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培

作品数:24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岩溶
  • 11篇
  • 6篇岩溶区
  • 6篇岩溶水
  • 6篇CA2+
  • 5篇土壤
  • 4篇岩溶生态
  • 4篇岩溶生态系统
  • 4篇水生
  • 4篇水生植物
  • 4篇无机碳
  • 3篇植物
  • 3篇小球藻
  • 3篇光合作用
  • 3篇河流
  • 2篇地下河
  • 2篇地质
  • 2篇有机碳
  • 2篇在线监测
  • 2篇植被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广西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作者

  • 24篇王培
  • 22篇曹建华
  • 9篇李亮
  • 8篇杨慧
  • 8篇梁毅
  • 6篇张春来
  • 5篇黄芬
  • 4篇李光超
  • 3篇白冰
  • 2篇何师意
  • 2篇于奭
  • 2篇张红波
  • 2篇严毅萍
  • 2篇胡刚
  • 2篇李强
  • 1篇孙平安
  • 1篇黄奇波
  • 1篇王培
  • 1篇章程
  • 1篇邵景力

传媒

  • 3篇地球与环境
  • 2篇岩溶水文地质...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潮田河典型河流断面水化学日变化及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估算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解岩溶地表河明流段水化学日变化和探讨岩溶碳汇稳定性,以潮田河上幸坡鸟岭段河流为研究对象,用自动检测仪器每隔15 min对水体中温度、p H值、电导率(Sp)、溶解氧(DO)、叶绿素(Chl)等参数进行测定,人工每小时检测水中HCO_3^-和Ca^(2+)。通过3 d的昼夜监测,数据显示温度,p H,DO,Chl表现出白天升高晚上降低(Sp,HCO_3^-和Ca^(2+)相反)的昼夜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藻类碳汇效应明显,3 d昼夜监测数据计算得出潮田河上幸坡至鸟岭段光合作用固定HCO_3^-碳量为2.012 t C,增强了碳汇的稳定性,促进了岩溶地质碳汇。浮游藻类是岩溶碳汇的影响因素之一。
李亮胡刚曹建华张春来王培谢永雄
关键词:CA2+
桂林潮田河Ca^(2+)、Mg^(2+)与HCO_3^-关系模型及岩溶碳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尽管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但全球碳源与碳汇相抵后还存在遗失碳汇(missing sink)。一般认为遗失碳汇主要为地质碳汇。而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地质碳汇,与此同时,该过程也伴随着HCO3-、Ca2+、Mg2+等离子进入水中。由于水中的Ca2+、Mg2+比HCO3-稳定,故探讨Ca2+、Mg2+与HCO3-的关系,可以间接得到影响碳汇的各种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岩溶区3种岩性5个监测点的Ca2+、Mg2+与HCO3-数据建立关系模型发现:(1)灰岩地区Ca2+可以与HCO3-建立良好的关系模型,相关性较好,而白云岩区Ca2+、Mg2+与HCO3-的相关关系比Ca2+与HCO3-的相关关系好;总之,在岩溶动力系统下,Ca2+、Mg2+全面考虑可更好指示碳汇的去向;(2)Ca2+、Mg2+与HCO3-的关系模型可以间接说明碳汇主要影响因子;由Ca2+、Mg2+与HCO3-的关系模型可得岩溶区地表明流段,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是碳汇主要影响因子,而地下河或泉水出口处,地质作用、CO2分压可能是碳汇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碳汇主要影响因素,为潮田河流域碳汇研究区域划分以及准确计算地质碳汇提供依据与基础。
李亮曹建华黄芬梁毅王培
关键词:岩溶
典型岩溶区板栗树下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研究岩溶区板栗树下土壤pH值的变化及其与盐基饱和度的关系,以广西隆安县典型岩溶区为研究区,分别测定了旱季与雨季洼地2年生、5年生、10年生板栗树和洼地草地、坡地灌木丛的土壤剖面pH值,土壤在20、50、80 cm深处的交换性盐基总量,交换性Ca2+、Mg2+、Na+、K+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并对板栗树下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和交换性Ca2+、Mg2+、Na+、K+的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树下土壤pH值偏低,呈弱酸性,这可能与板栗树的种植有关;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72),与交换性Ca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32),与交换性Mg2+、Na+、K+相关性不明显。
李光超杨慧张春来曹建华梁毅王培
关键词:板栗树土壤PH值盐基饱和度岩溶区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碳库及周转时间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通过土壤样品的室内培养,运用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分析桂林毛村典型岩溶区旱地、灌丛、果园、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石灰土有机碳库容大小、各碳库平均周转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5.41~20.10g/kg,13.07~31.16g/kg,9.38~14.74g/kg,30.82~37.52g/kg。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最小,分别为0.61%~0.93%,0.95%~1.24%,0.77%~1.00%,1.49%~1.66%。缓效性有机碳库分别占总有机碳含量的21.13%~30.18%,13.58%~23.46%,29.54%~46.58%,30.39%~33.84%。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7,8,7,12年。惰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9.18%~78.26%,75.27%~85.47%,56.63%~69.70%,64.64%~68.12%。延长缓效性碳库驻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的关键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总量、土壤碳酸钙含量、总钙量、土壤pH值、全氮含量、C/N与土壤有机碳各库库容及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腐殖质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库及周转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含量及周转时间。
严毅萍曹建华杨慧尹辉梁毅王培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库土地利用类型岩溶区
Cd^(2+)胁迫下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对岩溶水HCO_3^-、Ca^(2+)利用研究——以桂林寨底地下河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初级生产者藻类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底广西龙江重金属Cd^(2+)污染对其下游水体中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彩响,为了解Cd^(2+)对岩溶水体中藻类碳汇效应的影响,针对广西龙江重金属Cd^(2+)污染,文章通过室内封闭培养体系研究了在0、10、20、40μmol/L不同Cd^(2+)浓度胁迫下,小球藻对岩溶水中游离CO_2、HCO_3和Ca^(2+)的利用情况以及体系中pH和生物量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当Cd^(2+)浓度在0~10μmol/L时,小球藻对岩溶水中Ca^(2+)和HCO_3^-的利用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当Cd^(2+)浓度在10~40μmol/L时,对小球藻利用Ca^(2+)和HCO_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Cd^(2+)浓度高于40μmol/L时,小球藻将不能利用岩溶水中Ca^(2+)和HCO_3^-同时pH漂移实验表明:当Cd^(2+)浓度在0~20μmol/L时,小球藻能同时利用岩溶水中游离CO_2和HCO_3^-进行光合作用;Cd^(2+)浓度为10μmol/L时,体系中藻细胞生物量与空白对照组基本相同;当Cd^(2+)浓度在20~40μmol/L时,小球藻只能利用岩溶水中游离CO_2进行光合作用;当Cd^(2+)浓度为20μmol/L时,藻细胞生物量为空白对照组的一半;当Cd^(2+)浓度为40μmol/L时,小球藻生物量仅为20μmol/L时的一半。
胡清菁王培华磊曹建华李强
关键词:岩溶水小球藻CD2+胁迫
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水生植物岩溶碳汇效应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水生植物岩溶碳汇效应的新方法,属于水生植物岩溶碳汇效应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共包括6个步骤,本发明针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通过对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溶解氧为监测指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方程式,计...
王培胡清菁白冰黄炳惠曹建华
文献传递
念珠藻对岩溶水CA2+、HCO3-利用研究
  以岩溶区筛选出的念珠藻为研究对象,探讨封闭体系下在岩溶水中进行光合作用时对CA2+、HCO3-利用及体系PH,DO的变化.结果表明:念珠藻光合作用能消耗封闭体系的CA+,其中54.955%的CA2+被藻类生长所吸收利...
胡清菁王培曹建华黄芬李亮梁毅
关键词:念珠藻CA2+岩溶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岩溶区河流洪水过程中的碳汇动态变化——以桂林漓江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2012-05-08—17期间,漓江先后出现3次洪水,在洪水期间对漓江进行了高频率昼夜监测。发现洪水过程中不同阶段岩溶碳汇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Ⅰ和Ⅴ阶段的河流水化学由于基本未受洪水影响,pH、水温和PCO2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EC、流量和HCO3-则相对较稳定;Ⅱ、Ⅲ和Ⅳ阶段由于洪水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Ⅳ阶段由于雨后碳酸盐岩的溶解,降雨主要分布于岩溶区及降雨量较小等因素导致Ⅳ阶段流量与HCO3-为正相关,与Ⅱ、Ⅲ阶段相反。利用水化学-径流法计算洪水过程中的碳汇量,碳汇与流量和HCO3-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7和0.33。本次洪水监测期间的碳汇通量为3 491.06 t C,其中洪水过程中的碳汇量是洪水前的4.52倍。
张红波何师意闫志为于奭王玲玲王艳雪王培
关键词:岩溶洪水
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岩溶水CA2+、HCO3-利用的初步研究
  以外源小球藻和岩溶区筛选出的土著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封闭体系中比较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典型岩溶水中CA2+、HCO3的利用、藻细胞数量与其对CA2+、HCO3-的利用率的关系和体系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小球...
王培胡清菁曹建华李亮杨慧李光超
关键词:小球藻CA2+岩溶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特征与碳汇效应被引量:14
2013年
碳酸盐岩是岩溶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而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对大气CO2浓度的降低产生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球上99.5%的碳被封存在碳酸盐岩中;岩溶生态系统具有富钙、偏碱性的地球化学背景,制约其碳循环特征:碳酸盐岩是在清洁海洋环境中、以生物化学沉积为特征形成的沉积岩,其酸不溶物含量低,通常小于10%,意味着岩溶区土壤资源短缺,土壤总碳库量偏小,同时石灰土的富钙性导致石灰土缓效性碳库和惰性碳库大,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资源短缺,植被生长发育受到养分、水分的胁迫,使植被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发生变化,岩溶区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可占30%~50%,高于非岩溶区的;岩溶水中的高HCO3-浓度,刺激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提高碳迁移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文的目的是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揭示岩溶生态系统中碳酸盐岩-土壤-植被-水中碳赋存的状态和转化过程,提出促进岩溶碳汇效应的技术途径。
张春来黄芬杨慧王培曹建华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土壤植被水生植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