蚀变黄铁矿、胶状黄铁矿、钛铁矿、白钛石伴生关系明显;有机质、黄铁矿等还原介质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可以作为铀成矿的指示标志。
- 朱强朱强李建国俞礽安司庆红李建国文思博司马献章王善博
-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直罗组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地层岩性测井响应特征被引量:5
- 2018年
- 为了准确划分直罗组地层岩性、识别地层及解译矿层,通过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4个主要铀矿集区侏罗系直罗组地层的定量伽马、自然电位、三侧向电阻率、密度4条测井曲线参数,采用归类统计和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直罗组的伽马照射量率数值差异不大,东南缘地区电阻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密度值变化呈现"南高北低"特征;垂向上直罗组上段的伽马背景值和电阻率相对直罗组下段偏低,密度值变化不大;区域上直罗组地层中从粗砂岩到泥岩的伽玛背景值逐渐增高;密度值略微增高,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由大变小。根据不同类型岩石测井参数和相系差异,建立了东北缘地区电阻率与密度交会图版岩性识别模型。煤田钻孔测井岩性解译时具有放射性异常的砂岩段粒度应提高1~2个级别。
- 俞礽安俞礽安李建国司马献章杨君李建国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测井岩性识别
- 湖南洪山殿矿区煤系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被引量:3
- 2014年
-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样品测试及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洪山殿矿区煤系沉积环境及其对煤层发育和展布特征的影响。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沉积相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恢复等研究手段,将洪山殿矿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大隆组含煤地层划分为层序I和层序II两个三级层序;识别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转换面,以此将层序I划分为1个下降半旋回和1个上升半旋回,建立了龙潭组和大隆组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亚相,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研究显示:矿区沉积的主要物源方向为NNE向,海侵方向由南向北;分流河道之间的沼泽环境最有利于煤层发育,矿区蛇形山井田向南塘向斜深部延伸区域为本区深部煤炭资源预测的有利区。
- 扈金刚唐书恒李灿王振云王善博
-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岩相古地理聚煤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